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词句训练 发展学生语言

时间:2022-10-25 05:19:03

着重词句训练 发展学生语言

摘要:小学低年级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础阶段,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影响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质量。因此,在低年级要进行最基础的阅读基本功训练。低年级的阅读教学是指导学生通过理解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的,所以要着重进行词句训练,不断提高他们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阅读能力;词句训练;语言文字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237-02

现就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进行词句训练,发展儿童语言,浅析如下。

一、采用多种教法,帮助掌握词义

低年级在阅读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词义的方法很多,而采用各种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准确地掌握词义,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1.运用直观,形象感知。低年级学生感知、记忆、思维都是凭借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进行的,教学中充分运用直观手段来帮助他们理解词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三册《坐井观天》一课,学生要领会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理解“坐井观天”一词的本义是关键。一上课,老师就让学生右手半握拳,五指圈成个小圆孔,眯起一眼,另一眼对着小圆孔朝室外看天空,并问他们看到的天空有多大,既直观又简便。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形象地感知了事物,为理解文中所讲的青蛙坐在井里看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作了铺垫,为理解“坐井观天”一词的本义和引申义打下了基础。

2.上挂下串,联系课文。在阅读教学中,只有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才能认识它所反映的具体事物,才能理解课文内容。因此,帮助学生理解词义,要紧密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建立起词语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达到正确理解,恰当运用,发展语言的目的。如四册《蜜蜂引路》一文最后一句话:“列宁笑着说:‘我有向导,是您的蜜蜂把我领到这儿来的。’”其中“向导”一词学生很陌生。它的原意是带路的人,这里是指引路的蜜蜂。蜜蜂怎么会“引路”呢?老师指导学生读前文:列宁不知道养蜂人的住处,但是他“发现路边花丛里有许多蜜蜂”,“他仔细观察,只见那些蜜蜂采了蜜就飞进附近的一个园子里,园子旁边有一所小房子”,列宁跟着归窝的蜜蜂走,就找到了养蜂人。这样,学生不仅懂得了“向导”一词的含义,还理解了课文内容,领会到列宁遇到疑难之事仔细观察,思考事物之间联系的品质。

3.联系实际,理解词语。低年级的阅读教材中,有些词语意思比较抽象,又不容易解释清楚,必须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用具体的事例来加以说明。如二册《王二小》一文中讲的“敌人知道上了当,就杀害了英雄王二小”。“英雄”是个抽象概括的词,学生对它虽然并不陌生却理解得不确切。教学中,老师一方面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知道王二小为保护人民群众,消灭日本鬼子,不怕牺牲,所以他是小英雄。同时,老师还启发学生说说还有哪些是英雄。学生纷纷列举了为保卫国家,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雄林则徐、邓世昌;为中国的解放,舍身炸暗堡的战斗英雄……通过联系旧识,“英雄”一词拓宽了外延,深化了内涵。

二、抓住重点难点,理解句意句式

词和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理解句子是读懂文章的基础。低年级的句子训练,要抓重点和难点,要帮助他们理解那些对表现课文思想内容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以及那些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的长句。

1.联系课文,理解句意。阅读教学中的句子训练,要和理解课文内容密切结合,才能真正把句子学通,把课文读懂。如一册《雨点儿》一课,这是一篇科学童话。课文最后一段:不久,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这是个长句,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要引导学生联系上文中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的对话,就能知道有了雨水的滋润花儿更红了草儿更绿了。

2.分析内容,掌握结构。低年级课文中的句子,大都简短明了,学生容易理解,但也有些长句,内容和结构都比较复杂,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一般做法是:先分析句子的主体,即“谁(或什么东西)”“做什么”(或怎么样),然后分析句子中其他部分和主要部分的关系。如三册《北京》一课中有句话:“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老师是这样引导学生分析的:这句话主要讲什么东西的?(立交桥的四周)立交桥的四周有什么?(立交桥的四周有草坪和花坛)怎样的草坪?(绿毯似的草坪)怎样的花坛?(拼成图案的花坛)通过分析,学生理解了长句的内容,掌握了语言的结构,也揭示了组词成句的某些规律。

3.进行比较,增强感受。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具体形象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准确鲜明地表达了人们的感情和态度。教学中老师经常引导学生把它们跟一般叙述的句子进行比较,增强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如:①立交桥的四周有绿毯似的草坪和拼成图案的花坛。立交桥的四周有草坪和花坛。②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小猴子爬上葡萄架。③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雨点儿飘落下来。

有比较才有鉴别。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对一些句子进行比较,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从中领悟到组词成句的规律,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确立整体观念,沟通纵横联系

