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近期疗效

时间:2022-10-25 10:14:20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7-0050-01

卡维地洛治疗心功能I-Ⅲ级的一般心力衰竭的疗效已多有报道,但对于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功能Ⅲ-Ⅳ级的顽固性心力衰竭尚鲜报道。我们应用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功能Ⅲ-IV级的顽固性心力衰竭32例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择2003年7月~2008年7月入院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0~86岁,心力衰竭时间4~12年,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分级为Ⅲ-IV级(符合美国纽约心脏协会NYHV心功能分级标准)。原发病因为冠心病20例,扩张型心脏病4例,糖尿病+冠心病2例,肺心病+冠心病4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

1.1入选标准:①经休息、限盐、利尿、洋地黄化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后症状不能缓解的心力衰竭者;②排除明显的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心率失常、休克、急性心肌梗塞、肺动脉严重狭窄;③所有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

1.2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与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去除诱因、休息、限盐、利尿、强心和心血管扩张剂等,临床症状不能缓解,即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室射血分数EF

1.3观察指标:观察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NYHV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图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

1.4评价标准:①显效;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I级或以上者。②有效:症状减轻,心功能改善I级。③无效:症状基本与治疗前相同或未达到上述标准。④死亡。

1.5临床疗效: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心悸,胸闷,气促明显减轻,大部分患者由原来的端坐呼吸、卧床休息到可以下床活动,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心功能由NYHV分级Ⅲ-IV级改善II级的有13例,I级的有16例,显效40.6%,总有效率906%,1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而死亡,2例无明显改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用超声心动图所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EF),均有明显的改善见表1。

1.6副作用:1例轻度恶心,无呕吐,另1例血压轻度降低,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余无明显的副作用。

2讨论

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激活了神经内分泌系统,引起血浆儿茶酚胺升高,尤其是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明显升高,使心肌β1受体密度、数目下降,导致衰竭的心脏对β1肾上腺素能神经敏感,心肌收缩力下降,心肌收缩力下降进一步加重了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学障碍,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使得心力衰竭顽固难治。所以在治疗上不但要纠正血流动力血异常,还要采取措施抑制和调整神经内分泌,才能打破这种恶心循环,改善心功能。

卡维地洛是一种非选择性兼具血管扩张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它可完全性阻滞β1、β2、a受体,可降低血浆肾素和去甲肾上素的活性,抑制交感神经,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上调β受体,且有抗心律失常和抗纤颤作用。而多巴酚丁胺为多巴胺的衍生物,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对a受体和β2有均衡作用,故不引起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可降低左室射血时的主动脉阻力,可使任何水平的心肌收缩力增强转化为心搏量和心排量增加,体循环血流量增加,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时血流动力血的障碍。一般认为β受体阻滞剂有负性肌力作用,慎用于心功能Ⅲ-IV级射血分数低下的心力衰竭患者,但小剂量二、三代β受体阻滞剂不会减少心输出量,而多巴酚丁胺持续应用于可使心肌细胞膜β受体密度下调及引起心动过速,诱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本组32例心功能Ⅲ-IV级的心力衰竭患者均在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无效时加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4-6周后,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是两药互相补充的结果,总有效率90.6%,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心功能改善,其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均明显增加,说明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治疗心力衰竭,尤其是顽固性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

卡维地洛起始剂量要小,国外主张3.25mgBid,我们的经验是2.5mg每日2次,如无恶化,每星期每次递增2.5-5mg,多巴酚丁胺起始4-8mg/kg.min,减量时要缓减,且严密观察病情的变化,由于观察时间短,卡维地洛合用多巴酚丁胺的疗效还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和总结。

上一篇:低分子肝素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疗效分... 下一篇:代谢综合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