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谨慎性原则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6 02:57:14

论谨慎性原则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的应用

【摘要】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十分广泛,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也有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与要求。本文探讨谨慎性原则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的意义和具体体现,以提高财务评价信息决策的相关性。

会计谨慎性原则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核算处理上持谨慎小心的态度,要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谨慎性原则的本质是对资本保值以及企业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加以维护。会计谨慎性原则被广泛运用在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财务分析过程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日益加剧,社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越来越多。评价投资项目财务可行性的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也应体现谨慎性原则,为投资者提供更有价值的财务评价信息,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因此,笔者认为,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应重视项目的不确定性,体现谨慎性原则。

一、谨慎性原则内涵的把握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理解谨慎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是不确定性,所处理的是“可能发生”的事项。会计环境中存在着大量不确定因素,影响着会计要素的精确确认和计量,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估计和判断;二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的经济活动有一定的风险性,提高抵御经营风险和市场竞争能力需要谨慎;三是会计信息建立在谨慎性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避免夸大利润和权益、掩盖不利因素,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四是运用谨慎性原则的目的是在会计核算中充分估计风险的损失,避免虚增利润、虚计资产,保证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

二、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体现谨慎性原则的意义

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体现的谨慎性原则,其内容与会计中应用的谨慎性原则有所差别,可以表述为: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应体现谨慎性原则,项目投资额和收入的估算要谨慎,不可高估;项目成本、费用的发生内容与发生数额的估算应适当、充分;现金流入量的估算要谨慎,现金流出量的估算要适当、充分和提前;加强项目的风险分析,提高财务评价信息决策的相关性。

项目投资前期,决策是关键,而决策的依据是可行性研究的结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是投资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在对项目未来的运行状况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其财务可行性。财务评价指标是投资项目经济效益优劣的标志,是项目决策的主要依据。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项目的财务可行性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决策,而投资决策实际上引导了有限的投资资源的流向。因此,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从而提高决策的相关性,可以正确引导投资资源的合理流向,提高各种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和投资的积极性。如果是涉及外商投资的,还会影响到外资的引入。

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的原因有三:一是投资项目未来的运行状况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大到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小到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二是财务分析的基础数据都是估算的,有些项目是否发生或发生数额的大小是不确定的;三是同样存在提高信息决策相关性的需求。

由此可以看出,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与会计核算所面临的问题十分相似,都有谨慎性原则存在的基础――不确定性,都需要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利益,都需要提高所提供信息的决策相关性。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体现谨慎性原则。

三、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谨慎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基于以上分析,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运用谨慎性原则很有必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财务数据的估算中体现谨慎性原则

财务数据的估算包括投资总额的估算,各项收入项目的估算,各项成本费用的估算,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的估算。

投资总额的估算数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产总额,每一项投资的估算都应有相应的依据,应详细计算。收入项目的估算应在较为科学的市场预测的基础上进行,对于销售量和价格的估计应适当保守,对于是否发生不确定的收入项目应不予计算,对于发生数额不确定的收入项目应予低估;在各项成本费用的估算中,对于是否发生不确定的成本费用项目应予以计算,对于发生数额不确定的收入项目应予适当高估;现金流量的估算中也应体现谨慎性原则,不高估现金流入,不低估现金流出。

(二)在财务数据的分析中运用谨慎性原则

在对投资项目的财务数据进行估算后,就要进行财务分析,计算出反映投资项目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现金流动状况的各项财务指标。投资者和政府主管部门就是根据这些指标确定项目的财务可行性以及项目未来的运行经济前景的。

如在折旧费用的分析计算中,可以考虑改变所有固定资产统一采用直线法(按使用年限或工作量)平均计算折旧的方法,根据项目所占用固定资产的情况,将固定资产分为几个大类,按各类固定资产磨损的性质分别采用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对于科技含量高的部分固定资产应采用加速折旧法。同样,无形资产的摊销也可根据项目的情况适当缩短摊销年限。这样一方面财务指标的计算结果具有谨慎性;另一方面还会产生一定的税费后移效应,有利于投资者迅速收回投资。

(三)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在财务评价中反映风险

充分认识项目风险有利于提高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任何投资项目都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与经济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受各种自然灾害、技术条件、宏观经济环境、政策法规以及市场变化等因素的影响,都会有一定的风险。如果能够充分认识项目的风险,全面地了解影响项目预期目标的各种风险因素及其产生的原因,了解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预期目标影响程度的大小及其发生的可能性,在项目决策的时候就可以有的放矢,确定更为合理的项目预期目标,避免项目的预期目标与实际值之间产生过大的偏差,从而增加项目决策的合理性与科学性。通过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基本可以了解项目各种风险因素对项目预期经济目标或重要经济评价参数的影响程度,明确项目面临的风险形势,了解采取不同风险控制措施对项目预期经济目标以及重要经济评价参数的可能影响结果等方面的内容,为采取合适的风险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加强投资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不但有利于减少项目投资失误、促进投资项目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减少整个社会的投资损失与资源浪费,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投资效益。此外,进行科学、合理的项目经济评价风险分析,能够促进项目投资者对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了解,促进国家各种宏观调控手段的发挥;能够影响投资者对投资行业与投资地区的选择,最终影响全国的投资总量,实现调整投资结构的效果,达到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

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分析,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是社会因素、政治环境和经济状况的变化;二是技术发展速度对现有方案使用寿命的影响;三是市场变化对预测精度的影响;四是方案中有关经济参数是估算的。

在投资项目财物评价中加强风险分析,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1.在业内对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规范中提出加大风险分析的行业规范;2.在项目财务评价中可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风险分析结论更为科学、可靠。

定性分析方法常用的有特菲尔法,即调查和专家打分法。其做法是:首先通过风险辨识将项目风险列出,设计风险调查表;然后利用专家经验对风险因素的重要性进行评估;再综合整个项目的风险。

定量分析方法除了常用的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方法外,还可以考虑引入一些新的风险分析方法,如分析报酬法(又称调整标准贴现率法)、风险当量法、解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有些模型较为复杂,可以组织专业人员编写一些小软件,只要输入数据就可以得出计算结果,既方便使用,又可以推动风险分析在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的应用。

(四)考虑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投资项目的影响

1.对资金的影响

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发生会对投资项目的预期收益产生影响,从而产生投资项目的资金风险。以通货膨胀为例,由于通货膨胀风险的存在,导致投资项目产生资金风险,其具体表现如下:(1)因通货膨胀,银根紧缩、利率上升,致使资金成本加大,或难以得到贷款,导致企业资金紧张,从而带来资金风险;(2)因通货膨胀,价格上升,致使生产使用的原材料等成本增加,带来资金风险;(3)通货膨胀引起股市、汇率波动,股市价格指数的下降,汇率的下滑也会带来资金风险。

2.项目基准收益率的确定

在项目评价中,基准收益率又被称为最低期望收益率或目标收益率,是投资者对项目资金时间价值的估值。基准收益率取值的高低,对投资项目的可行与否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项目净现值的大小和风险的测定。基准收益率一般可分解成无风险利率、一般性风险的风险利率和特定项目风险或决策者风险偏好的风险等几部分。但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也会对基准收益率的确定产生影响。在通货膨胀情况下,若不调整基准收益率,使得所确定的折现率偏低,投资项目在经济评价中可行,但在实际中不一定可行;反之,在通货紧缩情况下,若不调整基准收益率,使得所确定的折现率偏高,会使本来经济上可行的投资项目变得不可行。可见,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对投资项目的经济评价有较大影响。因此,基准收益率应根据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的情况予以调整。

上一篇: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 下一篇:货币资金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