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一元:打响候鸟保卫战

时间:2022-10-25 04:09:01

在广东省廉江市安铺镇九洲江下游的老村场,江水漫过草丛,斜阳里芦苇随风而动,不时有候鸟低空掠过,点缀着这片江边绿洲。而在绿洲之外的许多地方,捕鸟的“天网”随处可见,打鸟的枪声不时响起。相比之下,绿洲成为了候鸟的天堂。缔造出这片鸟类天堂的是当地村民梁一元。

从2007年起,梁一元在这片江边绿洲中承包了60亩农田,除了种树养蜜蜂外,他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保护候鸟,给候鸟打造一个安全的栖息地。

布下天网戮鸟儿

在广东的一些地方,一直流传着“食鸟补身”的说法,饭桌上以鸟为原材料做成的菜肴备受推崇。这一习惯,催生出了一个庞大的市场,也使越来越多的南下候鸟无辜丧命。

每年一到候鸟南下的季节,雷州市纪家镇沿海的村落就热闹起来,因为这里拥有美丽的沙滩,成群结对的候鸟会飞到这里觅食并选择在这里越冬。每到这个时候,村民们就会搭起“天罗地网”迎接候鸟。村民搭起的这些银白色的捕鸟网高十余米、长百余米,网眼极小,纵横于田地之间,但肉眼很难看清。每一张鸟网下,都搭着一个简易的小棚,小棚里住着一个捕鸟人。当地村民为了争夺用于布网的土地,甚至常常发生激烈的冲突。

候鸟的习性是早出晚归,白天,它们会在海边的滩涂上觅食,到了晚上,精疲力竭的鸟儿就会飞回田野边的树林里休息。黑夜中,加上飞行速度较快,鸟儿很难看清前方的网,一旦它们撞上了,它们的羽毛和嘴巴就会陷入鸟网的缝隙之中无法逃脱,最后成为捕鸟人的囊中物,被送到市场端上饭桌。

以前,村民还会在入夜时分,打着手电筒、带着猎枪到海边捕鸟,如今经过整治之后,枪支逐渐减少,这种捕鸟方式才慢慢少见了。2009年以前,纪家镇等地的野鸟交易几乎完全公开化。当时,有些名贵的鸟儿一只就能卖上千元,一些猛禽类的鹰,也常常能卖三四百元。这其中有很多是濒危的野生动物。农民们一筐一筐地卖鸟,伙夫们则直接在饭店门前将这些鸟儿开膛破肚,旺季时,鸟儿的羽毛和内脏足以堆起一个小山包。海边的村民比较贫穷,加上这种市场利益的刺激,他们大多都会选择以捕鸟为生。

纪家镇也许只是冰山一角。两年前,法国观鸟爱好者Jonathan在海丰第一次发现了当地人捕鸟的鸟网,随后的一段时间,他与几名护鸟同伴行走于广东的海岸线,绘制了一张“广东捕鸟地图”。这张捕鸟地图显示,在粤西的阳江、电白、吴川、黄坡镇、雷州,以及广西的高桥镇等地,都存在大量的捕鸟网。每年,大量的珍稀候鸟就命丧在这些网上。

包下荒地为鸟筑巢

在各地捕鸟运动愈演愈烈的时候,一些有正义感的人士也开始了抗争之路,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恶习,梁一元就是其中的一个。

梁一元所在的廉江市安铺镇也有浓重的吃鸟习俗,他介绍说:“这里的老人家小时候都是吃小鸟长大的,因为海边渔民都靠捕鸟打鱼生活,有病有痛就会捉鸟补身子,那时候家里穷没钱买鸡。”

小时候,梁一元也喜欢跟着小伙伴们用弹簧射鸟,只是他的这个行为经常遭到父亲阻止,且经常教训他,“候鸟是吉祥物,不能抓”。父亲还经常告诫他:“衰仔,保护鸟类是积德!”至今,他还非常清楚地记得父亲给他讲过的一个关于鸟类的故事:好久以前,村里的一位猎妇抓了一只鹤,她把鹤拿回家正在开膛破肚拔毛时,这只鹤的爱侣突然从半空中直冲到地面,撞地而亡。这猎妇吓呆了,最终把两只鹤的尸体拿到河海交汇处,合葬在海泥里,而且从此不再捕鸟。后来,父亲患癌症,在其病危之际,这个淳朴的老人还不忘提醒儿子要好好爱护鸟类。

2007年,梁一元在九洲江的出海口用每年30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里的60多亩荒地,在荒地里搞苗圃、养山羊,获取收入。梁一元承包的这块荒地,当地人又称之为老村场,每年中秋节后,老村场是候鸟群的重要栖息地。梁一元提到,“我七八岁时,这地方的候鸟就像白云一样,鸟群飞来时可以把太阳遮住,树枝都会被鸟群压弯。”然而,由于捕杀之风得不到有效遏制,梁一元承包老村场时,这里的候鸟已经很稀少,捕鸟网却是一片,这不禁让梁一元感到惊悚也大为惋惜。

