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得有品相才能有尊严

时间:2022-10-15 12:40:42

章诒和的《伶人往事》里讲过她的父亲章伯钧请京剧大师马连良吃饭的故事:

刚过午休,几个穿着白衣白裤的人就进了章家厨房,用自备的大锅烧开水,等水烧开,放碱.然后用碱水洗厨房.洗到案板发白.地砖见了本色才罢手。再过了一个时辰,又来了一拨儿穿白色衣裤的人.肩挑手扛着整桌酒席用具,还有人扛着烤鸭用的大捆苹果木枝。院子里,肥鸭流油飘香,厨师在白布上使用着自己带来的案板、炊具――连抹布都是自备的,雪白。

章伯钧请马连良吃饭.结果自家只用了水和火。

章诒和的评价很动人:“马连良这样的艺人细心地过着自己的日子,精心琢磨那份属于自己的舞台和角色。活在个体的生动感受中,以自己独特又隐秘的方式活着。”

那一代人如何活着?具象地说,是活得“有规矩”:抽象地说,是活得“有样子”:简单地说,是活得有尊严:往大了说,是依然有着某种精神制约,服从于某种精神力量――高于柴米油盐的精神力量。

伶人已逝.“第一玩家”王世襄的去世.让很多人哀叹某种生活方式的结束。这种生活方式就是两个字,“讲究”。“讲究”并不代表财富――用金钱“穷凶极恶”地堆积奢华的生活方式,未免失了分寸。

直至今日,人们终于不必隐藏对于生活细节的追求.以至于对物质有种报复式的恶形恶状的追求:把苦过的日子赚回来。“享受生活”的说法重新回到话语体系当中,并且被自动等同于豪门豪宅豪车。

享受生活,不应是享受生活的豪华,而是享受生活的分寸感。

日本著名的民艺理论家柳宗悦谈论器物时说:“每天使用的器具,不允许华丽、烦琐、病态,而必须结实耐用。忍耐、健垒、实诚的德行才是‘器物之心’。”朴素的器物因为被使用而变得更美,人们因为爱其美而更愿意使用,人和物因此有了主仆一样的默契和亲密的关系。

人与器物的关系,如同人与生活的关系。

我刚刚去了日本的京都.入住那里的旅馆。那旅馆给人以“家徒四壁”的感觉:朴素吸音的墙壁,一张榻榻米,没有什么娱乐设施,洗澡如厕皆不在房间内。这样的布置,简单得几乎有了“寒苦”的感觉,除了睡觉、喝茶,似乎也没有其他的事情可以干。出门,连庭院都是枯山水,人就这样和自己形影相吊。

现代人往往精疫力竭地追逐眼花缭乱的富足,然后再花大价钱、大把时间去清贫简陋的环境中体验,并命名为“修行”,如同追逐吊在自己眼前香蕉的猴子。

殊不知,生活才是最好的修行方式。

我们谈论金钱,谈论社会,谈论变革,谈论技术,谈论未来,却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当我们谈论生活时,我们谈论焦虑,谈论烦恼,谈论不满,谈论他人,而越来越少地谈论生活的本质。

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是人该以怎样的品相活下去。

上一篇:堆一堆 绣一绣 一针一线出细活 下一篇:警惕!餐桌上的这些错误搭配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