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保姆以色列“雌虎”重型装甲车(二)

时间:2022-10-26 02:19:20

装甲保姆以色列“雌虎”重型装甲车(二)

“雌虎”MK1保留了“梅卡瓦”坦克的设计

“梅卡瓦”系列坦克的辅助武器较多,通常在车长和装填手处各装1挺7.62毫米FN MAG58型机枪。为统一口径,方便后勤,坦克上的3挺机枪型号(另有一挺并列机枪位于炮塔内)相同。同时,为了节省车内空间,2000发7.62毫米机枪弹被预先装在弹链上,并储存在炮塔的间隙装甲夹层空间里。间隙装甲内通常除放置机枪弹外,还放置有各种小型的随车物资,如修理工具等,甚至放置车内乘载员的饮食。据吃过“间隔装甲套餐”的以色列官兵反应,放置的饮食有一股浓浓的“梅卡瓦”味(机油和金属锈的混合味道),但比起饿肚子,总算好多了。考虑到“雌虎”的内部空间较大,足以容纳大量的生活物资,其乘载员应该能够不为“‘梅卡瓦’之味”所困扰。

值得注意的是,“梅卡瓦”1的首上装甲一直延伸到炮塔座圈以上,可以为炮塔和车体的结合部起到保护的作用(这一部位通常是坦克的防护短板,一旦中弹,即使不被击毁,也可能导致炮塔无法转动)。而“雌虎”MK1仍然保留了这一设计,从而为顶置武器站提供了较为安全的“根基”。同时,由于“梅卡瓦”1的首上装甲之下是发动机,因此在其车体左侧翼子板上方开有进气通道,并安装有栅格装甲。而车体右侧翼子板上方开有排气通道,同样安装了栅格防护装置。发动机所需的空气从乘员舱抽入,发动机废气在排除前先在冷却空气出口与冷却空气混合,再排出。上述设计,在保证了装甲厚度的同时,满足了发动机的吸气需要,并有效降低了排气的热特征信号,减少了被敌方发现的概率。因此,“雌虎”MK1保留了这一巧妙的设计,同时为了尽可能地提高侧面装甲防护的完整性,将左右侧翼子板的气体通道在侧装甲中转了一个弯,开口于车体正面两侧,并布设了网格状的栅栏。“雌虎”MK1的车前大灯安装在可伸缩的装置上,不使用时可以用钢板遮住,以提高防护性。

“梅卡瓦”1的坦克驾驶员舱有1个向左开启的单扇舱盖和3个潜望式观察镜,其中1个可换成被动式夜视镜,以利夜间驾驶。与其他坦克不同, “梅卡瓦”1的驾驶舱与战斗舱之间有通道相连,当驾驶座向前折叠时,驾驶员可以通向后部车厢(驾驶员位置有通道与后部车厢相连)。该通道也可以用装甲钢板与后部车厢隔开,通常该通道保持畅通。这种结构保证了在“梅卡瓦”1中弹瘫痪之后,驾驶员可以从相对安全的车尾舱门撤退。而这一改进,也是以军血的经验总结:装甲车辆及乘员的持续作战能力非常重要,在“热点”地区的巡逻与对峙中,装甲人员输送车经常需要在某地长期巡逻,而这一环境是高度危险的,面对四周随时乱飞的轻武器子弹,应该尽量避免从明显位置出入。历次中东战争中,露头指挥的车长伤亡率较高,即证明了这一点。而美军在伊拉克的作战行动也证明,装甲车的乘载员通过车顶舱口上下车,速度较慢,此时往往非常危险。例如:2004年9月,一名美军王牌狙击手在从“斯特赖克”装甲车上跳下的瞬间,被伊拉克反美狙击手射杀。

