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萧山的一次调研看对农节目的需求变化

时间:2022-10-25 10:02:35

从萧山的一次调研看对农节目的需求变化

萧山广播电视台的调频广播、有线广播、电视三个对农节目组联合在萧山区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较大规模(27个镇、街、场)、较长时间(为期3个月)的有关“三农”需求和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实效的调研。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广播电视这一精神产品的独特需求,进一步认识了广播电视对农节目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和巨大潜力。

“农家菜”口味仍旧是农民的最爱

新时期的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应该如何办?近年来,萧山广播电视台针对一些县级广播电视节目都市化倾向严重、挤对对农节目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保持清醒头脑,立足三农口味,在“本土、亲近”的主基调下不断增加时间,扩大容量,提高质量,使广播电视对农宣传形成了《农村大世界》《金色大地》(电视)为主打对农节目,《萧广关注》《听众服务台》《妇女之声》《人口与计生》为日常涉农节目,《梨园青草地》为对农文艺的全方位多层面对农节目格局,各档节目协同作战的对农宣传产业链,起到了对农节目“产业化”宣传的集群效应,营造了对农宣传的浓厚氛围。对此,在座谈走访和问卷调查中,广大农村干部和农民给予充分肯定。村干部认为,对农节目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村民自治,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文明建设,活跃文化生活等等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广播电视中专门为三农调制的这道对农宣传“农家菜”作用真是不可小看。

农民要求主旋律下的多样性精细化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与社会流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农民群众的社会观念和生活方式等也发生了新变化,其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多层次、多变量的趋势。对农节目如果还停留在“唱四季歌”的观念和基调上进行主题陈旧、角度雷同、内容重复、形式单调的自说自唱,很难引起农民关注,所以当前的对农广播电视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来审视、选择内容,做活节目。萧山广播电视台大容量的节目设置使对农节目在丰富性多样化上游刃有余,更为主打节目《农村大世界》《金色大地》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能。调研中,农民对栏目播发过的优秀稿件记忆犹新,赞誉有加。他们认为《农村新事》栏目中的《上网的村级账户不糊涂》告诉村干部每一笔账目都要面对公众的眼睛,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农村合作银行“公议授信”造就靖江镇千名信用农民》告诫农民既要有传统美德,又要培养现代诚信意识。《农家故事》栏目中《农村专业户家的城里保姆》通过采写三位城里的下岗失业工人到农村苗木专业大户家做保姆的故事,从中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城乡关系,而这种城乡关系中农民地位的上升让广大农民倍感自豪。《环保卫士卫冬英》讲述了农村外来女卫冬英三上省城,投诉南阳工业污染损害农民利益的故事,反映了农民对有些地方污染环境搞工业、杀鸡取卵般行为的不满。《田间杂谈》栏目中的《农民要学会网上交易》《农民为何怕露富》《农民需要明白的说明书》《摇钱树为何摇不出钱》《村务公开也是公开失误》《种田不能大手大脚》《要谨防农村职业病对农民健康的危害》《清洁城乡首先要改变村

民的生活陋习》等稿件“更是把话说到农民的心坎里”,从而与农民听众产生了共鸣。

宣传报道以外的延伸服务广受欢迎

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发现,许多宣传报道以外的延伸服务广受农民欢迎。一些农民已不满足于单纯听广播、看电视,他们希望与对农栏目组的记者编辑交朋友,也希望通过栏目组与有关部门、农业专家和有经验的专业大户交朋友,同时希望有更多的言论表达自由和话语权。他们对有关新农村建设的问卷调查、农业政策法规咨询、农技下乡等一系列对农活动全力支持,希望自己的意见与呼声能引起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重视。

首先农民对广播电视以外的网络服务平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近年来,萧山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组与萧山农业信息网建立了合作制度。双方通过信息互通、稿源共享、稿件互用,使《农村大世界》等对农栏目为农服务的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有效的延伸,不少青年农民纷纷通过网络平台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2008年以来,栏目组和农网联手开展农情问卷调查10次,联合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农情9次,这些活动农民都热情参与其中,如实向我们反映情况,从而为政府的对农政策的制订提供了信息依据。在这次调研中,农民说:“节目组与萧山农业信息网建立合作,就像门当户对的一门亲事,你们相亲相爱,和睦相处,让我们农民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同时农民对节目组近年来建立的农业专业协会、农技专家、专业大户帮困解疑制度从心底里表示感谢。目前萧山各类农民专业协会已有53家,萧山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组与专业协会保持经常性联系,可以及时掌握有关种养结构调整,农产品畅销和卖难的第一手情报。2008年以来,节目组及时从专业协会获得的信息,共解决农产品卖难15起,制止农民盲目种养11起。《农村大世界》《金色大地》栏目组每月收到农民来信有15件左右,大量内容是询问有关种养植的技术,如何处理这些来信,解答农民的提问?节目组及时与相关农技专家、专业大户联系,由他们对各类来信作针对性的详细回复,从而解决了农民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难题。如2008年初,《农村大世界》播出了新塘街道野禽养殖专业户朱雪华的致富事迹,听到广播后,不少听众朋友,包括萧山区外的听众纷纷打电话向栏目组索取有关野禽养殖的资料。对此,节目组全力为有志于野禽养殖的农民牵线搭桥,介绍他们去朱雪华创办的钱江野禽养殖场学艺。目前,这15户农户通过学习,也开始野禽养殖,并与朱雪华长期联系,成为钱江野禽养殖场的下线农户。

对于宣传报道以外的各类延伸服务,农民有一个形象的比喻,说这是一道农家菜以外的精美小点,既好看又好吃,是农家盛宴中不可缺少的一环。这种延伸服务让农民进一步感到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记者就在身边,政府部门也离他们不远。

县级广播电视台对农节目如何进一步围绕农业、农村、农民的需求变化,做精做优对农栏目,强化宣传效果,发挥对农广播在和谐新农村建设中的应有作用,这是个时代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萧山广播电视台的这次对农节目大型调研只是打开了一扇窗口,只有深入基层,走进三农,才能真正了解农民需求,获得真知灼见,办出精品对农节目。

(作者单位:萧山广播电视台)

上一篇:影视剧别迷失在“风”中 下一篇:PX引发的“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