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构阅读教学模式优化高考语文复习

时间:2022-10-25 08:20:33

重构阅读教学模式优化高考语文复习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高三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弊端,根据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和教学体会,提出了重构、创新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构想,目的是优化语文复习的课堂结构,从而摆脱高三语文教学困境,有效提升高三语文复习效果。

【关 键 词】 优化重构;语文复习;阅读教学;阅读训练

众所周知,在高考的应试、升学压力下,高三语文课堂很多时候变得生气全无、死气弥漫。大量的复习课和讲评课,经常让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头昏脑涨。因为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很多都是复习旧的知识,毫无新鲜感和趣味性可言,学生的积极性很难得到提高和发挥,而这样的教学无疑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那么,怎样在保证高三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升高三语文的课堂活力呢?笔者认为,转变观念并重构、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升语文阅读的效果,是摆脱目前高三语文教学困境、改革高三语文复习课的根本出路。那么,在高三语文复习中,该如何重构我们的阅读教学呢?

一、转变教学观念,走出题山题海的包围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绝不仅仅只是高一高二年级的专利,即使在高三的复习教学中,我们做老师的也依旧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人文性”。我认为,复习课、讲评课一样可以有也必须有思想感情的熏陶,无论什么时候,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帮助学生提高生活、思想的认知水平和道德修养。这不但是语文教学的本质意义所在,并且,知识的传授也只有依托于人文性,和思想感情、人文精神水融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另外,我们在教学中往往太注重一些公式化模式化的内容以及一些所谓的答题方法和答题规律,太在意自己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可交代性。其实,这样的教学和素质教育思想以及语文教学本质都是背道而驰的。另一方面,反复、机械、乏味地复习、做题、考试、讲评其实并不能真正有效提高学生语文成绩。而应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最起码让他们看看报纸,读读短篇的励志文章,读读笑话,既可以无形中放松学生的身心,也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在潜移默化之中给学生以学习或生活的指导,更能让学生在愉快和不经意中积累一定的素材。心理学常识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绪体验、情感愉悦和思维,可以增进学生的成就动机意识,促进他们进入语文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轨道,使语文学习主体对学科产生稳定的学习内驱力。

二、重新圈设阅读范围和阅读数量

现在高三语文复习一般遵循这样的路子: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强化。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它基本上是在教材和试题中转圈子,不注意与外部的联系,不注意教材的延伸和迁移。少数老师到了复习阶段,不让学生看书读报,生怕影响教学质量,可是,学生不了解社会,语言单调乏味,思路闭塞不通,思想观念陈旧,怎能学好、考好语文?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打破这种封闭、僵化的体系,彻底更新观念,引进时代活水。我认为,其首要任务就是在高一高二年级的基础上,继续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二是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课外读自己喜爱的新闻、社论、时评、散文、短篇故事等,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从“要我读”转变为“我要读”,有了这种愿望,何愁学生学不好语文?

在文言文阅读方面,高考对文言文的考查定位很明确也很稳定,那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然而,现在很多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不仅偏长偏难,并且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但容易产生畏难情绪,而且也没有多大的兴趣。基于这种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本人坚持按以下三个标准重新选择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材料:

①篇幅简短。高三上学期,字数一般在200字以内,下学期可以适当长些,但最好不要超过500字。

②故事性强。目的是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强化阅读和记忆的效果。

③语言浅近通俗。目的是利于学生自读自悟,老师只作简单的提点即可。

④富于生活哲理。目的是能结合社会实际,能指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同时有利于积累写作素材。

三、努力转变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除了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之外,教师选择恰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也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对象、内容和教学任务,可以选择不同的课堂阅读教学模式。

在这么多的阅读教学模式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应该是朗读型阅读教学。我认为,在讲风盛行的高三语文课上,把朗读这一传统用十分有效的方法重新请进高三课堂是很有必要的。我们提倡让学生多朗读,有感情地反复诵读,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体会,给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揣摩作者心境的空间,感受作品的韵味和气势,进入到作品的内层,受到熏陶、感染,产生审美的愉悦。在朗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高三的语文教学在高考的压力下,应一如既往地追求“本真”与“素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去“读”(朗读,诵读,默读,听读,齐读,个别读等),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在具体的语境中积累高考必考的拼音、字词、成语等知识,揣摩、感悟严谨流畅的表达方法和表达技巧,提升阅读的速度和质量,积累丰富而鲜活的写作素材等等。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做到授之以“渔”

高三是特殊而关键的一年,要想在阅读教学中真正取得成效,教师应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让高三学生通过阅读,达到既陶冶情操、涵养心灵,又提高阅读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应试成绩的效果。走马观花,蜻蜓点水,虽多无益。一个相对完整的阅读过程一般应该是由表及里,又由里及表,表里多次反复、理解、逐步深化的过程。具体说,阅读者先要通过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的感知,进而把握读物的思想内容,这时候,对读物的理解还处于较浅的层次;然后,在正确把握读物内容的基础上,回过头来对读物的词语、句子、篇章再下一番咀嚼、细心揣摩的工夫,体会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运思和表达,并作出自己的评价,这时候对读物的理解才达到了较深的层次。学生明确了正确的阅读过程,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做到开卷有益。

如果说高一高二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抓的是基础,重的是长效,那么高三的阅读教学就应该突出“短、平、快”的特点。“短”指的是阅读的篇目应尽量短小精悍,如果高三了还去读什么长篇巨论显然是不现实的;“平”指的是阅读的内容应尽量贴近现实生活,不能艰深晦涩,以免学生望而却步,心生畏惧;“快”指的是能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后给自己语文学习带来的进步,特别是在阅读的速度、阅读的方法、写作素材的积累等方面尽快让学生尝到“甜头”,从而产生不竭的内动力。

近几年来,我们借鉴了外地同行的经验,重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和训练,在阅读教学方面进行了重构、改进,努力坚持在阅读中复习,在复习中阅读,把阅读和复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真正做到了用两条腿走路,在短期内(高三一年)为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走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事实证明,这是一条光明而宽阔的语文教学之路。

【参考文献】

[1] 巴班斯基. 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2] 郗淑红. 浅谈语文阅读教学[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4).

[3] 黄辰斌. 如何将课外阅读落实到高三总复习中[J].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2008(11).

上一篇:浅谈音乐在大众健美操练习中的作用 下一篇:新课标下数学模型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