“雌虎”MK1为达到较高的防护水平,用装甲盖封闭了驾驶员的出入舱口,从而消除了车体顶部的防护薄弱点。“梅卡瓦”1主战坦克由于发动机前置,而其防护装甲的顶板向上凸起的部分占坦克车体首上装甲面积的2/3,所以坦克驾驶员的前方视界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雌虎”装甲车通过抬高车体,安装复合装甲板“抹平”首上装甲,并清理潜望镜周围的设备,使得驾驶员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雌虎”并未对“梅卡瓦”1的驾驶舱进行大改,因此其内部极为狭窄,身处“装甲澡盆”中的“雌虎”驾驶员,由于少了“开窗透气”的机会更容易精神紧张和疲倦。为此,以军规定,除非万不得已,驾驶员身后的装甲门一般应该开启,时刻与车厢中的乘载员保持联系,以减轻精神压力。

此外,为保证在嘈杂的机械环境中通讯,“雌虎”驾驶员的通讯装备与“梅卡瓦”系列坦克一样,装有以色列自行研制的驾驶员语音系统,该系统是“梅卡瓦”坦克使用的车长指挥控制系统的子系统。车长指挥系统包括车长使用的转向手柄信号发生装置、电子设备和与车内通话器相连接的驾驶员用显示器。车长手柄信号发生装置安装在炮塔上,相关电子设备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意布放,驾驶员用的显示器固定安装在驾驶员座位处,无论开窗与否,都易于驾驶员观察。 车长转动转向手柄时,驾驶员可从耳机中听到待命信号,同时可从显示器上看到相应的待命符号。车长松开转向手柄时,转向手柄会自动回到中心位置,此时驾驶员从耳机中听到“驾驶员,好”的命令。作战系统中,如声音嘈杂,难以分辨,位于车体中部的车长则可以通过手柄,而不是喊话提示驾驶员坦克应当前进的方向,并通过按钮发出速度指令,而驾驶员前方的显示器会出现相应前进方向的箭头,同时能通过装在坦克帽内的耳机听到“快”、“慢”、“前”、“后”等由计算机合成的提示音(类似于手机充值的提示音)。这套系统是以色列埃尔塔公司根据历次中东战争的经验专门为坦克装甲车辆研制的。该系统能够避免在嘈杂的作战环境中出现车辆内部信息不畅。“雌虎”的车长通过该装置,即使不用内部通讯大声呼叫,也能指挥驾驶员迅速而准确地进行战术机动。

名副其实的“装甲保姆”

“梅卡瓦”1坦克车体内部空间本身较大,但在塞满作战物资后,稍嫌狭小。在其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雌虎”,由于升高了车体,并且不携带大量弹药,则显得非常宽敞。尽管目前尚无精确数据,但从与M113内部结构的同比例分析来看,“雌虎”MK1的载员舱长3米左右,宽2.3米左右,高1.5米以上。相对于轮式装甲车内载员膝盖顶膝盖的拥挤和苏制步兵战车勾头缩脑蜷缩一团的“惨状” (德国“狐”式装甲车载员舱长3.20米、高1.25米、宽2米,法国VAB装甲车载员舱长2.46米、宽1.375米、高1.35米),“雌虎”内部真可谓宽敞到奢侈。以色列军事网站上曾经刊登一组照片,一群士兵在雌虎内部为战友过生日,两排人相对而坐,以弹药箱当桌子,膝盖距离弹药箱还有数拳的距离,足见其车厢之“宽阔”。相比之下,即使是以内部空间巨大著称的“斯特赖克”装甲车,在“雌虎”的对比之下,也相形见绌。身材高大的美军士兵蜷缩在车内,显得非常不舒服。而车内空间窄小的苏制BMP系列步兵战车,对其巨大的承载空间更是望尘莫及。

在乘载员的防护方面,“雌虎”MK1除了在四周加强装甲防护外,还将“梅卡瓦”1的单层底部装甲改为了双层的防雷结构,并布设了特殊的装甲,进一步提高了应对重型反坦克地雷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雌虎”的浅V型双层底板结构与其他国家装甲车的双层底板不同,是通过将钢板弯曲实现,而并非简单地将两块装甲板焊接在一起(焊缝在受到轰击时,容易开裂),从而提高了其结构强度。这种结构已在“梅卡瓦”系列坦克上得到了验证。实战证明,即使面对数十千克的重型地雷,全车皆毁,“梅卡瓦”的乘员仍有一定的生存机会。

