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之后 第1期

时间:2022-10-25 04:30:21

在拖延了30个小时后,全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七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的“德班会议”终于落幕。近几年的全球气候会议,呈现越发无所建树的迹象。这次,谢天谢地,至少人们还记住了解振华的怒吼。

拉锯,拉锯

在12月6日,中国气候变化谈判代表团副团长苏伟曾经表示“不排除接受有法律效力国际协议的可能性,但取决于谈判”。苏伟这个消息立即在德班国际会议中心引起了强烈反响。

美国《华尔街日报》据此称,中国的表态让众多与会者看到了希望。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5日称,中国或成为影响气候谈判能否取得突破的“关键一方”。但12月6日,美国、加拿大、欧盟官员仍表态谨慎。“美国之音”分析,中国的表态很难给德班会议带来“真正突破”。

对于苏伟对外电的公开表态,另外两个“基础四国”国家――印度和巴西,没有表明同样的立场,仍坚持原有的说法,印度代表团更是称外电对苏伟的话理解有误。

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国的行动开始受到更多关注。BBC称,随着德班气候大会进入部长级谈判,中国在能否达成协议方面似乎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华盛顿邮报》12月5日的文章称,中国立场的变化可以概括为:“工业化国家续签《京都议定书》,中国就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这明显增大了《京都议定书》续签的可能性。

报道称,《京都议定书》继续生效的关键在于,一些工业化国家和最贫困国家希望中国等新兴国家也和富裕国家一样,接受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指标,而新兴国家则以“仍是发展中国家”为由回绝,如今中国的承诺使得压力瞬间转移到工业化国家一侧。如此一来,世界各国将无法再指责“中国阻挠协议达成”,而会将不满归于拒签《京都议定书》的美国和反对延长该协议的日本和加拿大身上。

针对会议议程第一条“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的量化减排指标”的讨论将把大会拖入“拉锯战”中。

“团长”的愤怒

毫无疑问,中国代表团团长解振华是此次德班大会中最受关注的人,不仅仅是因为他团长的身份,还因他一反常态地对西方各国进行的强烈斥责。

12月11日凌晨,在不少代表怀揣着机票,准备会议一结束就赶赴机场之际,一些发达国家仍在推销自己的“路线图”,并要求发展中国家作出更多让步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发火了。

他抬起手,大声地说道:“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要想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就要兑现自己的承诺,采取切实的行动,真正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

到现在为止,有一些国家已经作出了承诺,但并没有落实承诺,并没有兑现承诺,并没有采取真正的行动,讲大幅度率先减排,减了吗?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你们提供了吗?讲了20年,到现在还没有兑现。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要发展,我们要消除贫困,我们要保护环境,该做的我们都做了,我们已经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有什么资格在这里给我讲道理?”

相比于会议一开始时解振华的温和态度和对发达国家减排要求的不错反驳,解的这次爆发为他迎来了掌声也迎来了猜测。一些西方媒体就此猜测谢的这一行动来自中国政府高层的于会议最后一天的直接授意。

影响难料

最近两年,全球达成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定的前景越来越黯淡。而在德班举行的最新一轮谈判在逆转颓势上也几乎毫无进展。距离《京都议定书》主要条款失效仅剩一年之际,各国的代表团还在纠结于困扰了10年的问题:国际社会应不应该商定具有法律约束力的碳排放目标?

即使在最好的形势下,要说服近200个国家同意这样的协定也是一个挑战。而在世界经济形势不景气下,这几乎毫无可能。对此,英国《金融时报》的评论是――美国正尽其所能逃避有约束力的承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中国尽管经济影响力不断扩大,但仍坚称自己应被视为发展中国家,从而免于接受有约束力的减排目标。

更多的中国人更是对这一轮德班会议表现出失望和担忧。他们认为导致德班会议无所建树的原因有两点:一是现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处于脆弱的复苏阶段,各国首要任务还是稳定经济和提高就业。气候变化问题的权重被降低。二是主要国家还未受到气候变化之害。

“京都议定书确实是保住了,绿色基金也确认建立了,但是这几乎是两张空头支票。KP只覆盖了全球1/3的温室气体排放,现在加拿大还退出,前景更加黯淡。但是,两张空头支票换来的是中国2020年以后承担量化减排任务的承诺,这是福是祸还难以预料。”“如果可以以应对气候变化为契机,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内需拉动型增长模式,当然好;但是如果什么都不改变,2020年以后一旦承诺量化减排,各地政府为了完成减排指标,别说拉闸限电,更荒诞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一位中国网友在微博中写到。

上一篇:中美贸易受阻签证之痛 下一篇:政商博弈:浩荡两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