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关于“雾霾天气”的地理知识讲座

时间:2022-10-25 11:14:54

一堂关于“雾霾天气”的地理知识讲座

本人2013年1月22日应邀到我市某校某班作了一次关于“雾霾天气”的地理知识讲座。下面是讲座内容的节录。

教师:播放关于“雾霾天气”的视频(视频主要内容:2013年1月9日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陷入严重的雾霾天气中。目前,我国华北、黄淮、江淮、江南等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仍在持续,多地遭受严重污染,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预计14日至15日,中东部大部分地区的雾霾天气仍将持续;华北平原,黄淮、江淮、江汉、江南、华南北部,西南地区东部部分地区,仍会出现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甚至几十米。)

教师:“最近几天同学们对这样的天气有什么亲身感受?你的周围发生了哪些与这种天气有关的事情?”

这时整个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整个课堂犹如沸水一般。经过同学们几分钟的相互交流后。

教师:“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一讲他的感受和经历?”这时全班同学踊跃举手,争相发言。最后我让他们每个小组推荐一位代表发言。

甲代表:早晨在上学的路上时看不清路了,还差点与别人撞了,另外感觉到我的头发和身上的衣服都湿漉漉的。

乙代表:这几天的嗓子感到不舒服,老是想咳嗽。

丙代表:早晨我在上学的路上看到一起车祸,两车相碰,围了好多人,可能伤人了,我都没敢靠近看。

丁代表:妈妈让我上学带口罩,说这样的天气空气中有毒。大街上带口罩的人也很多。

戊代表:我爷爷就是因为这样的天气生病的,昨天就到医院掉水了,爸爸让我今天下午放学后到医院去看他。

教师:“几位同学讲得都很好,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某生:妈妈让我不要开窗,说外面的“雾霾”会跑进来,对身体不好。

某生:班主任说这几天学校的课间操不做了,让我们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教师:“同学们讲得都很好,你们所说的这些情况都与这几天的天气有关,这种天气就是刚才大家看视频中主持人说的,叫“雾霾天气”,这种天气不仅影响到我们大家的学习、生活,还影响到社会生产、交通运输、人们的出行等等,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请同学们再看看大屏幕上在这几天天气中拍的几幅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片,立刻又活跃起来,纷纷议论着。

教师:“同学们是否知道这种‘雾霾天气’是怎样形成的吗?”

这时同学们又议论开了,可是没有前面问题议论的那么活跃,议论的声音也比原来小了好多,有的同学在下面摇头,多数同学的表情为难。这时我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

教师:“其实分析‘雾霾天气’的形成原因也不难,同学们想一想刚才几位同学讲的亲身感受和经历,也许从中就能找到答案。”又给学生几分钟酝酿。然后请同学们推举代表发言:

甲代表:我认为“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空气中水汽多有一定的关系,不然,我们怎么会感到头发和身上的衣服都潮湿呢?

乙代表:空气中肯定有大量的灰尘,阻碍了我们的视线,所以我们才看不到远方。

丙代表:肯定还与太阳有关,太阳出来了就没有“雾霾天气”了;还与大风有关,若大风来了,把雾霾吹跑了不就没有雾霾天气了吗?

这时我就接着上面三位同学的话,给同学们总结了关于“雾霾天气”形成的几个条件,并逐条加以解释:①近地面空气中水汽充沛;②近地面气温降低,利于水汽凝结;③风力弱,近地面大气稳定,水汽积存下来,不易扩散;④空气中颗粒物(尘埃)较多,有充足的凝结核。除了上述的自然原因外,还与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教师:“‘雾霾天气’对我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刚才我也和同学们一道分析了这种天气形成的原因,那么,我们有哪些解决办法和治理措施呢?大家开动脑筋、想想办法,也可以提出意见或建议。”

同学们经过几分钟的思考,我请几位代表发言,有的讲要披雨衣上学;有的讲要停止大拉土车拉土;有的讲要买空气过滤器;有的讲不要爸爸开车送他上学,怕出事故等等。个种个样、五花八门想法或建议都有。这时我结合同学们讲的,给大家总结了以下几点:①减少人类活动对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如汽车尾汽、企业生产中大气污染物的排放、大型工程建设中的尘埃以及我们平时逢年过节放鞭炮中的尘埃等;②减少煤炭、石油、天燃气等矿物燃料的使用,鼓励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沼气能、水能、潮汐能等;③大力植树造林、种花、种草,保护植被,因为植被有防风固沙、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④同学们要养成良好、文明的生活习惯,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节约纸张、少用塑料袋、少放或不放鞭炮、不用一次性筷子;建议爸爸妈妈们少开或不开私家车出行,尽量乘公用车辆等;⑤若一旦出现这样的雾霾天气,我们就应该象刚才同学们讲的那样:上学或外出带上口罩、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要开窗透风,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等。

教师:“同学们:这次雾霾天气给予我们很多反思和警示。正如专家们指出的‘雾霾中也蕴涵着希望,让我们激发正能量,自我防护,减少出行,合力应急,同时监督推动污染源减排’”。

本堂讲座紧紧围绕“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能够“提升学生的生活品味、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的“雾霾天气”,不仅向学生介绍了这种天气的成因、影响以及治理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联系实际,突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理念,“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以及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正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需求,也是我们每个地理教育工作者永恒的追求。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真实的生本思想体现 下一篇:温国学说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