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心理暗示 让学业更优秀

时间:2022-10-25 07:14:12

善用心理暗示 让学业更优秀

小成是个很聪明的学生,他接受能力挺强,记忆力也好。老师课堂上讲的知识和方法,他一听就懂,课本上的内容看一遍,大部分就能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也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奇怪的是,这么一个智商很高的学生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因为小成经常考前精神紧张,考试发挥失常,一张试卷这里错一点儿,那里丢一点儿,100分往往考个80分左右,是大家心目中典型的中等生。小成有时候很郁闷,他觉得自己学习挺努力的,基础也不错,学习方法也不差,怎么就考不好?他渴望有好办法能让自己学习拔尖。

我们很多同学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可能有过这样的经验体会:面对一道试题,如果有信心,可能会轻松找到切入点,迎刃而解;如果缺乏自信,即使具备解题能力,也可能会不知所措,望而却步。掌握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充足的信心和旺盛的斗志。

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人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影响,并做出相应行动的心理现象。暗示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了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经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于那样的结果。

举一个实例。某人到医院就诊,诉说身体如何难受,而且身体日渐消瘦,精神日渐颓丧,百药无效,医生检查,发现此人患的是“疑病症”。后来,一位心理医生接受了他的求治。医生对他说:“你患的是某某综合征。正巧,目前刚试验成功一种特效药,专治你这种病症,注射一支,保证三天康复。”打针三天后,求治者果然一身舒坦地出院了。其实,所谓“特效药”,不过是极普通的葡萄糖,真正治好病的,是医生语言的暗示作用。

心理暗示可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能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调动人的内在潜能,发挥最大的效用。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对人的情绪、智力和生理状态都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有一些同学,成绩越差,就越认为自己的脑子笨、记忆力差,不可能赶得上去。本来开始时只是学习上的偶然挫折,但由于消极的心理暗示而抑制了自己的智力、能力的发挥,整日忧心忡忡,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对学习产生恐惧。结果记忆力越来越差,思维越来越迟钝,形成了恶性循环。

同学们在参加考试的时候,如果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使水平得到充分发挥。例如,有时知识暂时遗忘了,这时可提醒自己不要紧张,遗忘是正常的,相信自己能回忆起来。这样做,容易解除思想负担,不至于产生越紧张就遗忘得越多的现象。即使暂时想不起来,可以搁在一旁过一会儿再来回忆。在考试中感到试卷很难,应该暗示自己:难,大家都难,我答不出,其他人也未必做得对。只要认真、仔细,尽力去做,就一定不比别人差。这样可避免急躁紧张情绪。因为在考试中,情绪越是轻松愉快,就越容易发挥出水平来。

有些同学,喜欢将写着“绝对成功”“必胜”“天生我才必有用”“有志者事竟成”等字条贴在墙上或作为座右铭。事实上,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善于运用心理暗示促进学习的生动表现,因为心存强烈的必胜意识,自会萌生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

对小成而言,可分如下三步循序渐进。

第一步,按学科设置暗示语

在实施自我暗示前,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设置积极的暗示语言。学科不同、水平不同,暗示语也应该不一样。所谓暗示语言,就是一些给自己打气、鼓励自己、激励自己的话,如“我一定能把自己的数学水平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我对自己的英语一直都非常自豪!”等。具体到学科中的不同题型,也可以这样暗示自己,如“我会把选择题一网打尽!”“材料分析题是我的强项!”等。

第二步,实施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暗示语设置好之后,就要着手准备实施。早上起床,精神饱满地站在镜子前,看着镜子中的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状态。如果还不是很清醒,可以先走二圈,暗示自己“今天天气晴朗,感觉真舒服。我也会精神饱满,状态很好!”而后想象那种振奋人心的感觉由内而外散发出来,让扩散出的气息笼罩你,开始新一天的学习生活。

第三步,把暗示练习融入学习

在平时的学习中,在考试前、考试中,小成可随时把暗示练习和课堂学习、复习及考试结合起来使用,进行一场实实在在的“自信模拟考试”,才更具有实战意义。

总之,同学们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确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并有意识地找些事情来做,失败了就想:“下次一定能成功。”成功了就对自己说:“看,我多棒呀,再接再厉,下次一定会更好!”

上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的汽车定损与评估专业课程标准开... 下一篇:叶圣陶:永远的“小学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