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可舒片对高血脂的影响

时间:2022-10-25 04:25:36

摘 要 目的:观察心可舒片对高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患者自身重复对照法,观察心可舒片对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影响。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 心可舒片 高脂血症

资料与方法

病例选择:所选65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脂血症,男43例,女22例;年龄40~72岁,平均51岁;血清胆固醇(TC)≥6.2 mmol/L者32例,甘油三酯(TG)≥1.8 mmol/L 者21例,二项值均增高者15例;低密度脂蛋白 (LDL) ≥4.16mmol/L者 42 例;高密度脂蛋白(HDL)<0.91 mmol/L者31例。伴有冠心病者15例,高血压者12例,脑梗死者9例,冠心病合并脑梗死者8例,脑动脉硬化症者18例。并排除糖尿病、甲状腺以及肝、胆、胰、肾脏等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高脂血症。

诊断标准:血清胆固醇(TC) ≥6.2 mmol/L,甘油三酯(TG)≥1.8 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 ≥4.16mmol/L, 高密度脂蛋白(HDL)<0.91 mmol/L。凡是验血符合以上任何一项者诊断为高脂血症。

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治疗方法:采用自身重复对照法,即患者口服心可舒片,每次4片,每日3次,连续2个月为第1疗程。第1疗程结束后停服心可舒片2个月,再口服心可舒片2个月为第2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降血脂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后抽血测定血脂(TC、TG、HDL和LDL)、肝肾功能、血糖及血尿常规。

结 果

对血脂的影响: 第1疗程结束后血脂状况明显改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第1疗程结束后停服心可舒片2个月,结果有56例患者血脂再度增高,于是进行第2疗程治疗。第2疗程结束后血脂状况再次明显改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以上结果说明:心可舒片对高血脂有正面影响,既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同时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不良反应:服药第1、第2个疗程后血尿常规、血糖及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变化。

讨 论

高脂血症为常见疾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胆固醇血症对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有损害作用。高密度脂蛋白(HDL)可防止胆固醇沉积在动脉内膜上,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预防和逆转作用,是保护因子;而且HDL可促进细胞中胆固醇向外转运,有利于阻止动脉硬化的生成,具有保护作用。低密度脂蛋白(LDL)是提供胆固醇的脂蛋白, 其增高可促进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血浆中的甘油三酯(TG)及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之间的关系密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水平时往往伴随高密度脂蛋白下降。因此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都是造成动脉硬化,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心可舒片为纯中药制剂,由丹参、葛根、三七、木香和山楂组成,组方新颖合理,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临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本文结果表明心可舒片可显著降低高脂血症患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而且患者长期服用无明显不良反应,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高脂血症、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兰忠.现代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 翁维良.活血化瘀治疗疑难病.北京:北京学院出版社,1993年.

3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年.

上一篇:中西医结合诊治慢性胃炎54例分析 下一篇:穴位埋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