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村庄规模调整新探索

时间:2022-10-25 06:18:02

江山:村庄规模调整新探索

实施村规模调整不是简单的行政村个数的增减,而是对农村资源配置、区域经济发展及基层管理体制的重组和创新。近几年,中央1号文件都提到,要“积极稳妥地调整乡镇建制,有条件的可实行并村”。省委、省政府2006年的《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县(市)域村镇布局。去年,江山市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在衢州地区率先开展了村规模调整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通过实践,我们深切体会到:村规模调整是欠发达地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的迫切需要,也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抓住关键、顺势而为,是稳妥有序推进村规模调整工作的前提和保障。

村规模调整对加快农村

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实施村规模调整,是推进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村一级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改革开放30年来,江山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有了质的改变,随着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农村体制进一步变革势在必行。实施村规模调整就是农村体制变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实施村规模调整,是整合资源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盘活农村资源,发挥最佳效益,更快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是欠发达地区的一项紧迫任务。村规模调整前,江山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数量多,规模小,行政资源浪费巨大。江山原有行政村557个,其中1500人以上的只有75个,500人以下的有124个,人口最少的村仅有101人,在一定成都上造成了基层行政资源的浪费。二是分布散,布局乱,资源配置难度大。全市共有自然村2748个,分布呈现出“小、散、乱”的状态。许多村外大内空,基础设施滞后功能不全,资源利用率低,重复建设严重。三是不平衡,差距大,发展难以协调推进。中部地区要素密集,发展程度较高,南部和西北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这些问题是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们的存在,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格格不入。越是欠发达地区,越要集中有限的资源办事。实施村规模调整,有利于促进农村人口、资源、土地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做大中心村规模,增强中心集镇、村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有利于提高村庄规划水平,优化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布局,提高道路交通、饮用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共享度,减少大量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利于全面推进促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实施村规模调整,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固本之策。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只有农村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才能巩固。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党员队伍老化,人才大量外流现象日益突出,干部选拔面狭窄,村干部难选难配,组织难健全,村干部报酬难以保证,无人办事、无钱办事等问题较为突出。通过村规模调整,一是可以在更大范围内物色村干部,实行好中选优,切实提高村干部的整体素质;二是有利于精简村干部队伍,减少村干部职数,节约村级财务支出,降低运行成本,减轻农民负担;三是可以摆脱家族关系的影响,充分发扬基层民主,最大限度地实现基层组织的固本强基。

村规模调整在江山新农村

建设中初见成效

村规模调整工作涉及面广,影响力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全面提升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其效果也将越来越显著。从目前看,江山市调整村庄规模已取得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优化了资源配置,集聚发展态势更加显著。经过一轮村规模调整,全市农村资源得到重新配置,集聚发展效应更加显著,主要表现在:发展要素更加集聚。全市村数量从557个减少为312个,撤并幅度达到44.2%;全市村平均人口从890人增加到1596人(纯农业人口),人口最多的村超过6000人;村域平均面积从3.63平方公里扩大到6.49平方公里,面积最大的村达到70平方公里。村庄布局趋于合理。由于在村规模调整工作开展之初就参照《江山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综合考虑了地理位置、产业布局、发展水平、要素流向等因素来合理确定新村总体布局,全市村庄布局通过村规模调整得到进一步优化,资源共享度显著提高。得益于人口等要素的集中,农村垃圾集中处理、农村联网公路、农民饮用水、下山脱贫等工程的共享度明显提高,全市村庄整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提升。

优化了干部队伍,引领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由于实施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时机把握得当,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完成后,全市基层组织和队伍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基层组织更加精炼。村支部合并紧跟村规模调整工作,全市共精简245个村党支部,保留了312个村党支部,减少了44%。村两委干部职数从3340名左右减少到1850名左右,减少了45%。干部队伍更加优化。村规模调整后,新村人口规模显著增加,村干部选择面进一步拓宽。从全市支部换届选举情况看,新一届村党支部委员平均年龄44.2周岁,其中高中以上文化的600人,占66.08%,比上届增长17.11%;有“双带”能力的806人,占88.77%,比上届增长5.6%。行政效率更加强化。通过对新任村干部尤其是村主职干部的教育培训,切实强化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操作能力。建立完善了村干部年初公开承诺年终考核制、轮流值班制、不称职村干部退位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责任感和危机感。增强了村干部的发展意识和服务意识。方便了群众办事。

优化了基层环境,保障发展能力显著提升。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农村稳定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石。通过村规模调整,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促进了农村的和谐稳定。群众思想逐步统一。通过深入宣传农村政策、法律法规,认真回答群众思想上、政策上的疑惑和问题,及时澄清、纠正错误思想和模糊认识,正确的政策法制舆论导逐步占领了农村思想阵地。农民依法维权意识不断提升,盲目越级上访行为显著减少。基层基础不断夯实。行政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以“一中心、二员、三室”为重点的农村基层综治网络不断完善,全市有90%的村建立了综治室。通过开展化解矛盾纠纷、做群众工作的六“十佳”优秀基层干部评选,形成良好的激励导向,村级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稳定局面更加巩固。得益于周密的筹划准备,全市村规模调整工作推进期间,未发生造成较大影响的,农村安全生产、治安形势总体良好,稳定情

