乡级财政监管机构改进建议

时间:2022-10-26 03:32:45

乡级财政监管机构改进建议

随着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充分发挥乡镇财政所在基层财政和财务管理中的职能, 全面提升乡镇财政管理水平和科学理财能力,使国家惠农资金不断向乡村倾斜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是乡镇财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程,也是财政资金安全、规范、高效使用的重要屏障。 笔者对部分乡镇财政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乡镇财政所基本情况:

一、乡镇财政职能

2004 年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行 ,乡镇财政所停征了农业税 ,财政所的职能发生了较变化。 主要职能为:一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财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二是负责对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的审核、发放和监督管理,组织审核、上报村级一事一议项目;协助征收乡镇非税收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费用落实; 三是对财政项目资金管理和乡镇政府机关财务;四是乡级财政预算编制、执行及管理;五是完成乡镇党委、政府及上级财政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但是也存在着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管理机构由原来的向农业、农村、农民要财政模式和职能,税改后不能快速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县级财政部门对基层财政组织的管理松懈的问题。

二、人员结构不合理

乡镇财政机构除正式编制人员外,还有部分合同制人员,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全日制学校毕业的财经人员偏少,原始本科学历和专业技术中级或高级职称人数所占比偏低。 尤为突出的是,作为基层财务工作人员,个别乡镇财政人员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 同时,因为乡镇人员流动性较大,补充的人员不能及时得到系统的财政知识培训,造成财政专业知识不足,业务不精通,计算机操作技能低,对政策的把握不够准确,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机构隶属不明晰,人员待遇偏低

财政所为事业管理,受乡镇政府和县财政局双重管理,人权、事权、财权由所在各乡镇政府负责,财政业务工作由县财政局指导。 县级财政监管力度薄弱,造成基层财政职能划分不清、工作安排不合理、人员变动频繁、管理混乱等现象。 财政所人员既要完成乡镇的中心工作,又要履行财政工作职责,不能专心于本职工作,疲于应付,敷衍了事。虽然有的乡镇财政所个别人员工资执行公务员标准或参照公务员发放,但大多数人员还是事业全额或差额人员工资,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档案工资都不能到位,与所承担的繁重工作量比对,待遇偏低。

四、税改后乡镇财政体制不健全的现状严重制约财政职能的发挥

突出表现在:资金监管职能没有履行到位,财务管理仅靠“领导一支笔”,甚至存在白条报销现象;对财政资金管理没有全部覆盖,村级财务由乡镇农经站管理,乡镇财政对村级财务情况不掌握;公共服务能力不强, 从思想观念、 软硬件条件等方面达不到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要求;各种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缺乏一套统一的财务管理指导范本或业务工作流程。

五、办公条件较为简陋,不能基本满足现代办公需要

目前,多数乡镇档案室与财务室、宿舍与办公室等混在一起,人均办公用房面积小,多数财政所没有综合办公大厅。 办公设备方面,计算机数量少,且多为几年前年配置的,设备陈旧,网络运行缓慢,缺少传真机、便民排椅及电子触摸屏等设备,严重影响现代化办公的需要。

总之, 乡镇财政所作为联系国家和农民群众的桥梁, 是财政工作的前沿阵地,直接面对千家万户,其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党和国家“三农”政策在基层的落实。 如何更好的做好乡镇财政工作,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在基层政府中的重要作用, 就摆在了我们的面前。 为此,为加强乡镇财政管理,建议如下:

(一)明晰乡镇财政所机构隶属

按照机构独立、编制单列思想,一是尽快实行垂直管理。 乡镇财政所人、财、物由县财政局垂直管理,按照乡镇规模确定每个财政所的人员编制数,人员配备、岗位设置由县财政局统一安排;二是科学界定职能。 明确乡镇财政职能,解决乡镇财政所职能不清的问题。

(二)对现有办公场所改扩建

统一设置档案室、服务大厅等场所,服务大厅可以相应设立“家电下乡”、“村财乡管”、“两免一补”和“咨询服务”窗口,服务窗口标识醒目,涉农惠农资金兑付“一站式”办理。有县级财政部门统一配置必备的办公设备, 搭建乡镇财政所动态信息管理平台,由县财政局信息中心统一维护和管理,保证网络畅通,实现县乡联网、资源共享,达到业务办理方便快捷,提高工作效率。

(三)提高乡镇财政人员素质

是严把进人关,提高乡镇财政干部准入门槛,必须专业对口、具有专科以上学历,财务岗位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鼓励参加学历教育,制定相应奖励机制,上级财政部门适当安排乡镇财政所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鼓励和支持干部职工晋升职称考试,以不断提高财政所全员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日益繁重的财政任务。

(四)实行经费统供

参照县级部门预算模式,按照“两上两下”的原则,科学核定乡镇财政所办公经费、解决乡镇财政所办公经费不足的问题,乡镇经费支出按预算每月均衡拨付,保证乡镇正常运转;规范乡镇政府收支行为,在现有财政体制和分配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实行“账户统设、集中收支、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模式。

(五)按照资金的所有权 、 使用权 、 管理权 “ 三不变 ” 的原则 , 深化 “ 村财乡管”工作,实行村级财务收支集中支付

将各行政村的资金、账务统一集中到财政所管理。 从填制会计凭证到登记会计账簿, 都按规范化会计基础要求操作。 乡村两级的会计凭证、账簿、惠农资金手续等会计资料及时入档,保存完整。 从而有利于财政资金的安全运行,提高对财政资金的管理和监督能力;有利于对财政资金的统筹调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六、统一建立健全财政所工作制度

尽快出台全县统一的乡镇财政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资金管理制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等,县级财政部门监督各项制度的执行,对财政所工作成绩进行量化考核,考核结果与经费挂钩,以达到激励之目。

总之,乡镇财政是财政工作的基础环节,是财政体系的基础单元,乡镇财政工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财政政策的落实与财政队伍的形象,通过对县乡财政体制改革,转变乡镇财政职能,提高基层财政人员素质、加强基层财政建设,从而调动乡镇基层财政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促进乡镇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上一篇: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改进思考 下一篇:财政资金项目持续发展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