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以工笔细描取胜

时间:2022-10-25 05:51:03

内涵点说

工笔,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工笔画一般都讲究工整细致,要求作画者一丝不苟,这样才能把一幅画完成得细腻逼真,栩栩如生。在进行散文的写作时,我们完全可以把这种绘画技巧推及延伸到作文中来,进而把文章写得更加细致、生动,以描写的真实说服人,以刻画的细腻打动人,以情感的柔密感染人。把绘画中细密的工笔线条使用到作文中去,文章便会变得更加血肉丰满,真实而又感人。无论是写景还是记事,无论是描写人物外貌还是刻画人物心理,使用工笔细描都可以带来出色的描摹效果。

方法例谈

在运用“工笔细描”这一技法的时候,我们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进行,从而能够快速而又有效地把握好文章的细节,同时也能够对文章整体的风格和质量产生影响。

1.在写人时要做到绘言绘行、特征鲜明,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写作时,要重点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关键性的细节刻画,能够有效地使人物形象生动起来。如罗曼・罗兰《贝多芬传》:“他短小臃肿,外表结实,生就运动家般的骨骼。一张土红色的宽大的脸,到晚年才皮肤变得病态而黄黄的,尤其是冬天,当他关在室内远离田野的时候。额角隆起,宽广无比。乌黑的头发,异乎寻常的浓密,好似梳子从未在上面光临过,到处逆立,赛似‘梅杜斯头上的乱蛇’。眼中燃烧着一股奇异的威力,使所有见到他的人为之震慑;但大多数人不能分辨它们微妙的差别。因为在褐色而悲壮的脸上,这双眼睛射出一道犷野的光,所以大家总以为是黑的;其实却是微蓝的。平时又细小又深陷,兴奋或愤怒的时光才大张起来,在眼眶中旋转,那才奇妙地反映出它们真正的思想。”

2.在写景时要做到绘声绘色、修辞到位,让读者如睹其物、身临其境。在写作时,要重点对景色给人带来的观感进行描摹、烘托,从而传达出景色的神韵。如郁达夫《烟影》:“一江秋水,依旧是澄蓝澈底。两岸的秋山,依旧在袅娜迎人。苍江几曲,就有九簇苇丛,几弯村落,在那里点缀。你坐在轮船舱里,只须抬一抬头,劈面就有江岸乌桕树的红叶和去天不远的青山向你招呼。”

3.在叙事时要做到细致流畅、真实具体,让读者置身其中、如经其事。在写作时,要重点把握事件发展的前因后果、发展过程,先保证交代清楚事情的整体框架,再对具体的阶段(尤其是高潮阶段)进行细致刻画,使得整个事件详略有致,重点突出。如朱自清《背影》中对父亲与“我”离别过程的描述,尤其是对父亲跨过月台为“我”买橘子这一事件的细节刻画,详尽生动而又感人至深。

4.在写心理情感时要做到心思细密、感情充沛,让读者心领神会、感同身受。心理和情感都是一个人比较内在的东西,要通过语言将它们表现出来,就需要将内在的情愫转化为外在的词句、修辞组合而成的段落,用艺术化的手法和情感的宣泄来达到与读者的共鸣。如郭沫若的《卖书》:“啊,我平生没有遇着过这样快心的事情。我把书寄付了之后,觉得心里非常的恬静,非常的轻灵,雨伞上滴落着的雨点声都带着音乐的谐调,赤足上蹴触着的行潦也觉得爽腻。啊,那爽腻的感觉!我想就是耶稣的脚上受着Magdalen用香油涂抹时的感觉,也不过是这样罢……”

例文精批

记忆

文/张胜友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老宅门前的那条清水潺潺的小渠,沿着青石铺砌的长长的渠道,伸入田畴,渐远渐去……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每逢周六下午,我和弟弟便携手沿着这伸入田畴的青石小路走去。我们的手都像芦苇秆子那般细瘦,我们的腿也像芦苇秆子那般细瘦,连我们的身子也都像芦苇秆子那般细瘦。我们携着细瘦的手,迈着细瘦的腿,晃游着细瘦的身子,蹒跚地渐次渐远地走向村口,去迎候将归未归的父亲。