词、句、段是构成一篇课文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的“零件”。因此,词、句、段的训练必须着眼于整体,紧密联系课文内容去理解,注意引导学生领会词句段篇的纵向联系,以及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横向联系。

如三册《三只白鹤》一课第三段:第二天,太阳刚刚升起,三只白鹤都睡醒了。第一只白鹤朝太阳飞去。第二只白鹤朝白云飞去。第三只白鹤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

教学这段话时,老师让学生朗读全段后,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阅读、思考:第一只白鹤为什么朝太阳飞去?第二只白鹤为什么朝白云飞去?第三只白鹤为什么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联系前面两段我们知道,昨天三只白鹤把吃剩下的一条大鱼埋在地里时,第一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太阳,记住大鱼埋在太阳底下,所以,第一只白鹤朝太阳飞去;第二只白鹤抬头看了看天空,记住大鱼埋在白云下面,所以,第二只白鹤朝白云飞去;第三只白鹤看了看河边的柳树,记住大鱼埋在柳树旁边,所以,第三只白鹤飞到河边,落在大柳树旁边。)哪只白鹤能找到埋在地里的大鱼呢?教师继而引导学生把本段和上下各段横向联系起来阅读、思考,沟通了纵横联系,通过学生的思考及同伴间的互助,学生明白了第三只白鹤能找到大鱼的原因,培养了学生进行联系思考的能力。

四、指导运用词句,训练说写能力

语言是纷繁复杂的第二信号系统,没有多种刺激物的反复刺激,就不能形成这种复杂的神经联系。因此,低年级的词句训练应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运用,让词句“走来回”,反复练习,逐步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1.组词成句,从简到繁。指导低年级儿童运用词句的训练,必须突出组词成句的重点,遵循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提高,扎扎实实练好语言表达的基本功。

一年级上期,老师在学生建立了词句概念的基础上,着重训练说完整的话,要求把一句话说得有“头”有“尾”。如一册,学习了《影子》一课,在完成练习“我会说”时,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位置来练习说话。老师紧紧把握“完整”的基本要求启发学生:“你的前面是谁?你的后面是谁?你的左面是谁?你的右面是谁?”通过训练,学生既理解了“前、后、左、右”这几个表示方位词语的意思,同时又训练了说完整的话。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上能把话说完整,具有初步的口语表达能力后,老师逐步提高了对他们的要求,从说过渡到写,由单句到复句,从说一般的叙述句到说有感彩的句子(如用“吗、呢、吧”等语气助词练说话),并扩充句子的附加成份,做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明确具体。如三册《学习园地四》“看图写几句话”,老师先让学生练习说,一个学生说:“在假山上有许多只猴子,有的在吃苹果,有的往山顶上爬,有的在挠痒痒……”说的句子没语病,但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嫌太简单,不明确具体。老师让学生再认真观察图画,动脑筋想一想,猴子是怎样吃苹果的?你想到了什么?有的猴子为什么要往山顶上爬?……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又说:“在假山上有许多只猴子,有一只猴子蹲在山顶上两手捧着一个又大又圆的青苹果啃得有滋有味,我想它大概是猴王吧!我还看见一只猴子使劲地往山顶上爬,它可能是想爬上山顶跟猴王要苹果吃吧!在假山的后面,有一只母猴子抱着一只小猴子在挠痒抓虱子。”

2.连句成段,循序渐进。运用词句的能力是语言表达的基础,是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着力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而且还要注意引导他们进行初步的连句成段的训练,为过渡到三年级段的训练打下基础。

儿童学习语言总是从模仿开始的。小学阅读教材是儿童进行模仿最好的范例,教学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吸收课文中的语言,模仿着运用。如三册《清澈的湖水》一课的第二段,是讲小洁坐在船头看到两岸美丽的景色。教学后老师要求学生根据板书的词语“坐在船头、一边……一边……、那边的山石、这边的山石”等,复述本段。学生有了阅读的基础有模可仿,还有词语作索引,普遍都讲得好,而且不少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进行复述。

模仿、吸收、据为已有、灵活运用,这是儿童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教学中,老师还要注意指导学生实践运用。如有次复习时,老师板书了十多个学过的词语,要求学生选用三个以上组一段话,说明本班某同学怎样学习的事。学生兴致盎然,在积极思考后纷纷发言,灵活而合理的运用提供的词语进行表达。

赞可夫主张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应该在早期进行。他说:“儿童的智能好像肌肉一样,如果不给以适当负担,加以锻炼,它就会萎缩、退化。”在低年级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词句训练,发展儿童语言,无疑能打好读写基础,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谢芬.“以学生为本”的小学低、中年级阅读有效设计的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2011.

[2]李杉玉.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3).

上一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高效提问初探 下一篇: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