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酒\响炮和小车

时间:2022-10-25 04:52:25

春节前夕,和妻子一起回到她的家乡,见识了原汁原味的乡村婚礼,着实让我耳目一新。

乡村不大也不小,四十来户人家,两百多淳朴憨厚的乡民。村里平时是难得见到一两个年轻人的,随着春节临近,一些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纷纷结伴返乡,使往日寂静的乡村一下子变得热闹而有生气。对这些年轻人来说,春节是他们回家团圆的日子,也是他们结婚的“旺季”。二十刚出头的他们,此次回家过年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了完成父母的心愿,早早的成个家,算是做个“交代”。

新郎和新娘有的是一起在外打工的伴儿,有的是同村或邻村以前的相好,还有的则是“突击性”请媒人摆过酒席的。回来见到了父母,同对方长辈一商量,就要赶在年前办完结婚喜事。村里的老人告诉我,这是现代版的乡村爱情,没有繁文缛节,没有花前月下,一切都是“速成”的。

在这个不算现代的乡村,筹办婚礼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几件简单家具、几套棉絮、少许电器,便是婚礼的全部家当。家具是从镇里小厂拖回来的,还带着新刷的油漆味。棉絮也是从小摊上急急买回来的,七八十块钱的一套,罩着大红的外套,格外鲜艳。电器几千块钱可以全部办齐,洗衣机、冰箱、电视机暂时是不买不用的,因为婚礼一结束,一切都成了摆设。

选好了宴请亲戚朋友的日子,杀猪宰鸡买鱼,再简单去集镇上买点新鲜菜就成。只有一样是特别讲究的,那就是摆宴席的喜酒。喜酒不是葡萄酒或一般度数的瓶装酒,而是清一色带点烈性的散装白酒。“喝酒不怪菜”,每一道菜都是现炒现上,菜的品种和味道如何无关紧要,酒一定要让客人喝好的。每张桌子上放上那么四五斤壶装的烈酒,就够你八个人或十个人一桌过足酒瘾的了。“露天餐厅”扯着几张长长的篷布,二十多张桌子一字排开。族长来了,村长来了,舅舅来了,伯伯叔叔来了,七大姑姨的也来了。红包是少不了,主人一一笑纳,然后要把送礼人的名单和数额张贴在门口的“红榜”上。

请来的乐队是由村里爱好吹拉弹唱的“艺人”组成的,虽谈不上专业,但也算是乡村婚礼的一支“专业乐队”。在结婚进行曲的音乐伴奏下,客人们开始相互劝酒,一盏下杯,略有醉意。接着是新娘新郎敬酒,两杯下来,人已开始有点恍惚。等到主家父母敬酒时,这酒就开始浑身发热。若是家庭有点背景的,乡长镇长也会前来赏光,非要把人灌个半醉不可。酒过三巡,乡民们黧黑的脸上红得发亮。

借着酒力,桌上的人开始亢奋起来,相互开着一些不着边际的玩笑。乐队为了捞点“外快”,就在舅舅、伯伯或者叔叔桌前说点让人“激动”的话,讨个“彩头”。不管主人家境如何,也不管儿女在外面混得怎样,这时主人出手都是大方的,儿女的终身大事,图的就是热闹、吉祥。一桌酒席下来,乐队“捞饱”了,演奏得也更上劲了。一首首《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今天我要嫁给你啦》等助兴的曲子,为乡村朴实的婚嫁增添了喜庆气氛。

两点钟一过,响炮开始了。响炮也是土制的,放上几挂,几里外都听得到。新娘围着湾子转一圈,表示同她曾经生活过的父老乡亲们告别。每经过乡民们的门前,早已准备好了的鞭炮就响个不停。一路响起来,整个村子在这红色喜庆里显得热闹非凡。新郎是要撒点钱来表谢意的,十几二十几块钱的红包丢下去,孩子们拼命地去抢,把抢来的钱又赶紧去村里的小商店买了鞭炮炸个不停。

乡下结婚十分讲究场面,来捧场的人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越有面子。一场婚宴,两个人牵手,全村人喜庆,很有和谐的意味。

烈酒喝了,欢送的鞭炮也炸响了,只等接新娘的小车开进来。小车多半是租来的,“奥迪”、“本田”、“别克”,少的五六辆,多的十几二十辆,全都贴有大红的喜字,扎着大红绸缎。车队一路威风地经过满是灰尘的土路,一直开到新娘家门口。“接新娘的车来了!”一群男女老小一边喊着,一边前呼后拥地向新娘家奔去。锣鼓敲起来了,鞭炮再一次炸响,整个小院人头攒动。在跨出门坎的那一刻,只见新娘嚎啕大哭起来,紧紧牵着母亲的手不放。母亲抽出手来不停地为即将出嫁的女儿擦拭眼泪,擦着擦着,自己也禁不住哭出声来。就这样,母女俩相拥而泣,哭上半来个时辰。喜泣的泪水,动人的场景,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连上了年纪的老太婆也跟着流眼泪。

新娘哭的内容一般是没有照顾好父母,希望父母多多保重,母亲的哭诉,则是说女儿在外打工四五年,吃了不少苦,要女儿今后“常回家看看”。只有新郎默不作声,或许为迎娶新娘喜煞了,西装革履,手捧一束鲜花,不知道如何表达喜悦。新娘在伴娘的扶携下,双手紧提着拖着地的婚纱,猫着腰钻进小车。小车司机过来讨喜钱,新郎大方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包,据说这是不重也不少的一笔钱。仅是租车费用,少说也要两三千。接过红包,小车一溜烟地开走了,卷起一阵灰尘。孩子追起了小车,不一会,小车就把人丢得老远。这时的父母早已哭成了泪人,在亲戚朋友邻居的安慰下望着小车渐行渐远的背影发呆。

我听说,乡村从农历初一到大年二十七八,打工仔打工妹们的结婚仪式就这么热闹而简单地连续进行着。所在的乡村,十几天里嫁出去娶进来的新娘就有七八个,烈酒、响炮和小车,为他们的淳朴的婚礼作了最真实的见证。

回来作客的几天里,见识了这质朴的人文,质朴的婚礼,质朴的村民,以及不随世沉浮的原始民风,让我赏心悦目,感慨良多。沉浸在迎娶的热闹鞭炮声中,呼吸着乡下清新的空气,感受着田园风光的自然和秀美,分享着传统节日的喜悦,我在心里默默地为一对对新人祈祷和祝福。

短暂的欢乐之后,等待他们的,又将是彼此天各一方长长的思念。在走进现代都市的每一个角落,烈酒、响炮和小车是虎年永久的回忆,也是一生难得的记忆。他们所能期待的,也许只有来年春节的再次相逢。

上一篇:另辟蹊径做好深度报道 下一篇:我当记者站站长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