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得梅花一缕香

时间:2022-10-26 12:34:58

借得梅花一缕香

朱光潜在《谈写作》一文中说:“学文如学画,学画可临帖,又可写生。在这两条路中间,写生自然较为重要,可是临帖也不可一笔勾销,笔法和意境在初学时总须从临帖中领会。从前中国文入学文大半全用临帖法。每人总须读过几百篇或几千篇名著,揣摩,至能背诵,然后执笔为文,手腕自然纯熟。”任何写作都离不开借鉴和创造。杜甫诗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便是借鉴:学习语言、积累材料、模仿章法、领会感情;“下笔”就是创造:遣词造句,如有神助,布局谋篇,点石成金。这两者是有因果关联的。中学生可从前人的优秀作品中汲取营养.然后从周围的事物中获得启发,进而培育出自己的创新作文之花。

一、借鉴题材,旧貌换新颜

这里先讲一个故事:元代戏剧家王实甫的《西厢记》写得十分出色,流传后世。后来人们揭开《西厢记》的成功面纱时,惊奇地发现,剧中崔张爱情这一题材是借鉴别人的。事情是这样的:崔张爱情的故事最早见于唐朝元稹的《莺莺传》,该传奇是一个男子负心,始乱终弃,给妇女带来伤害的悲剧。到了金元时期,不少作家将崔张的爱情故事搬上说唱舞台。其中最成功的是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不仅把不足三干字的原作,扩充为近五万字的说唱长篇,增加了佛殿奇遇、月下相见、张生相思、莺莺问病、长亭送别、村店惊梦等许多情节.而且彻底改变了小说的主题,赋予小说追求婚姻自主,挣脱礼教束缚的崭新意义。而“董西厢”则是王卖甫刨作的直接蓝本。王卖甫除了把“董西厢”的叙事体说唱改成戏剧之外.还对故事本身做了不少改变。如“董西厢”以比较大的篇幅叙述孙飞虎围寺、法聪突围的事件.而王实甫于借鉴中进行刨新,摈弃了不合理的情节,使情节发展更符合人物性格。应该说“董西厢”的主题相对于《莺莺传》而言是一次质的飞跃.而“王西厢”是相同题材作品的最高发展。这样的借鉴和创新几乎贯穿在所有中国古典文学的创作过程中。此故事启示我们:借鉴不可少,创新是追求。没有借鉴就没有创新。中学生写作虽然不同于作家创作,但也经常会遇到写作题材的借鉴,尤其是文史方面的材料借鉴。如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关羽之恨》就成功借鉴了《三国演义》中“关羽失荆州”这一题材,紧扣话题,新编故事,借鉴中有创新,写出了新意。打开这几年的高考满分之作,善于借鉴题材而敢于创新的佳作不胜枚举。

二、借鉴语言,锦词绣句显魅力

写作是语言的艺术.语言从哪里来?从优秀的范文中借鉴。狭义而言,写作总是从模仿起步的。个性化、独创性的语言总是在一定的语言借鉴与一定的语言积累的基础上生成的。我们熟知的北宋诗人林逋的《山园小梅》中有两句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实这两句是借鉴了五代南唐江为的诗句“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唐朝王勃《滕王阁序》中有两句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其实是借鉴了庾信的名句“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当然对于语言的仿写,考生要讲究方法,否则会有抄袭之嫌。

1.仿句。如唐代诗人刘希夷的诗歌《白头吟》中:“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可仿写为:“年年岁岁题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仿段。如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一段:“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有位考生仿写此段,十分成功:“不必说篮球场上同学们奔跑追逐.体操房里运动员们龙腾虎跃:也不必说田径场上男女选手各显英姿,草坪中央,文艺爱好者轻歌曼舞。单是楼前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就有无限乐趣。”

3.仿语言风格。只要我们在阅读中留意模仿,在写作中训练模仿,处处留心,时时在意,且在借鉴中敢于创新,就一定能仿出个性语言来。

三、借鉴结构,旧瓶新酒味更醇

结构之法哪里来?模仿别人的结构就是快捷之路。读一读这几年的高考优秀作文,我们发现有不少仿写之作。借鉴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范文模式.考场作文可以一挥而就。如河南省高考满分作文《出师表》就是很成功的仿写之作。作者借鉴语文课本中诸葛亮的《出师表》的结构模式,标题也完全相同,虽形似但内容却绝不同,旧瓶装新酒,味道更醇。

模仿优秀文章的结构,是学习结构文章的有效方法。模仿也有方法:

1.首先确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文体,选出自己喜欢的结构形式仿作。可先研究后仿写,做到取别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2.文体不同,自然结构也各不相同,应尽可能多掌握一些文体,多仿写一些不同文体的结构。如此,考场上方可应变自如,稳操胜券。

3.确定适合自己仿写的原文.可局部仿写,如仿开头,仿结尾;亦可整体全文仿写,但要灵活变通,只仿结构,不可照搬全文。

借鉴是一种学习,而不是照抄,更不是抄袭。胡适先生说过:“凡富于刨造的人必敏于模仿,凡不善于模仿的人决不能创造。”唐代的皎然曾把模仿的方式,说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偷语”就是仿效别人的语句:“偷意”就是借鉴别人的意旨构思:“偷势”就是模仿别人的结构布局。考生在课堂上学习过相当数量的优秀课文.课外阅读过大量的优美篇章,心中定会有自己喜爱的佳作美文,这些都是模仿借鉴的蓝本。可仿其开头,力求别出心裁先声夺人;仿其结尾,力求出奇制胜;仿其结构,力求巧妙布局;仿其句式,力求语言生动活泼光彩照人:可仿其立意,力求高屋建瓴,独领。每一考生要结合自己写作实际情况,灵活仿写,有所变通,在仿写与借鉴中,在心中贮存凤头般的开头、豹尾似的结尾,贮存精巧的结构,贮存鲜活的题材,贮存优美的语句,贮存创新的方法。

考场作文要想取得高分,单凭实力还不够,必须智取,这智取便是在借鉴中敢于创新。愿每一个考生莫奏前朝曲,要勇于新翻杨柳枝。如此,考场上方可才思敏捷,下笔成章。

上一篇:警惕!餐桌上的这些错误搭配损健康 下一篇:职业规划对提升大学生学习动力的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