此外,“雌虎”的内部设施的设计也颇费匠心。首先,“雌虎”MK1的载员座椅为折叠全靠背式样,并且都没有直接安装在底甲板上,而是采用悬挂的方式,“挂在”车体内侧面,从而削弱了车底部爆炸冲击波对载员的伤害,同时简化了座椅结构并加入了吸收能量的弹性部件。此外,载员的椅子均采用软坐垫和高靠背(多孔钢板),甚至使车载步兵可以靠着休息颈部,一方面给长时间待命的载员提供了较为舒适的休息环境,另一方面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背部装甲”的作用。但“雌虎”乘员的座椅仍然采用低靠背的折叠椅,以便在发生危险时,及时从后门撤离。此外,“雌虎”MK1的载员座椅下面还增加了脚撑,用于载员乘坐时蹬踏,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地雷的防护性能(保证载员的脚部远离底板,免于冲击波直接作用脚底)。从座椅的总体结构上看,“雌虎”MK1将传统装甲车的通铺式座椅改为个人独立座椅,提高了车厢个性化使用的方便性。例如,当车内需要装载大箱件时,可以折叠部分座椅,腾出空间,剩下的座椅仍然可以坐人。如果是M113一类的通铺式座椅,要么大家都坐椅子,要么只有都坐地板了。上述设计,对于需要长时间在车内待命,或远程奔袭的载员来说很有好处。毕竟,蜷缩在地板上,腿脚难以舒展,很容易产生“麻筋”等现象,也难以保持体力,会严重影响后续的作战行动。

其次,依仗“雌虎”MK1车体的巨大空间,“雌虎”内部布设了大量作战辅助设备,包括三防装置、摄像机、显示器、饮水装置,甚至厕所等。其中,为应对以色列周边大量部署的核生化武器(中东地区是二战以来的毒气事件频发地区,如两伊战争中的伊拉克毒气战、叙利亚内战中的毒气弹事件,因此以色列军民一直对三防工作高度重视),“雌虎”在车内装有三防装置,由中央增压系统在车内建立超压(使车内气压持续略大干车外)从而可防止毒气和放射性尘埃进入车内。其中,车内加压装置能够从车外吸入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净化后由压缩机向车内供气,也保证了车内乘载员能够呼吸到无毒的氧气。同时,为在有毒环境中下车作战,车内乘载员均装备单兵防毒面具。此外,尽管“雌虎”MK1装甲防护性能出众,但其内部仍然保留了“梅卡瓦”1装备的自动灭火抑爆装置[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Spectronix)公司研发设计],该系统能够在车体被击穿后,自动抑制并扑灭油气混合气体的燃烧和爆炸。相比T-72等苏制坦克内的自动灭火抑爆系统,该系统使用的“哈龙”1301灭火剂毒性较小,系统反应速度快,使用较为安全方便(可选择热报警或火灾报警/自动灭火模式),其传感器可在5毫秒内探测到火源,逻辑控制系统在5毫秒内开始工作,灭火瓶阀在12毫秒内打开,并开始大量喷射灭火剂,持续喷射约50毫秒以上,整个过程比一眨眼(0.2~0.4秒)还要快。而T-72使用灭火剂的毒性较大,系统反应速度较慢,工作时间长,在坦克等封闭空间中,往往会造成人员窒息死亡。俄罗斯为印度准备的核潜艇“海豹”号由于起火使用2402型灭火剂,造成未及时佩带防毒面具的载员10人死亡。值得以色列人自豪的是,世界顶尖的三家坦克装甲车辆灭火抑爆装置公司,第一家就是以色列斯佩克卓・尼克斯公司,另一家是美国阿利格尼公司(产品用于德国的“豹”2坦克),还有一家是圣巴巴拉研究中心(产品用于M1系列坦克、M2步兵战车、AAV7A1等)。

