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发展奖励旅游的策略探析

时间:2022-10-25 06:18:15

关于企业发展奖励旅游的策略探析

[摘 要] 奖励旅游属于企业内部营销中的福利管理创新,是一项具有长久利益的战略投资,目前需要推广激励新理念、提供政策保障、培养引进人才、打造旅游精品,以促进奖励旅游在企业中的应用普及。

[关键词] 奖励旅游 企业管理 激励机制 政策扶持

奖励旅游是现代管理为达到特定的目标,以内部员工和外部客户为对象,以免费旅游为奖励措施的一种激励机制,反映了现代管理手段的一种创新。奖励旅游的发明和实现,使企业员工的自尊心和成就感得到极大程度的满足,并由此获得足够的精神激励和自我发展的动力,生产效率也随之显著提高。世界每年奖励旅游客源达到350万,其中美国占到50%,而中国目前只占1%,但却拥有相当可观的增长势头 。目前,美、德、英、法、意等国有超过50%的企业采用旅游奖励对员工进行激励。

一、奖励旅游在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作用

现代企业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除了以工资薪金收入为诱因外,还以福利待遇条件为附加值交付。奖励旅游是继带薪休假之后产生的又一额外超值项目,一定程度上超出了企业员工原来对企业的期望和感知得利,大大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对企业的忠诚度,对企业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1.奖励旅游是企业激励员工的有效途径

通过奖励旅游,员工开拓视野,培养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员工对企业作出长久贡献的期望。奖励旅游作为一种奖励手段,与其他奖励相比,所产生的效果更长久,爆发力更强,而且员工毕生都会记住,最终转化为企业业绩的增长,成为长期激励的有效因素。

2.奖励旅游是企业团结员工的得力举措

在奖励旅游过程中,员工的身心得到放松,知识得到增长,与此同时,旅游作为正常生活之外的偶尔放纵行为,很容易接近员工之间的心理距离。旅游活动中,大家处于一个和谐的环境,心情都得以放松,有利于增强员工对企业宗旨和使命的认可,并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而齐心协力。

3.奖励旅游是企业运营的一种良好方式

通过奖励旅游活动,增进员工之间的交流,加强公司与合作伙伴的联系与沟通。这种交流容易产生新的创新项目,从而为公司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如果将奖励旅游与庆贺活动相结合,提升团队意识与项目娱乐性并重,能够达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激发员工的高昂士气的效果。另一方面,规模较大的组团旅游也是一种广告宣传方式,可以有效扩大企业影响,提升企业形象。

二、奖励旅游作为奖励手段的特点

如果说企业的本质是利益相关者的契约集合体,那么奖励旅游则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种激励式契约。相比其他激励手段,奖励旅游具有以下特点:

1.激励效果事半功倍

奖励旅游的激励性功效显著。通过旅游中的一系列活动,如专项会议、颁奖典礼、主题晚会、集体游戏、友情赠送等,极大地激励员工与客户的积极性和荣誉感,使其获得地位性身份而成为忠诚员工与客户,愿意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2.奖励形式多种多样

奖励旅游不单纯是观光休闲,一般都会有精心设计的集体活动。例如出发仪式、参观相关企业、晚会、培训、研讨、表彰、庆功酒会、主题晚宴等,通常企业高管还会在此期间与获奖者共商发展大计。通过在旅途中穿插一些“惊喜”、“感动”的小创意活动,以弘扬企业文化,传达对员工或经销商的感谢与关怀。

3.培养团队精神效果显著

奖励旅游团队动辄几千人,在比较休闲放松的环境中,给利益相关者创造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接触、交流机会,既有人情味,又无形中增强了企业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培养了团队精神。

4.与会议旅游合二为一

奖励旅游作为商务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趋向于与商务旅游的另一重要分支会议旅游合二为一,形成“会奖旅游”。纯奖励旅游活动越来越少。公司需要利用奖励旅游活动殊的场合和集聚的机会进行培训、会议与交流,以增强员工、客户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向心力,激励其更好地为公司服务。

三、国内企业奖励旅游存在的问题

如今,奖励旅游在国外已达到相当高的成熟度,美国约有50%的公司采用奖励旅游的办法来奖励员工;英国商业组织的奖励资金中,有五分之二是以奖励旅游方式支付给员工的;在法国和德国,奖励资金中的一半以上是通过奖励旅游支付给员工的。 国内奖励旅游却存在诸多问题:

