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浅谈

时间:2022-10-25 09:16:22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浅谈

摘 要: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生活贫乏,不善于观察。观察是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获得广泛,丰富的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生认识的源头,是写作的起点。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关键词:兴趣;培养;习作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072-01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具体、明确、言语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但在现实中许多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犯难,不知写什么,更不知怎么写。我认为教师应从兴趣出发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只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优化的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作文教学就能成功。

一、引导观察,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生活贫乏,不善于观察。观察是引导学生熟悉生活获得广泛,丰富的感性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是学生认识的源头,是写作的起点。袁微子先生指出:“作文要有内容,内容的主要来源是平时所见所闻。所见所闻都有赖于观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抓住时机,通过观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事物,培养习作兴趣

教师要根据学生对周围事物好奇的特点,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周围事物,帮助他们收集作文的材料,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

2、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生活的现象,培养习作兴趣。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生活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学会理解生活。生活无处不在,人人都有生活。长期以来,学生总是编造习作,其结果必然产生质的变化,从而编造习作成为戏弄习作。久而久之,习作就变成为一种负担,进而发展成为精神的麻木、,心理的重负、思想的凝固、人性的扭曲、那么如何让学生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主人呢?

二、积累语言,诱发学生习作兴趣

学生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有话写不具体”的现象,是缺乏语言积累的表现。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培养习作兴趣呢?

1、从教材中积累语言。现行人教版教材中有许多名言警句、人生格言、成语谚语等好词佳句,如陈年佳酿;使人回味无穷,它们都是前人语言的精神,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好资源。如四年级上册的《观潮》一文,上完后就可以让学生积累的好词存有:屹立、人声鼎沸、浩浩荡荡……,佳句有:完调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从现代媒体中积累语言。21世纪的今天,科技经济高度发展,电视、电脑等媒体已进入千家万户,教师要鼓励学生欣赏精彩画面、动人音乐的同时,用心听其中的语言,如中央电视台中的《东方之子》、《动物世界》……,我让学生看电视、听采访,随时记录解说词中优美的词语和句子,为以后的写作做好铺垫。

3、从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阅读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础,课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如《作文选》中大多是与学生年龄相仿的优秀学生的作品,里面有很多的优美的句子、段落可供积累。还有一些学生感兴趣能读懂的名著《西游记》、《水浒传》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划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与句子。这样积累下来的词语、句子也就不少了。

三、师生共评,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认真追寻对作文不感兴趣的学生的经历,不难发现他们的这种心态并非遗传所至,而是因为他们的作文本上很少获得老师的肯定,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不愿写作文的情绪,我们知道学生的进步和提高是离不开教师的鼓励和有效引导的。那么如何通过习作评价来提高学生兴趣呢?

1、学生评价,注意引导

首先,要使学生认识到互相评价习作,有利于锻炼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作文水平,掌握作文规律,为将来作准备,激发学生互评习作的兴趣。其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比如:“文章病院”、“编辑室”“出版会议”,优秀作文讲评,名作欣赏等活动。

第三,养成反复修改的习惯,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只有在反复修改的过程中才能巩固。

2、精心批改、注重分析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点的进步,即使是文章写的一般也可以尽量批出好地方,哪怕是一个词甚至是一个字用的好,画上表示用的好的符号或写几句鼓励性或启发性的评语。如“这个字用得很棒!”“能灵活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这处的细节描写很好,说明你观察得很仔细。”即使有不当之处也要写上“想想看,换上哪个近义词会更合适?”“读读看,这句话怎样写会更好呢?”学生看到老师认真的态度,明白了自己哪儿写的不好,怎样修改,这样的批改,不但使学生的写作热情越来越高,而且也从中获得了学习的能力。

3、改变标准,等级改革

习作批改的最后一项是打等级,不可否认在我们学生中确实存在部分学生写的很差,但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之所以取得等级低是我们所持标准太高。①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儿童作品;②把学生的习作与作文选中的作品相比较,忽略了“习作”贵在“习”即练习。教师的标准应该适当降低。给同样的等级却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兴趣的良药。在评定习作等级时,我们可以把“优、良、及格”换成“优++,优+,优、优―”,对于那些未达到及格水平的学生,尽量不打上“不及格”的字样,从其他方面引导学生重写。

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教师要以多鼓励多表扬的评价为主,评价内容应具广泛性;要以“情”当先。使这种批改成为师生间感情联系的桥梁,培养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习作水平真正获得提高。

上一篇:请也帮他们插上理想的翅膀吧 下一篇:发挥能动作用 学好高中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