没事儿不下车

通过长期的实战,以军得出结论,在低烈度作战环境中保证重型坦克装甲车辆中乘载员安全的最好办法就是:没事儿不下车。其他国家的实战也证明了这一结论。例如,在阿富汗,曾经有一名美军士兵在走出装甲车丢弃垃圾的瞬间被雇佣的狙击手一枪命中。基于这种结论,以色列制定了危险地区的装甲车作战模式,即:重型装甲车辆进入危险地域后,迅速寻找一个视野开阔的地方停下来,持续不断地监视周边异动,及时通过车载武器进行压制,或支援步兵进行反制。此时的“雌虎”就像一个可移动的碉堡或炮楼,依靠较强的装甲防护与潜在的危险对峙。车载步兵在车内长时问待命的同时,又要感知车辆周边环境,这二者存在矛盾之处,要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提高装甲车辆的观察能力。为保证车辆的整体防护,“雌虎”MK1的四周没有观察/射击孔,全车只在车尾有一个观察窗,车首安装有驾驶员潜望镜,车内装有武器操作的监视屏。在危机四伏的环境中,要让车载步兵全面观察周围形势,这点设备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雌虎”安装了4个带有栅格防护装置的摄像头(前一后三,前摄像头安装在驾驶员潜望镜左侧,后三个分别安装在车体两侧与尾部),每个摄像头分别负责90度左右的视角,并由车内士兵值守进行实时观察。由于这4个摄像头为昼夜可用的可见光/热成像摄像头,因此能全天候对车辆周围提供全方位的观察,一旦值班士兵发现危险分子,可立刻呼叫车载武器系统操作员进行火力压制。这种做法也是目前世界流行的趋势,例如,德国的“巷战豹”安装了2部摄像机兼顾左右,英国的“武士”步兵战车改装了1部后视摄像机等。

车载步兵长期在车内待命,所需的生活物资较多,例如,中东干旱酷热少雨,夏季白天最高气温达到摄氏四五十度,喝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美军“环境医学研究院”军事营养学家斯科特・蒙田曾介绍,驻伊拉克的美军士兵,每人每天至少需要补充5~9升淡水(相当于半箱或一箱500毫升的矿泉水),否则将面临中暑、脱水等危险。而以色列牢牢控制戈兰高地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因为它提供了以色列全国淡水消耗量的三分之一。针对上述情况,四代“梅卡瓦”系列主战坦克都安装有随车的饮用水箱(通常是安装在后门),在车内用软管将水引致各个战斗位置,乘员在作战中不用离开战位,一抬头就可随时喝到水,这对持续作战极为有利。 “雌虎”系列仍然保持了这一优良设计,乘载员均能通过水箱获得饮用水。但由于载员人数较多,如果是长时间待命,通常还会在车内额外再携带几桶饮用水和若干野战口粮。这种做法也广泛被其他国家的装甲兵采纳,例如,法国“勒克莱尔”坦克的车组,往往在其“装甲盒子”里塞满各种生活物资,其中就包括几大桶饮用水。而“斯特赖克”装甲车在车尾往往也携带有几桶饮用水,甚至在车顶放几箱瓶装水。但这些在车厢外部携带额外水桶的做法,一则取用不方便,需要冒险出车厢提水桶,二则喝水不方便,需要从桶里倒出来,这时候手要脱离武器或者操纵杆,可能会贻误战机。所以相比之下,“雌虎”MK1的这一设计确实新颖又贴心。