父亲的敦敦教诲加上候鸟面临的生存危机,让梁一元坚定了保护候鸟的决心,他开始在自己承包的荒地上为鸟“筑巢”,给候鸟提供一片安全的栖息地。此后,每天早上6点多,候鸟飞出觅食后,梁一元就要蹲守在候鸟觅食的地方,观察候鸟进食情况。随后,他就骑车到市集上买来新鲜的鱼虾,切碎之后放到候鸟栖息的树下,为晚归的候鸟补充粮食。傍晚时分,他会悄悄地接近鸟群,观察候鸟归来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保护候鸟,梁一元还专门请了两名员工,其中一个就是专门的“护鸟员”,“只要发现有人把网挂在我承包的土地周边,我都会派人把网收了。”梁一元农场里更养了十几条狗,偷猎者一进入他的地盘马上就会被发现。

梁一元保护候鸟的事迹在村里逐渐传开,他也逐渐成为当地小有名声的人物。而在梁一元看来,出名并不是他想要的,他说自己感觉最开心的是,几年来,在绿洲栖息的候鸟逐年增多,从几只增长到几十只,到现在已经有几百只。

用真情感化村民

来到梁一元建立的这个候鸟自然保护区,入眼之处首先便是一块大招牌,上面写着“候鸟保护区,人畜勿进,伤鸟即伤我。梁一元示。”这块警示牌足见梁一元彪悍的一面,而事实上,从2007年以来,为了保护候鸟,他与偷猎者、卖鸟者曾多次发生冲突,“我从小就是打架仔,打架我可不怕他们。”

2008年,一群偷猎者准备冲进梁一元的农场打鸟,梁一元与他们打了一架。“我做好事都要阻碍,我当然不乐意!他们带着枪,我也有镰刀和棍棒。我从小就是打架仔,不怕!”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梁一元身上的“江湖气”。

2010年,几名外地人拿着猎枪来到村里射杀候鸟,梁一元提醒对方要保护候鸟,对方以“鸟事”回应,并做出一副要打架的阵势。梁一元毫不畏惧,请来几个朋友助阵,对方见状只好灰溜溜地撤离。“我也不是那么好惹的!”

去年,还有周边的村民专程跑来骂梁一元是“癫佬”,说他搞坏市场。但梁一元依旧我行我素,一点也不为所动。而就在前段时间,几名从湛江过来的捕鸟人,驯养了几只老鹰来捕捉候鸟。梁一元看到后果断站出来制止,结果遭到对方恐吓,最终他同样采取强硬手段,拿起刀棍将对方赶跑。

梁一元深知,光靠自己一个人保护候鸟,力量是十分薄弱的,所以平日里他十分注意向周边的人传播保护候鸟的理念。一方面,他时常向老人们讲述保护候鸟是积善积德的好事,吃候鸟则会折寿。当见到以前打鸟的村民家里出事,梁一元就会说道,“这都是你们打鸟的报应啊”。另一方面,他自己也经常参加村里的公益事务,每次村里修庙拜神,梁一元都带头出钱。

渐渐地,村里的老人们都被梁一元感化,周边村民也慢慢的理解他的这些行为,村长和不少村民甚至支持他保护鸟,村里的老人们为此奔走相劝,让孩子们莫打鸟。村长说:“一蚊鸡(梁一元的外号)都这样做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打鸟?”村长话刚说完就有两个村民出来响应,烧掉捕网。“我们就握手言和,这就是我的兄弟。”梁一元自豪地说。“有什么事情,只要他说一声,我们肯定来帮忙!我们真的可以组织一个村的人来!”村里的退休干部毛雷十分自信地说。

梁一元的努力还获得了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几年来,当地政府一方面收缴农村猎枪,另一方面则尽可能地支持梁一元,“一旦报警后,派出所立刻出警。”

如今,随着保护候鸟的呼声渐高,不少捕鸟者的观念也开始发生了变化,有村民就透露,几年前梁一元所在的安铺镇,有几户人家“一支猎枪养活一家人,一个捕网撑起一个家”。但是现在这些人都已经放下了猎枪,收起了捕鸟网,不再以打鸟为生。一些热心人士专门在候鸟集中的地方竖起了警示牌:“候鸟入法,捕杀犯法!”毛雷也指出,现在安铺的吃鸟恶习确实在慢慢改变。梁一元守护的老村场,候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如果社会上再多几个像梁一元一样的人,候鸟肯定会逐年成倍地增加。”毛雷如是说。事实上的确如此。一个人护鸟难,两个人护鸟难,但是千千万万的人护鸟就不再难。护鸟不一定要承包田,但一定要有像梁一元那样的护鸟精神,彻底改变“吃候鸟对身体很补”的陈旧观念,大声对吃候鸟说“不”。现在又到候鸟南飞的季节,就让我们还候鸟一片自由飞翔的天空吧!

上一篇:喜歌:曾经的民间歌谣 下一篇:土地盐碱化有了治愈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