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综合测评中的几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26 01:13:20

大学生综合测评中的几种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摘 要: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客观评价的重要方式,它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想使其达到所需求的效果则测评的结果必须公正有效,而目前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中存在着一些不够严格的现象,使得测评的结果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

关键词: 大学生 综合测评 常见问题 完善措施

一、大学生综合测评的含义及意义

综合素质测评是对大学生在一学年里综合能力的一种评价指标,将大学生的综合能力分为几个模块进行评价,每一个模块都占有一部分的权重,然后学校根据综合测评结果排名对大学生进行奖学金的发放,以及评优。虽然大学生的综合测评内容及方法各学校不尽相同,但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思想品德素质、专业学习成绩水平、科技创新及其他活动能力等。然而大的方向定下来,具体细则如何量化,从定性到定量如何转变,就得靠测评方法来实施了。

对大学生进行综合测评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从而有针对性地对学习加以引导,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目前状态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还有利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但要使综合测评发挥其功能,一个全面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案是必不可少。因此,评价方案的公平性和高效性在综测测评中尤为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测评的结果。

二、综合测评体系中几种常见的问题

1.测评科学文化素质部分――应付考试

综合测评时科学文化素质部分占据了测评的一大部分,它的有效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测评科学文化素质这一模块的标准来源于每学期期末考试的成绩排名,仅仅涉及考试的结果,而没有涉及过程。

(1)大学生普遍的学习现象:平时会出现“迟到早退,课堂作业抄袭,上课不认真听课”的上课现象,在临近结课一两个星期里,“进行自我突袭,临时抱佛脚”是大学中一种很普遍的考试方式,同样也能顺利通过考试,并且只要努力就可以取得优异的成绩。而考试过后会逐步淡忘对课本知识的了解和记忆,这种“大学应试模式”的存在,使得部分同学忽视了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和巩固。

(2)大学期末考试模式:考试重点的明了化,考试试题的简单化及雷同化。考试临近结课时,代课老师会给班上同学“划重点”,许多学生在复习课本时就按照老师点下的重点一对一地复习,仅复习试卷上要出现的内容。这会大大加强学生的依赖心,也会让他们放弃那些不考试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另外考试试卷的试题基础化和雷同化,让他们花更多的时间去寻找历年考试的真题甚至是题库,而不是去稳固专业书本知识。这两个原因会导致平时不愿意付出的学生去更加不想通过勤奋刻苦完成学业。

2.测评科技创新能力部分―互相挂名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对于增强民族自主创新能力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现有的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和实施办法对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还存在一定缺陷。科技创新能力测评的标准是竞赛证书的多少及证书的分量。

(1)通过人脉关系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因为在大学校园科技竞赛中,很多的竞赛项目都需要以小组的名义报名参加,所以部分同学就会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在参赛小组的名义上挂上自己的名字,从而可以不参加小组的创新讨论就获得同样的证书。

(2)参赛小组之间的“礼尚往来”。例如两个参赛小组通过协商而互相把对方的名字写到自己小组成员之中,这样只用认真地做一个项目便可以获得两份证书,就会使得测评方案让同学有了更多的空间去寻找加分点,而没能参加这一项目的同学将会在测评上落后许多。

3.测评等级证书部分――盲目考证

因为就业形势的严峻和国家教育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就业单位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他们为了招募到符合他们要求和标准的人才,不得不要求其拥有其要求的等级证书,所以出现了各种等级考试。但并不是所有的等级考试的含金量及其严格程度都是一样的,有的考试培训机构为了吸引更多的报名者发出“只要报了培训班,内部资料,包过”的口号。

这样就让部分学生为了能够在测评这一方面时获得充足的优势更是不惜血本,用钱砸出一个个证书,再者有人也会为了那些和自己本专业毫无瓜葛并且意义很小的证书上去花很多时间,他们的原因只是希望在测评时候能够为自己增加更多的筹码。

三、进一步完善大学综合测评的措施

综合测评是各高校为达到教育目标,培养合格人才所普遍使用的一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专业能力素质、实践能力素质、身体及心理素质的综合评价。它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反映,也是大学生各种奖学金、三好学生评比及毕业就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关系到高校教育目标的实现,涉及每一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测评的规则应该尽量地完整化和公平化,努力让每一名合格的大学生都得到精确而权威的评价。对以上问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严格考勤,杜绝迟到早退的现象。

在班级团支部里应该建立好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学风建设,带动同学的积极学习的热情,实施“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态度。在学期期末考试时教师应该不点考试重点,不断更新考试题目,并且严格控制考试试卷的流出,让学生在考试这方面失去依靠,而不得不去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上面。

2.对于科技创新竞赛的加分可以实施排名加分制度。

即证书上名字排序按照做项目过程中付出多少进行排名,并且按照排名的顺序对其加分。在参加最后结果答辩时,评委应根据小组长的评估选择性的对小组成员提问,来阻止“没付出而又上名”的现象,对于同一个人的上名次数应该加以限制,从而控制互相挂名的情况。

3.对于不同的等级证书采取不同的加分政策和加分权重。

与专业联系紧密且对以后工作要求严格的证书予以高的权重和高的学分,再者按照发证单位的等级给不同的证书权重进行等级划分,如国家级、省级级、学校级的、学院级,等等。还有对于含金量小且要求很低的证书应该对其学分降低,这样就可以阻碍“多花钱,少努力,轻松拿证”的不好趋势。

4.总结测评经验,完善测评体系。

任何一个测评系统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暴露其弱点和不足,以有利于改进和发展。因此在实施测评系统的全过程中,要不断根据新情况、新特点,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加以总结和提高,以求不断完善测评方案,使其趋近于公平化。这样既使方案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又可使方案适应新的情况,始终发挥正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四、结语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作为高校对大学生的评价制度,在促进高校的素质教育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在总结新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的不断变化,不断研究、改革、完善大学生评价制度,建立真正科学、规范、合理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在测评工作中,我们应做到严肃、透明、客观,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测评工作进入良性循环,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切实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洪盛志,郭聪,黄爱国,孙明福,范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网上测评与高校德育创新[J].世纪桥,2007,(9):129-130.

[2]陶钦科.对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几点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5,(14):36-38.

[3]李兵宽,李国涛.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的实施[J].实证调研(中国青年研究),2005,(4):47-49.

[4]唐莉,唐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测评[J].陕西教育,2006,(Z1):23-24.

上一篇:孤独症儿童语言训练的个案训练分析 下一篇:“90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现状调查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