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菌房消防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10-26 01:40:57

木耳菌房消防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

【摘要】木耳生产是汪清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自70年代初,汪清县即已开始黑木耳段木栽培,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农民创收的一个重点项目,2012年,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4.5亿袋,产值实现13亿元。2013年,黑木耳栽培总量达5.5亿袋,产值实现15.4亿元。随着木耳种植规模的扩大,由于木耳生产中存在较多消防安全隐患,菌种生产的培养室即菌房火灾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县发生菌房火灾30起,占火灾起数总数的20%,2013年发生菌房火灾38起,占全县火灾总数的24%,2014年1至3月份,发生菌房火灾12起,达到全县火灾总数的30%。火灾给菌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从菌房存在的消防安全隐患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菌房火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黑木耳;消防安全

第一章 汪清县木耳产业简介及火灾危害

汪清县位于长白山东麓,隶属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全县幅员9016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居住着汉、朝、满、回等10多个民族,属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全县境内大多是山区林地,森林资源极其丰富,素有林业大县之称。

木耳生产是汪清县的传统优势产业,自70年代初,汪清县即已开始黑木耳段木栽培,随着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渐成为农民创收的一个重点项目,1979年曾被国务院授予“木耳千担县”的称号。90年代末,为了配合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全县的黑木耳由过去耗费资源型的耳木生产,向以农林业下脚料为原料的袋料地栽木耳发展,并且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2012年,全县黑木耳栽培总量4.5亿袋,产值实现13亿元。2013年,黑木耳栽培总量达5.5亿袋,产值实现15.4亿元。木耳的种植给广大农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促进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随着木耳种植规模的扩大,由于木耳生产中存在较多消防安全隐患,造成了全县木耳菌房火灾居高不下,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全县发生菌房火灾30起,占火灾起数总数的20%,2013年发生菌房火灾38起,占全县火灾总数的24%,2014年1至3月份,发生菌房火灾12起,达到同期火灾总数的30%。

菌房多为砖木结构,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蔓延扩大,迅速烧毁房屋。一间菌房内一般有数万包菌袋,2013年汪清县每包菌袋的平均成本已经接近2元,即使在火灾中扑救及时,菌房内菌袋未全部烧毁,剩余菌袋也会由于温度突然降低造成菌丝死亡而报废,因此菌房一旦发生火灾经济损失较大,结菌农造严重的影响。

第二章 菌房的结构及主要设施

由于春耳是冬季生产,汪清地区为大陆性中温带多风气候,冬长夏短,年平均气温3.9℃,冬季气温很低,所以要求菌房一是保温性好,二是具备增温条件。

汪清县内菌房主要两种,一种是由农村砖木结构房屋改建而来的菌房,另一种是由木杆、塑料布等搭建的简易温室大棚。其共同点是都设有保温取暖,照明、通风、菌架等设施。

2.1菌房的取暖设施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火龙,即在菌房四周的地面上用砖和黄泥砌的烟道,通过在菌房火龙前的灶坑内烧火,燃烧的烟气在烟道内流动取暖。另一种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热风炉,直接用鼓风机从炉内吹出热风,并通过布管将热风送到室内各处取暖。此外,为确保室内温度平衡,菌房内还需要设置风扇等设施。

2.2菌房内主要设施为菌架,供摆放菌袋用。菌架大多由木头搭建,宽60-70CM,长度根据菌房大小而定,高到顶棚,一般分3-4层。一般菌房内除了必要的过道外全部摆满菌架。进菌后一间80平方米左右的菌房,可容纳约4万个菌袋。

第三章 菌房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及隐患分析

菌房的火灾危险性主要可归纳为:建筑结构、用火、用电3方面。

3.1建筑结构方面

3.1.1建筑结构耐火等级低:菌房一般为三级耐火等级建筑,除房屋墙壁为砖砌是不燃材料外,房屋屋顶、房架均为木质可燃物。用塑料大棚搭建的菌房骨架为木杆,四周蒙有塑料布和棉被,为四级耐火等级建筑。由于菌房耐火等级低,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将迅速扩大,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导致菌房全部过火;另一方面菌房内菌架均为木头,导致菌房火灾荷载大,也造成了菌房火势燃烧猛烈。

