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蒗县宁利乡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时间:2022-10-25 08:47:52

宁蒗县宁利乡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及对策

摘要 分析宁蒗县宁利乡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优势,并提出当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

关键词 食用菌产业;发展优势;发展对策;云南宁蒗;宁利乡

中图分类号 S6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6-0330-01

食用菌美味可口,风味独特,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多种身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矿质元素,是一种富有营养的保健食品[1]。研究表明,食用菌所含有的真菌多糖,可以抑制病毒和癌细胞,常食食用菌能增强机体抵抗力,起到防病、保健之功效。现对宁利乡发展食用菌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进行总结及分析。

1 基本情况

1.1 宁利乡基本情况

宁利乡位于宁蒗县城西南面,全乡幅员面积338.1 km2,下辖5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境内最高海拔4 500 m,最低海拔2 100 m,属典型的山区、二半山区,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10 mm,年均日照时数2 298 h,年均无霜期200 d,年均气温12.7 ℃。境内居住着彝族、汉族、傈僳族、纳西族、普米族、摩梭人、白族等8个民族,是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于一体的山区农业乡。

2011年全乡经济总收入达到了5 077万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16.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 829元,增幅为17.5%。

1.2 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

近几年来,食用菌产业在宁利乡初步发展,截至2012年该乡仅有1家食用菌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年生产各类人工食用菌棒7 000根,平均每根菌棒生产鲜菌5 kg,年可生产各类人工食用菌35.25 t,市场价8.00元/kg,可实现年均食用菌销售收入28.20万元,年净利润12.50万元,合作社户均食用菌年收入达到了2.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2 发展食用菌产业优势

2.1 原材料优势

食用菌是一种草腐及木腐菌类,栽培原料主要是稻草、秸秆、玉米芯、米糠、木屑等。宁利乡原材料资源比较丰富、易取,大部分农户秋季农作物收割后,稻草、秸秆、玉米芯等都遗弃在地里让其自行腐烂或放火焚烧,严重污染环境。可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用被遗弃的稻草、秸秆、玉米芯等原料作为食用菌的养料[2-3]。栽培食用菌所产的废弃料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还田还地后可以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20%左右,而且还具有改善土壤理化结构,提高土壤持水保肥能力的作用,达到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还可以用于生产沼气及生产菌糠饲料,变废为宝。食用菌栽培技术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生物转化率高,在剩余劳动力多、就业门路窄的农村,适合大面积的推广和种植,可以延长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经济效益,为农民提供就业及致富的机会。

2.2 场地优势

宁利乡是烤烟种植大乡,2012年全乡共有卧式密集型大烤房24群、190间、4 110 m2,烤烟育苗温室大棚19个、10 500 m2。1年当中卧式密集型大烤房使用时间为3个月(一般为7—9月),烤烟育苗温室大棚使用时间3个月(为2—4月),其余时间都处于闲置的状态。可以发动全乡烤烟种植农户利用闲置卧式密集型大烤房、烤烟育苗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开展食用菌的种植生产,利用现有的资源为农户增收致富。

2.3 市场优势

人工食用菌生产不受季节、地理条件的制约,常年均可生产上市,这一特色食品在市场上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长期以来,宁蒗县市场对人工食用菌需求量持续扩大,消费量也急剧增长,市场价格高,而目前当地没有标准化、规模化的人工食用菌生产基地,只有一些零星的人工食用菌生产个体,产量相当低,对当地市场供不应求,市场上的大部分人工食用菌主要靠外县输进,货源长期紧张。

3 发展对策

3.1 制订产业发展思路及优惠政策,加大对食用菌产业投入力度

目前,食用菌产业已从种植业中的从属地位独立起来,成为与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并列的第三大产业——菌业。农业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或采取招商引资方式投入一定资金,制订一些鼓励政策,针对条件优越的地区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标,走“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农户)”的生产模式,进一步将当地人工食用菌建设成为公司化、规模化、标准化的一项特色产业,生产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人工食用菌产品,带动农户走上发展创业的道路。

3.2 培育龙头企业,加速产业化建设进程

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战略机遇,实施区域式发展,立足于资源优势,着力发展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食用菌生产龙头企业(大户),进一步辐射及带动其他农户发展食用菌种植生产,使农户有一条立足资源、依靠劳动实现增收,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为缓解当地食用菌消费市场供求矛盾和丰富城乡菜篮子工程做出积极贡献。

3.3 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及产量

随着市场经济及消费者消费观念的不断发展,对食用菌的质量及产量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人工食用菌生产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针对食用菌的市场现状,农业部门要加大对食用菌生产的技术指导,着力改变以往食用菌生产户专业技术落后、产品样式单一、产品产量及质量低、经济效益不明显的状态[4]。选派具有一定素质的科技致富带头人和技术指导者,对种植户进行生产实际与理论相结合的培训,或聘请人工食用菌专家对菌类栽培技术员进行指导及培训,真正解决食用菌种植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关。同时,技术指导员要引导种植户生产具有当地特色而无公害的优质产品,积极发展订单生产,充分保障农民的收益。

4 参考文献

[1] 兰良程.中国食用菌产业现状与发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5):205-208.

[2] 马云桥.我省食用菌生产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农业科学,2005(4):32-34.

[3] 周亚林.随州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5(6):47-49.

[4] 雷永松,邓先珍.房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林业科技,2006(1):59-63.

上一篇:特色优势产业在大同市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下一篇:嘉兴市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现状及发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