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处含深意 平淡中显睿智

时间:2022-10-26 12:48:49

作文题作为中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对考生的语文成绩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文要想获得理想的分数,考生必须从立意、情感、文体、文采四个方面下功夫。

一、立意

立意是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是统帅文章的“纲”,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的立意要做到以下三点:

1.鲜明、集中

任何一篇文章在表达中心时都要做到态度鲜明,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作文要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中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那些中心松散的作文,即使语言很美,得分也不会多于36分。文章的立意还应当健康、积极、向上,有利于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

2.有创新

立意考查的是考生对社会、人生等问题的见解和认识,是最能体现考生才情与见识的地方。“文若春华贵出新”,文章要不断创新,不落窠臼,才会有生气,有活力。有的考场作文主题流于大众化,自然不能获得理想的分数。如果考生在审题立意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且符合文题的要求,并能进行适度挖掘,还可以获得发展等级分。

3.平淡中显睿智

写考场作文要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琐事中发掘人性中最本质的东西,引读者深思并使其终有所得。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就是通过刻画父亲为“我”买橘子时的背影,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疼爱之情。

二、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古人认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能写真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由此可见情感在文章中的重要性。那么,中考作文怎样才能做到有感情呢?

首先,考生要明白什么是有感情。所谓“自然表真情,淳朴见睿智”,真情就是真正发自内心的情愫。中学生的感情应该是淳朴的,而不是花哨的;应该是自然的,而不是做作的。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用含蓄隽永的手法把父亲对儿子的爱刻画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关于买橘子的细节描写,更是写出了天下所有父亲的舐犊深情。

其次,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于漪老师曾说:“语言和思想、情感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一定不能忽视文学语言内在情感对学生的熏陶。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教师除了要分析其独特的构思、精辟的语言外,还要突出强调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对学生的熏陶作用,注重学生正确人生观的树立和健全人格的培养。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让学生做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让他们细心聆听大自然的语言:春花的妩媚,秋月的皎洁;朝霞的绚烂,夕阳的伤感;高山的巍峨,大海的澎湃;青松的挺拔,纤草的柔弱;梅花的坚强,莲花的高洁……还要引导学生去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心去感悟真善美之所在,去挖掘生活中的智慧和哲理,去把握生命中的每一次感动,并及时将这些“感动”用文字记录下来。写随笔就是很好的积累与感悟真情的方法,只要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何愁作文无话可说呢?

三、文体

中考作文对文体要求很宽松,往往可自选体裁。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首先要根据试题的要求选择恰当的体裁,要看清楚不能写什么体裁,比如中考作文经常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的要求;其次要根据试题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体裁,领会试题潜在的要求;最后要根据自己现有的材料,尽可能选择擅长的文体。

记叙文的写作首先要有细节描写。何谓细节?“借一芽萌而绘春光似海,画一叶落而写秋意如杀”,这里的“一芽”“一叶”就是细节。真实、生动、新颖的细节描写不仅能体现文章所写内容的真实,而且对刻画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等都有以小见大的作用。其次要巧妙设计开头和结尾。一篇文章的开头要先声夺人,巧设悬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结尾要出乎意料又要合乎情理,这便是所谓的“凤头”与“豹尾”。最后要善于运用倒叙或插叙的写作手法,巧妙安排行文线索等。

议论文的写作要有规范的构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部分应一目了然。提出问题的部分要简明扼要、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符合题意的中心论点,最好控制在100字以内,绝不能拖泥带水;分析问题的部分要将中心论点分解为两个或三个分论点,论证方式主要有并列式和递进式,递进式最常用的模式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并列式则要区分范围的大小或者类别的不同;解决问题的部分应紧密联系现实,反映时代脉搏,折射时代光芒。

四、文采

语言是文章的“肌肤”,是阅卷者首先感知的对象。考场作文的语言要做到生动形象、新颖别致。

1.诗词典故,巧剪妙裁

语言是一个人学识、修养、气质的外在表露,考生平时要自觉地涉猎文史典籍,有意识地丰富知识储备,形成厚实的文化积淀。另外,文采还体现在丰富的见闻和渊博的知识上。

2.哲理深刻,石中蕴玉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考生写考场作文要体现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要善于思辨,用个性的眼光去审视世界,只有这样文章才能于质朴中见深刻。

3.妙用修辞,异彩纷呈

合理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不仅能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而且还能显示出考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从而打动阅卷者,获得高分。

文采固然不可缺少,但考生绝不能忘记孔子的教诲:“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只有把形式和内容巧妙地结合起来,才是一篇好文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文创新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考生在追求创新的同时切不可忘记“平平淡淡才是真”,要努力做到“等闲处含深意,平淡中显睿智”。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中学)

上一篇:教好初中几何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极限思想在高考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