3.1.2 防火间距不足:菌房为三、四级耐火等级建筑,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三级耐火等级的菌房应与其它房屋保持至少保持7米以上的防火间距,但很多菌房设置在农村自家院内,大多菌房与村民住宅仅有1-2米的距离,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火势蔓延扩大。还有的菌房直接由住宅改建,房屋一边是菌房,一边是卧室,也易引发火灾。

3.2用火方面

菌房从进菌前到后期靠菌袋自身放热维持室温在30℃之前都要靠烧火温度。做菌前菌房要烘干灭菌,开始烧火取暖,室温要达到30度以上,有的菌房最高可达50℃,并保持5-6天。进菌后室内温度也要靠烧火保持在27-28℃,一般用火的时间长达2个月左右,菌房用火稍有不慎即可引发火灾。菌房用火的危险因素有以下几点:

3.2.1 灶坑:有的菌房灶坑设置在菌房内,使用时灶坑外堆放有柴禾,如果烧火的人不注意可能造成火从灶坑内烧出来,引起火灾。还有的菌房在用有房屋改造菌房时设置灶坑的位置过于靠近房间门,在烧火时热量通过墙壁传导到门框上,烧火温度过高,时间过长时将会引燃木质门框。

3.2.2 火龙:为节省材料降低成本,菌房内火龙两面一般用普通红砖竖砌,厚度不足10CM,上边铺设红瓦封闭,缝隙处用黄泥涂抹。由于普遍不使用水泥,火龙结构很脆弱。稍有踩踏或菌袋掉落砸中都可能使火龙开裂,从而在烧火时串烟串火。因此,火龙需要经常用黄泥涂抹堵缝。另外很多菌房内搭建的菌架的最下一层木板或菌架的支柱离火龙过近,长期高温烘烤也是引发火灾事故的重要原因;

3.3 用电方面

菌房内电气线路普遍由农民自行安装,大量存在电气线路未穿管保护,电气线路和开关直接安装在木质可燃构件上,使用假冒劣质电线、乱接接头,短路保护设置不合理等电气火灾隐患,并且由于菌房后期风扇多使用定时器自动控制,风扇工作时无人看管,造成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将极易引发菌房火灾事故。

第四章 菌房消防安全对策

加强菌房消防安全,减少菌房火灾事故,对维护菌农切身利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致关重要。减少菌房火灾事故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4.1县、乡、村三级应加强对菌业生产的组织引导,对生产区域进行合理规划,组织对菌农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公安派出所应加强对本地菌业生产的消防管理。

4.2菌房的设置应符合消防安全条件。菌房与住宅,菌房与菌房之间应保证足够的防火间距。

4.3不在居住房屋内改建菌房,禁止在村屯内及住宅周边搭建塑料大棚式菌房。严禁在加油站、木材加工厂、养老院、学校、幼儿园等消防重点区域周边设置菌房。

4.4逐步减少在砖木结构建筑中设置的菌房。在一栋建筑内设置多间菌房的,各菌房间应设立防火墙等防火分隔措施。

4.5菌房内电气设施应保证安全。线路安装应找专业电工。不使用低劣电气材料,菌房内电气线路应穿防护管,不在木质构件上安装线路和灯具。

4.6菌房使用期间要经常检查菌房内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并及时切断菌房内不必要的电源。

4.7菌房采暖应优先采用安全先进的取暖方式,逐步淘汰火灾危险性高的用火取暖设施。

4.8菌房的烟囱、烟道等距菌房内可燃物应保持一定距离,烟囱、烟道穿过房屋屋顶时应有防火隔热措施。菌房内菌架及菌架的支腿应与火龙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保持至少50厘米的距离。

上一篇:试析现代住宅建筑设计的若干问题 下一篇:浅谈道路与桥梁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