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5 05:32:01

漫谈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让初中物理教学效果落到实处,无疑是摆在我们物理教师面前的一个热点话题。尽管我们很努力地去改进教学方法,可是仍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教学形式上的“花架子”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课堂呈现一派“繁荣”,实际效果却很差。诚然,我们也知道一些形式上的东西很难取得好效果,可是苦于找不到更好的方法,所以,一直以来,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不是太理想。那么,如何寻找既简便又实用的教学方法呢?现就达成物理课堂教学有效高效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一点教学体会。

一、建立和谐的课堂互动,加强学生主体地位

老师就像母亲一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向学生抛洒自己的爱,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学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老师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和鼓励,会让学生的心田滋润温暖,“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会很开心,逐渐和老师拉近了距离,然后对老师产生一种无法言说的好感,也就顺理成章地喜欢上了老师的课。其实,新型的师生关系就像是朋友关系,无话不说,彼此信赖,相互欣赏。在这样的前提下组织课堂教学,师生互动就不成问题了,课堂教学关键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唤起他们的激情才能保证实效,达到甚至超越预想教学效果,另外,我们要在课堂上多一些赏识,少一些否定,即使是否定,也要注意言辞的委婉含蓄,这样课堂才会变得轻松活泼起来,师生才会打成一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有效。

当然,教师在课堂上要有较强的驾驭能力,做到收放自如,有张有弛。教师每一节课都要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首先融入课堂,不要居高临下,意图主宰课堂,要学会俯下身子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交流,以实事求是的心态解答问题,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创新见解要及时捕捉,提供全班探讨。如果遇到难于解答或不能够解答的问题,也可将问题抛给其他学有余力的学生,寻求正确解答的方法,切不可慌乱或草率处理。

二、注重教法研究,促进有效教学

1.针对实际,因势利导每一位教师辛苦付出全都是为了学生,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课本知识,更要指导学生学习的新方法,从而使他们既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又能触类旁通,思维有所创新。当今学习革命浪潮下,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学习和思维模式,注定就要被时代淘汰。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否则是对学生未来的一种不负责,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系早已深入人心,在平时的备课、上课和组织训练中,一定要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比如学习基础,班级好中差的构成比例等,在掌握了详实的信息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帮助学生不断发展和提高。

2.教会学生反思,引导总结思考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都是追求无止境,我们的努力都只是奋力去向尽善尽美靠近,物理学习很需要去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学生会在反思中得到提高。比如在讲到这样一道题:一艘集装箱轮船从海里驶入江里,下沉了一些,在这个过程中轮船所受的浮力将会有什么变化?部分学生会不假思索地认为浮力在此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化,而实际情况如何呢?其后,我组织了学生进行思考,得出了正确答案:浮力不变。应为船浮在水面上,所以重力与浮力相平衡。从海里到江里船下沉一些是因为海水密度比江水密度大。那么,之前学生为什么会回答出错误答案呢?细细反思一下,是因为他们没有关注到淡水和海水的密度问题,而草率地得出错误的见解。在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之后,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潜意识中学会了缜密思考,冷静分析。

三、加强预习指导,注重听课效率

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良好的预习习惯和正确的预习方法是进步的不二法门。会学习的学生,课前的自学往往会抓得很实在,物理学习环环相扣,较好的预习是学习成功的一半,犹如教师课前的精心备课,学生也需要在听新授课之前进行认真的预热,在这个过程中,要把不能理解的内容罗列整理,有待上课时强化关注,重点理解,也可作为向老师寻求解答事先做好准备,所谓“未雨绸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再说说学生在课堂上应如何很好地去听课。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重点也好,难点也罢,都融于一堂课中,物理课堂容量一般来讲较大,包含例题,巩固习题,演示实验等,一堂课上,既要动手,又要动脑,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知道一个推理的结果就行了,更要详细把握整个知识体系生成的经过才行,所以学生会听课很关键。

最后要说的是课后巩固。“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物理学习需要及时去温习,我们可以教会学生从课堂笔记和各类作业出发去加强效果。课堂笔记一定要要求学生认真记录和及时整理,因为人固有的记忆遗忘会阻碍我们原本的学习效果,我们做好笔记才会克服遗忘,保持已有成果。另外,各类作业也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复习巩固资源,特别是一些错题,我们要求学生引起高度重视。一有时间,不妨好好去“反刍”一下。这样,物理学习的效果才会从根本上得到保证。

上一篇:抓住心理特点 激发学习兴趣 下一篇:初中物理高效课堂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