在危险地带巡逻时,任何车外行动都非常危险,甚至下车上厕所也是一样,需要面对冷枪和流弹。为解决这个问题, “雌虎”成为了世界上第一款在车内自带厕所的装甲人员输送车(其他装甲车也有携带饮水箱,如英国“狐狸”轮式装甲侦察车有一个13.6升的水箱,而目前其他战车内均无厕所)。这是一个小型无水厕所,尺寸类似于以往潜艇使用的马桶,可供乘员在车上长时间待命时使用,当然使用后要迅速封闭马桶,否则“异味”将导致车厢中的士兵(特别是超压装置打开时)难以呼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小型厕所还是一个环保型厕所,所有排泄物和拭秽纸张均被收集到一个塑料桶内,在任务结束后将其带回以军基地处理(一般是焚烧,而不是就地掩埋)。这也是以军的一贯作风,新华社著名记者唐师曾在其《我从战场归来》一书中有过相关记录:“一位以军士兵礼貌地带我走进沙漠上一处用白铁修的小屋,这就是野战厕所,令人吃惊的是,厕所还准备了绿色的手纸。所有垃圾全部装入黑色塑胶垃圾袋内。只有如此热爱自己所处环境的部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很难想象一支随地吐痰的部队能攻取什么,又能保卫什么。”

最后,由于“雌虎”MK1是基于“梅卡瓦”1的车体改进而来,因此充分保留了其设计的可取之处,其中就包括车体后门。“梅卡瓦”1的车体后门数量名列世界第一,其后面开有3个门,左边是一个电瓶装卸门,右边一个是三防装置保养门,中间一个门有上下两扇,上扇向上翻,下扇向下翻,可以从车外开启,但车内设有闭锁装置。中间门主要供装卸炮弹和运送伤员,上门巧妙利用了剩余空间,装有上文所述的容积为60升的饮用水箱;中间门采用了上下分开的双层装甲蚌式抓斗型结构,该门的总厚约有20厘米,因有水箱,所以显得比较厚重。由于设计巧妙,配有开启平衡装置,因此打开此门毫不费力。该门可从车厢内闭锁,并从外面轻松打开,此时仅需要将位于上下门接合处的凹坑内的手柄拉出后,旋转即可。该门的下半截也可水平闭锁,这主要考虑到向车内补充弹药时可以将其作为临时搁置平台使用。如果从内侧锁门,使用外侧的手柄就不能开门,这是为了防止战场上背后突袭等意外所采取的措施。这个装甲门向坦克乘员提供了一条安全通道,特别是在激战中车内乘员需要撤离受伤的坦克时,这条通道将显得尤为重要。另外,通过此门向坦克内补充弹药,也比其他坦克要简单得多。尽管该后门在坦克上的应用优势多多,但由于其仅宽60厘米左右,实在不适合全副武装的步兵上下车,因此“雌虎”MK1对其进行了大改。从总体结构上,将上下分开的蚌式门,改为了带有小门的整体式跳板门(仍然可以在一定角度做水平锁定,以便步兵上下车和输送物资)。此外,“雌虎”MK1还在后门的细节上大做文章,主要改进包括:首先将车门位置向车厢里内移,跳板门放下时,从左右两侧看,该门暴露的并不多,这就避免了西方装甲车的跳板门打开时,相当于告知敌方, “步兵要下车了,快用火力封堵后门”的尴尬情况发生(“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由于要升高装甲通道,步兵才能出入,因此也存在类似的问题),从而使得步兵出入“雌虎”MKl时,均极为隐蔽,减少了被敌方发现和狙杀的概率。其次是在其左右两侧焊接了若干大型装甲盒,形成了一个突出车厢的“屁股”,并在两边的内侧安装了钢管架和多孔钢板编缀而成的“筐子”(引进自“梅卡瓦”1上的“筐子”),这些盒子和“筐子”不但可以大量储备随车作战和生活物资,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间隙装甲的作用,对于防破甲弹效果不错。此外,由于这些盒子和“筐子”的视线屏蔽和侧面保护,“雌虎”MK1的车载步兵下车过程更加安全和隐蔽。

上一篇:繁忙的港口 排污的源头 下一篇:菜粉蝶与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