1.奖励旅游观念缺乏

由于我国奖励旅游发展时间短,经济体制尚处在转型时期,企业对奖励旅游认识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奖励旅游的本质认识不足,把奖励旅游等同于企业福利,或等同于公费旅游。从本质上说,奖励旅游是一种管理手段,其行为不仅仅是对参与者的奖励,更是为了塑造企业形象。二是对奖励旅游的激励作用认识不足,将奖励旅游和现金奖励、物质奖励等常规奖励方式等同。

2.奖励旅游活动层次低

由于我国奖励旅游刚刚起步,奖励旅游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出于对成本关注,故国内旅游主要以短途为主,旅游目的地多数分布在公司所在地区或周围地区。从时间角度讲,奖励旅游一般在三天以内。从奖励旅游的内容来看,观光性质的奖励旅游占绝对优势。从团队规模而言,“国内奖励旅游团平均约110人 ”,比国外动辄上千人要少得多。就消费水平而言,国内奖励旅游消费层次较国外低。

3.奖励旅游发展不均衡

奖励旅游团队主要来自外资企业,占到总数的60%以上,民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大约占到35%,而国有企业仅仅占到总数的5% 。这反映了我国的国有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创新能力不足。奖励旅游的客源地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密集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和环渤海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奖励旅游的发展则要缓慢得多。

四、在企业中推广奖励旅游的策略

为了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奖励旅游,使之得到健康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与策略。

1.开展奖励旅游的理论研究

奖励旅游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产物,无论从人类社会进步和生活方式转变的角度,还是从产业结构调整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领域来看,都有着历史必然性,值得深入挖掘和提炼。目前对于奖励旅游国内企业参与度低,主要原因是奖励旅游的优越性尚未被企业界所广泛认同。与其他激励理论相比较,奖励旅游的理论研究还很薄弱,企业界对于奖励旅游的本质和作用认识不足。企业只有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才能自觉地指导奖励旅游的实践。

2.加快奖励旅游的人才培养

奖励旅游除了要让企业满意,还要不断满足奖励旅游者的特殊需求。奖励旅游者除了一般的游玩观光需求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其自身价值的精神需求。奖励旅游根据企业诉求而度身定制旅游产品,通过一系列细致周到的全程服务和超值服务,为参与者带来无限惊喜,激励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从而达到企业的特定目标。奖励旅游活动对组织者的专业要求很高:既要懂得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还要具备举办各种专业会议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引进专业人才是促进我国奖励旅游在企业中推广的一个关键因素。一是对企业经办人员进行培养,提高其变革、创新、控制、组织、协调的能力;二是引进具有成熟管理经验和管理理念的国际奖励旅游专业人才,学习借鉴其先进经验。

3.精心打造旅游产品

奖励旅游产品是奖励旅游活动集中指向的目标,是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旅游服务项目的综合体现,因此,其质量的好坏一定程度上决定奖励旅游活动的效果。国内企业对奖励旅游参与度低的另一个原因是奖励旅游产品质量低,奖励旅游者不满意,企业也没达到预定的激励目标。打造奖励旅游产品应根据企业的特定要求、度身定制,设计高水准的奖励旅游产品,如接待规格、食宿标准、游玩线路、主题活动、会场安排、宴会布置、礼品选择等,一切应让委托方信任满意,所有过程尽量做到融入企业文化和营理念,以达到企业举办奖励旅游的管理目标。

4.注重奖励旅游的政策保障

奖励旅游在我国还刚刚处于导入期,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特别是站在为生产者服务的高度,予以政策措施上的保障。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支持奖励旅游业的发展,例如美国允许将销售额的2%作为奖励旅游经费,计入公司成本,而且不计入个人收入,提供了合法避税的手段。二是把奖励旅游作为带薪休假来看待,提倡在企业内部实行奖励旅游制度等。

另外,可以尝试奖励旅游与分时度假相结合,一方面既可以降低实施奖励旅游企业的成本,又提高国有资本的营运效率;另一方面促进仍在使用疗养院员工的国有企业积极参与奖励旅游。

参考文献:

[1]夏林根:国际化进程中的中国旅游业[M].首届上海旅游论坛论文集,2006年11月

[2]王云龙:新兴生产服务业:奖励旅游业[M].新兴旅游产业问题研究,2007年8月

[3]高 静:国外奖励旅游发展比较研究[Z],论文网,2004-5-1

[4]许维力:西班牙模式对中国发展会展及奖励旅游的启示[Z],论文网,2006-3-1

[5]张东红:公司旅游研究[Z],论文网,2006-5-18

上一篇: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员工信息素质研究 下一篇:员工工作价值结构维度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