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氨茶碱治疗哮喘观察

时间:2022-10-25 08:15:33

【摘要】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治疗哮喘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缓释片,对照组只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疗程共8个月。结果:治疗前后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有明显差异。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对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显著作用,对哮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哮喘;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氨茶碱

【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2-0128-01

近年研究显示,氨茶碱除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外,低剂量氨茶碱还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本文选择64例哮喘患者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于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哮喘患者64例,其中男36例,女28例;年龄45~70岁。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组制定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性别、年龄、身高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为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生产单位: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90240),每次1吸(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每日2次,吸入后尽量屏气10~15 s,缓慢呼气后清水漱口,以防止口腔霉菌感染或溃疡,配合口服氨茶碱控释片,每次200 mg,每日2次;对照组只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为沙美特罗和丙酸氟替卡松),每次1吸(50 μg沙美特罗和250 μg丙酸氟替卡松),每日2次,吸入后尽量屏气10~15 s,缓慢呼气后清水漱口,以防止口腔霉菌感染或溃疡,疗程共8个月。观察哮喘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的变化。

1.3 统计方法 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估(包括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见表1、2,治疗后治疗组8个月发作次数及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组治疗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值为10.528,对照组为4.935。

2.2 治疗组服用氨茶碱不同时间内血药浓度的比较治疗组服用氨茶碱8个月内血药浓度无明显差异,血药浓度在(6.21~7.25)mg/L之间,未发现口服氨茶碱致不良反应。口服低剂量氨茶碱吸收平稳,血药浓度稳定,不会产生严重不良反应。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疾病,多种炎症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等炎症蛋白参与了哮喘的发病机制,是以气管炎症细胞浸润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细胞免疫性疾病。吸入治疗已成为治疗哮喘的首选用药方法[2]。沙美特罗可抑制人肺部肥大细胞介质(如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D2)的释放,是强有力的长效抑制剂。沙美特罗能抑制人体吸入过敏原后的速发与迟发反应,对后者的作用在单剂吸入后能持续30个小时,直至不再有明显的支气管扩张作用。丙酸氟替卡松在肺内产生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因而减轻哮喘的症状及恶化,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干扰花生四烯酸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与活化,抑制细胞因子的合成,减少微血管的渗透,增加细胞膜上β2受体合成等[3]。近年研究表明,茶碱类药物除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外,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低剂量的茶碱(6~10 mg/(kg•d))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低剂量的用药亦可弥补茶碱类药物“治疗窗”窄的缺点。茶碱通过其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来影响炎症细胞的功能,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炎症介质的释放,减少过敏源迟发反应和降低气道反应性。低血浓度的茶碱不仅有增加外周血活化淋巴细胞比例的作用,能抑制淋巴细胞由外周循环向气道的转移,而且能促进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4]。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氨茶碱作用机制虽然不同,但两者有协调作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配合口服氨茶碱对减少哮喘发作次数、减短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均有显著作用,对哮喘有明显的防治作用,适于长期应用。同时可以减少用药量,从而减少其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3,26(3):132~138

[2] 黄少丹,钟南山.咳嗽变异型哮喘的支气管炎症及变态反应特征.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10(20):283

[3] 姚婉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30(1):8~17

[4] 辛晓峰.茶碱在哮喘治疗中的抗炎作用.国外医学内科分册,1977,24(12):519~521

作者单位:110011 沈阳市沈河区人民医院

上一篇:PPH术治疗Ⅱ-Ⅳ期混合痔的临床疗效观察 下一篇: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