父亲在离家40华里外的一所乡镇中学执教。每当周六下午,太阳将沉未沉之际,每当永远穿着蓝布中山装的父亲的身影出现在村口小路上的一刹那,望眼欲穿的我们兄弟俩多高兴呀!我们晃游着芦苇秆子般细瘦的身子磕磕绊绊地迎上前去,一把攥住父亲瘦骨棱棱的手,父亲则忙着解下挂在肩胛上的土灰色旧帆布挎包,我们捧着挎包――里面有父亲用旧报纸严严实实包裹着的一小袋米,欢天喜地地回家去。

这一夜,是我们家盛大的节日:四只小眼睛紧紧盯住父亲用抖抖的双手展开一层又一层的旧报纸,小心翼翼地将米一点一点倒入一锅清水中,直到倒得一粒不剩;锅里的水翻滚着,不断冒出气泡,稍后又倒入一筐我和弟弟从后山坡采摘来的野菜,用勺搅拌成嫩绿色的稀糊糊――我敢打赌,那种嫩绿色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漂亮最诱人的颜色了。接下来,是父亲喜滋滋地瞅着我们兄弟俩“匝吧匝吧”地狼吞虎咽,直至用舌尖舔净碗边儿碗底儿的一丝丝汁水――那是父亲每日三餐一小撮一小撮硬从嘴里扒拉出来,每晚批改作业时一口杯一口杯地吞服白开水,才一点一滴积攒下来的呀!

其时,田畴不事禾稼,母亲远在30里外的大山沟沟里筑水库。记得是一个月黑风高夜,有人“咚咚”叩门,我和弟弟急忙披衣起身,趿着木屐去开门,啊,是母亲回来了,怀里还揣着一小碗米饭――那是母亲苦战大半夜挑土上坝换来的,她一口也舍不得吃,便急如星火地赶回家来,为我们熬成一锅野菜粥,自己又立即饥肠辘辘地赶回工地去了。然而,母亲的“私逃”还是被“阶级斗争觉悟”极高的民兵连长发觉了,结果被五花大绑押至水库大坝上罚跪示众,以儆效尤。从此,母亲便很少再回家来。

终于有一天,父亲、母亲前脚踩后脚地回到了家中。积年累月米糠而野菜、野菜而树叶、树叶而草根,弟弟不堪饥馑,终于饿得连芦苇秆似的细瘦的小手也抬不起,终于饿得连眼皮也睁不开,终于饿得小嘴嘤嘤地叫着:“吃、吃、吃……”终于活活饿死了……教书的父亲和筑水库的母亲默默地取下厨房门扇板,用锯、用斧、用铁钉草草制作成一具小棺木,又默默地将弟弟放进小棺木里。

尔后,一家人沿着那依傍着潺潺渠水伸入田畴的青石小路,抬着装有弟弟尸身的小棺木走向村口……尔后,每逢周六下午,太阳衔入西山之际,只剩我一个人伫立在村口小路上迎候将归未归的父亲……