况好于预期。村规模调整完成后,由于村级换届而引发的上访问题较往年显著减少。

实施村规模调整应当

把握的基本要求

有备而行,不盲目冒进。为了充分掌握基础情况,保证村规模调整科学合理,稳妥推进,江山市开展了持久深入的调研,做到有备而行。专题调研,出台指导意见。为摸清村规模情况,2007年4月到7月,根据市委意见,由市政协牵头,抽调精干人员组成调研组,深入全市各乡镇街道,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展开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推进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学习借鉴。备好操作版本。鉴于省内发达地区已有成功的经验,我市组织有关人员到绍兴、诸暨等地学习考察村规模调整工作。通过考察学习,对村规模调整工作必要性、流程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同时根据各地经验,并结合江山实际,制定了《村规模调整工作手册》,为具体实施提供了操作依据。问计于民,征集意见建议。在出台指导意见的同时,进一步征求市机关、乡镇(街道)、村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就推进村规模调整工作的意见建议。市政协先后召开30多次座谈会,征集各界反映较为集中的问题,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顺势而为,不逆水行舟。顺天时之势,把握有利时机。村规模调整涉及到村干部的去留进退、资产处置等许多问题,届中调整势必会有带来许多不利因素。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村规模调整对村级换届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村级组织有序运转,江山市委、市政府经过权衡,决定把全面开展这项工作的时机选在第八届村级换届之前,并在2008年春节前完成村规模调整工作。顺地利之势,合理确定方案。根据各自实际和发展趋势,统筹考虑历史沿革、区域位置、经济流向、交通相连、习俗相近、人口规模、产业布局、班子特点、发展水平等“地利”因素,分类实施,并采取大村并小村、富村并穷村、强村并弱村、小村并小村的四种模式,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调整方案。顺人和之势,充分统一思想。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召开专题村规模调整工作推进会,成立市村规模调整工作领导小组等,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另一方面,充分尊重民意,维护民利。比如新村村部选址、村庄命名等,都要征求大多数村民意愿,经村民代表大会审议确定。对因村规模调整而退职(位)的原村两委干部,在本届内保留其在原村享受的报酬待遇,村民代表在重新推选前继续保留原身份。与原村经济合作社签订的土地、企业承包经营合同继续有效,但要办理主体变更手续,原村已分配到户的田地、山林等仍按原定政策保持不变。

规范操作,不遗留尾巴。村规模调整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严格依法办事,才能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具体操作中,我们严格以有关法律、上级文件为依据,把好“五关”:一是方案制定关。每个村的调整方案都经村民代表会议表决,村民代表会议表决通过后,以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名义向市政府上报村规模调整方案的请示,内容包括调整后的村名、村址和户数、人口等,并附有村民代表赞同签字情况的会议纪要。二是村庄命名关。按照“有利于文化品牌的弘扬。有利于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的原则,充分考虑历史渊源、文化习俗、现代文明等综合因素,充分酝酿、尊重民意,不强配硬取,不搞简单的村名叠加,努力使新村村名既充满文化内涵、又富有时代气息,既要叫得响,又要不类同。三是村部选址关。从既有利于新村发展、规划实施、中心村建设,又有利于方便群众办事、干部干事出发,积极慎重、科学合理地选择新村办公地点。四是决议形成关。切实做到程序到位,手续齐全,特别是在村民代表会议形成调整决议,以及村民代表会议在决议上签名的关键环节上规范操作,充分体现法律的严肃性,不因图一时方便,使工作留下后患。五是档案整理关。档案是行政村集体所有的宝贵财富,特别要加强对村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土地及各类承包档案的管理。

一步到位,不拖泥带水。村规模调整工作涉及面广,难度高,为使调整工作一步到位,江山市切实加大了推进力度。明确调整范围。为便于各乡镇(街道)执行操作,市里统一确定了调整原则:山区村在500人以下的,其他村在1000人口以下的,原则上应当调整;山区村在500人以上,其他村在1000人口以上的,因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中心村建设需要调整的,也应该调整。强化政策激励。为调动乡镇(街道)积极性,保证较高的撤并力度,凡撤并1个村,市财政一次性安排奖励补助金10万元,作为乡镇(街道)村规模调整的工作经费,主要用于村级债务化解、撤并村村干部报酬补助、新村运转经费等,并可适当安排乡镇(街道)工作经费。加强督查考核。市委、市政府把村规模调整工作列入对乡镇(街道)的年度考核,并且在村两委换届后组织对村规模调整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对先进乡镇给予了大力表彰。对因准备不周、组织不全而引起群访事件造成不良影响的,在考核评比中予以一票否决。

深度融合,不貌合神离。实行村规模调整,撤并不是目的,关键在于融合。资产融合上,在坚持新村统一管理、一支笔签字的前提下,对调整村之间人均集体净资产相对接近的村实行直接并账,对调整村之间人均集体净资产相差悬殊的村实行有条件的并账;超额资产实行定向使用。全市资产融合一步到位的新村57个,占总数的38.5%。班子融合上,在新一届村两委换届选举前,建立过渡班子,在由镇(街道)党(工)委指定负责人和组成人员,努力平衡调整村参与过渡班子的人数。两委换届选举中,鼓励调整村人员积极参加,力争被调整村在新班子中都有人员,充分体现原有各村利益。群众融合上,充分发挥村级文化活动场所作用,积极组织各种娱乐文化活动,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加强了调整村民之间的联系沟通。

上一篇:推进城乡配套改革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保障 下一篇: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