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陈何情,情有何私

时间:2022-10-25 07:47:17

就文题而言,《陈情表》是要陈述感情的。据此而论,它要陈述的是什么感情?纵观全文,应是一种私情。因为第二段中提到“苟顺私情”,第四段中提及“乌鸟私情”。既然这样,那私情又私在哪里?情在何处?

表面上看,私情是对祖母的尽孝之情。李密命运多舛,幼年不幸,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是由祖母抚养长大,拉扯成人。没有祖母,就没有他的今天。如今,祖母疾病缠身,卧病在床;而且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没有他,祖母无法终结余年。正因为这样,他必须尽力报养,无法废离;必须尽心终养,不能废远;必须推辞就任,为祖母尽孝。而这些,为事之实情,为人之常情。应该说,这种私情和普通人一样,没有什么特别。但李密却将其无限扩大,说得那么至诚,那么至孝,那么至真。其目的,就是以此为借口不出仕,以此为托辞不赴命。其深意,就是拉奉养作虎皮,以拒绝新朝任用;借尽孝作掩饰,以保全自身名节;托私情为名义,以保住自家性命。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尽孝是一种实情私情,但更是一种“虚情假意”。

进一步说,私情是对晋朝的不仕之情。在第二节里,讲得非常清楚。前太守举荐他为孝廉,后刺史推荐他为秀才,但他皆借口供养无主,推辞而没有赴命。之后,诏书特下,授予郎中;不久,又蒙受国恩,授予洗马,侍奉东宫。他仍上表奏闻,辞不就职。表面理由,是祖母病情日笃,无人供养;而其实质,则是不愿合作,不肯效忠。因为在李密看来,蜀汉是汉室后继,是大汉正统。而司马昭灭蜀国,是一种篡位;司马炎所建晋朝,是一个伪朝。他该出仕为官的是正统的蜀汉,而不是篡位的晋朝;他该尽心服务的是大汉王室,而不是司马集团。加上晋朝刚刚建立,其政策尚未深入人心,存在许多未知。面对新成立的晋朝,他既半信半疑,疑虑重重,又惶恐不安,畏惧害怕,甚至担心受到排挤打击,惹来杀身之祸。也就是说,他不光有对新朝廷的疑虑之情,还有对新朝征程的惶惑之情,更有对新任皇帝的恐惧之情。而如此种种情感搅和在一起,就使得他不愿出仕为官,为司马集团服务。

深层挖掘,私情是为蜀汉的尽忠之情。受到重用,本是好事;委以重任,实为腾达。可李密却为何三番五次,辞不赴命?就其深层原因而言,当是忠君传统。常言道,一马不鞴双鞍,忠臣不事二主。正因为传统的忠君思想,李密要忠于蜀王,忠于蜀国。他要做蜀王忠臣,保持高尚气节,不可事奉二主;他要当蜀国忠臣,留名千秋万代,不被世人唾骂。虽说蜀王已经不在,无以忠君;蜀国已经灭亡,无以报国。但是,他可以辞不赴命,不效忠司马集团,表现出忠君;他可以辞不就职,不出仕晋朝,显示出报国。再者,应是报恩思想。李密是蜀国重臣,是蜀汉权臣,他曾任蜀国尚书郎、大将军主簿和太子洗马等重要官职,还多次代表蜀国,出使吴国。蜀王待他不薄,他不能毫无情义;蜀国对他有恩,他不能忘恩负义。虽说蜀王已不存在,但他对蜀王的忠诚不会立即消失,他要对蜀王尽最后一点忠;虽说蜀国已被灭亡,但他对蜀国的眷恋不会立即消失,他要对蜀国尽最后一点力。所以,从核心原因来看,私情是保节忠君,是尽忠报国。

相比之下,最后一种才是真正的实情,真实的私情,才是最为重要的实情,最为核心的私情。明确了这些,我们才算是真正读懂了文章,真正理解了主旨;否则,就不算是读懂文章,被虚情忽悠了,被假意蒙骗了。因此,知人论世,才最为可靠;因时论道,才最为可信。

《古文观止》中记载,晋武览表,嘉其诚款,赐奴婢二人,使郡县供祖母奉膳。对此句人们普遍理解为:是至孝真情,感动了晋武帝,打动了后世读者。在我看来,晋武帝赐他奴婢,不是嘉其诚,而是去其借口,让他无借口可托;命人奉养,不是被感动,而是去其幌子,让他无幌子可拉,从实质来看,则体现了晋武帝的半信半疑笼络人心。

【作者单位:江苏省木渎高级中学】

上一篇:美国高中走向应试化 下一篇: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