岁月流逝,世事苍茫,物是人非。然而,我童年生活的这一段记忆,却永远像刀刻一般镌在我的心头……

用大量修饰语描写小渠和渠道,可见记忆之深;而强调对某个场景的记忆之深,也激发了读者对事件的兴趣。

通过反复渲染和强调,将“我”和弟弟的“细瘦”淋漓尽致地刻画出来,而“携”“迈”“晃”“蹒跚”等词则传神地表现出“我”和弟弟的饥饿。

细致描写“我”和弟弟迎接父亲的情节。

生动描写做饭和吃饭的细节;“一小撮一小撮”“一口杯一口杯”“一点一滴”几个词表现出父亲积攒米粒的不易以及父亲对“我们”的挚爱。

交代母亲当时的情况,使叙事更完整,同时进一步表现出当时粮食之匮乏、生活之艰辛。

以“终于”一词领起4个句子,写出弟弟的悲惨以及“我”心情的沉痛;制作棺木这一细节的描写反映出父母的无奈、无助与悲伤。

“渠水”“小路”等的描述照应开篇,点明“我永远难以忘怀”的原因。

再次提到记忆之深刻,首尾呼应,行文融贯。

总评:这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叙事散文,作者以深情的笔触叙写了自己童年时期备受饥饿折磨的艰苦生活,叙写了弟弟被活活饿死的惨痛经历,读之令人动容。从结构上看,本文由记忆写起,又以记忆收尾,可谓首尾呼应。具体内容上,作者选取了“我和弟弟去等父亲回家”“做饭、吃饭”“母亲偷跑回家”“弟弟饿死”这4个典型片断加以详细描写。本文最精彩的地方在于语言,文中以细致入微的笔法不厌其烦地将往事中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加以修饰和渲染,让读者如临其境。作者采取这种细致描写的手法,完全是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需要,正是因为那段记忆“像刀刻一般镌在我的心头”,“我”才会将每个细节都记得如此清楚。

(荐评/苏鲁)

佳作引路

对视

江苏盐城景山中学高三(3)班郭宁馨

Echo是一只狗,可卡犬,有亮棕色的皮毛,半截尾巴以及一双黑得浓烈深邃的眼睛。

Echo入住我家时,我们俩还都是孩子,一人一狗最大的共性是每天都在撒丫子狂奔,不停地惹祸。我亲爱的妈妈在她的脾气范围内总还是能容忍我们,当然,仅仅是在能容忍的范围内。

八九岁的一天,我在沙发上尝试自由落体运动时一不小心撞歪了茶几,一只茶杯在地上“哐当”裂成几瓣,银白润泽的骨瓷茶杯,镀金的繁复花纹,一刹那就变成一地碎片。闻声冲进来的妈妈双眼立即燃起了火,我下意识地指着Echo说:“是它冲上茶几打碎的。”妈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是吗?”我一怔,低头看它。它躺在地上,目光直率天真,可我几乎能从它的目光里抓出我――一个一脸怯懦的家伙。我的目光变得闪烁起来,它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起身舔了舔我的脚,软软的小舌头,眼睛里是深深的不解和求助。

我怎么可以把责任推给这个天真得需要我保护的孩子?

那天晚上,当我终于完成了惩罚性质的擦地运动后,它已经在地毯上懒懒地、安然地睡着了。

Echo长大后,会每天随妈妈追在我的身后接我回家,接近三公里的路程,小小的它总是跑得气喘吁吁却从不停歇。它总会固执地跑在我身前,两只大耳朵随着步伐律动,到家门口时,它会猛然加速,一定得先撞上车库门才像一滩泥一样软在车库门口。我喜欢极了这时候它的眼神,骄傲、快乐,黑溜溜的眼睛秋水般清澈,无比自豪地盯着我的眼睛。而此时,我眼中必定是深深的羡慕。

Echo死的时候尚不足六岁,狗瘟,呼吸急促,不停地咳,什么都吃不下,只能艰难地吞咽一些流质的药物。医生看着它肺部的X光片无奈地摇摇头,说:“只有安乐死了。”被包裹在厚厚长绒被里的它突然惊醒,呜咽着扭动身子,眼睛里有一层薄薄的水雾。我知道的,它不想放弃,可是它知道我有多怕吗?比起瞬间的解脱,我有多怕它的生命在我面前流逝啊。我最后一次看它的眼睛,那时,我的眼里是无边的恐惧与不舍,而它的眼里,有微弱的坚持的光。

我抱着它走在回家的路上时,我的泪水打湿了它头上软软的绒毛,它闭着眼浅浅地睡着。

在很多年后的现在,当我回忆被定格成黑白的过去时,心中却总有那么一只眼神明亮的,教我负责、教我努力,甚至在生命的最后都在教我勇敢的叫Echo的狗。

简评:没有一颗细腻敏感的心,没有一段美好而伤感的过往,没有较为扎实的表达功底,是很难写出如此生动感人的文章的。作为叙事类散文,本文特别值得借鉴的是其语言老练畅达、结构自然紧密以及情感脉络清晰可辨。作者不事雕琢,信手点染便情趣横生,触动人心,引人入境。同时,该文以时间为线,依次展现“我”与爱犬“对视”的三个“特写”,分别体现着童趣、自责、欢乐、羡慕,以及感伤、留恋,情感渐次深沉。很明显,如果没有前文的铺垫,就没有后文的“流泪”。

(荐评/薛海潮)

爱,可以这样表达

内蒙古霍林郭勒第一中学梁弗思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虽未亲见,但如亲临。

有种黑熊馆,专门从事从活熊身上抽取胆汁的残忍活动,只图利益,只为金钱。

他们在每只熊的胆下面都挂一个小袋,每天在喂食之前,打开袋上的阀门,胆汁就像水泵抽出的水一样,从熊的胆内,潺潺流入袋内。每次30~160ml,每日3~4次。

黑黑的熊,白白的袋。袋内流淌着的,是心碎和凄凉;袋内奔腾着的,是残忍和欲望;空中弥漫着的,是浓浓的血腥;黑熊瞳孔中氤氲着的,是不舍和绝望。

当然,熊会做些无谓的反抗,但它们最终的结果,都是遍体鳞伤。

有只母熊刚诞下一子,管理者“善良”地让他们同笼,互为依靠。

小熊刚断奶,管理者就来了,带来了白白的袋子和锋利的刀子。

母子俩当然知道会发生什么,大熊嘶吼,小熊哭泣,但都躲不过管理员滴血的尖刀。

小熊被带走了,大熊疯狂地以头撞笼用爪拍墙。在她绝望地撞瞎一只眼后,小熊回来了,腰上挂着刺目的袋子,大熊的眼中愈加的绝望。

开始给小熊抽胆汁了。儿子痛得全身抽搐,满地打滚;母亲痛得肝胆俱裂,以手拍墙。

雪白的墙面,红黑的血渍,像一双双撕裂的滴血的眼眸,像一张张残忍的血腥的面庞。

在大熊凄惨地摔断了一只手臂之后,小熊已安然度过一次劫难,他天真地以为从此安好。他疑惑地绕在遍体鳞伤的母亲身边:我已无事,你为何自残到如此模样?母亲迎着他天真单纯的目光,用力挥下残存的手掌,一掌打碎儿子的脑袋,一掌拍碎自己全部的希望。

儿子啊,我不应生下你,我不应让你来到这凄惨绝望的世界,我不应让你忍受这痛不欲生的苦楚,我不会让你承受我已承受过的绝望!儿子啊,你去吧,我也将随你而去,也许另一个世界会遍地花香……

原来,有一种世间最最浓烈的爱,竟然会是如此模样……

原来,这种世间最最浓烈的爱,竟会是如此令人感伤……

简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在叙述语言中加入了作者浓烈的情感,痛彻心扉,令人动容。作者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批判“黑熊馆”的残忍,而是着重对被人类残害的一对“熊母子”进行描绘,从熊妈妈对小熊的炽烈甚至令人扼腕、震惊的母爱来反衬人类的冷酷无情,鲜明的对比之下表达出对人类的犀利批判。文章从黑熊母子的动作、举止和心理上进行工笔细描,将母子之间的深情渲染得淋漓尽致。

(推荐/于海生)

即学即练

1.请以“舞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构思要点:

本题可虚写亦可实写。如果实写,凡是有人表演的具体的地方均可作“舞台”理解,比如:街头、广场、球场、屋顶、媒体等。如果虚写,则可引申为历史舞台、时代舞台、社会舞台、人生舞台等。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舞台必须是一个人表演的地方或是展示自己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发掘自己人生价值的有意义的地方,这个地方不同于一般的生活环境。其次,舞台必须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地方,即便是虚写的人生舞台,也应该有一个实在的活动场所,不可以是抽象的、虚无缥缈的东西。

而文中需要工笔细描的所在一定是舞台,因为这是全文的重心,必须突出强调。

2.请以“珍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

我工笔细描的片段是:

3.请以“梦回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散文,请先将题目填写完整。

我工笔细描的片段是:

上一篇:第八节 以情景交融取胜 下一篇:第六节 以思想深刻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