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理论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时间:2022-10-25 04:04:18

契约理论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分析

摘 要: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价值,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讲,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又可以带来诸多效应,站在不同的角度上我们对于会计政策选择又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将从经济学理论的契约理论出发来分析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

关键词:契约理论 企业会计政策 选择分析

1、会计政策与企业本质特征的本质关系

会计政策的契约条款以及会计数据的契约特性决定了会计政策在企业各种契约关系中的重要地位。不完全契约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契约的常态,在企业两权分离的情况下,当契约不完全时,契约没有规定的那部分权利,即剩余控制权归资产的所有者是最有效率的,这一论断奠定了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权的理论基础。从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目标看,效率型的会计政策选择可增进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机会主义型的会计政策选择可能只有利于企业管理当局等个别利益相关者,与企业财务目标和会计目标相背离。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如企业的存续期间或一个投资周期),会计政策选择并没有改变企业真实的现金流量状况,它只会影响到会计数据(如利润)在不同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换言之,会计政策选择影响的只是各会计期间的会计报告数据,而不会改变企业存续期间的真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会计准则规范的技术性角度看,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源于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与财务会计的应计制,应计制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条件;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企业之所以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是由于契约的不完全性,企业契约未能就企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披露的所有会计政策条款做出详细规定;从社会根源上考察,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是为了获得会计数据不同时间分布带来的各种可能的利益,特别是当企业某些会计指标处于会计契约条款的临界值附近时,会计政策选择对企业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由于上述原因,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不可能完全消除会计政策选择现象,所能做到的只是通过企业契约、社会契约的规范和完善,以及通过加强监管把企业会计政策选择控制在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2、会计政策选择与企业红利计划假说的关系

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和所有者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为了降低成本,所有者要给予人一定的激励与约束,即签订契约,并采取给管理者红利报酬的形式以激励,检验这一报酬契约和会计政策选择之间关系的假说被称为报酬计划或红利计划假说。在两权分离的情况下,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这意味着管理者可能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从事经营管理。对于那些由所有者自己经营管理的企业,人们很难想象他们在经营中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但当管理者只拥有所经营企业60%的权益时,管理者可能就不会再百分之百地为所有者利益服务了。企业管理者与股东的利益冲突可以通过订立最佳契约的方式加以解决。最佳契约是指通过向管理者提供激励,促使其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努力工作,从而减少成本。最佳契约的方法之一是将对管理者的激励与股票价格相联系。在通常情况下,对股东而言,会计利润是个很好的衡量指标,因此它常常被视为是一个比股票价格能更直接衡量管理者业绩的指标而作为激励管理者的基础。根据上述原理设计的对管理者的激励机制主要有:

(1)管理者的报酬等于固定工资加上超过计划利润数额一定百分比的红利;

(2)管理者的报酬等于固定工资加上和公司股票价格相联系的红利;

(3)管理者的报酬等于固定工资加上按照股利支付比例计算的红利;

(4)管理者的报酬等于固定工资加上股票期权。股票期权可在管理者离开企业或退休时按照股票价格支付较高的红利,或者按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收益采用累进比例的方式支付红利。

在上述激励机制中,会计收益被用来作为确定支付给管理者报酬的重要基础,这样管理者就会十分关心对会计收益产生重要影响的会计政策,甚至为了实现自身效益最大化而利用或操纵会计政策选择。只要会计收益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管理者利益就有可能如此,其中尤以上述第二种激励机制情况下为甚。这样,通过操纵不同期间的会计收益将会影响管理者红利报酬的现值,并增加其获取红利的确定性程度。

3、政治成本契约

宏观会计政策的制订过程实质上是一种由多个利益集团参与的政治活动,其内容具体包括寻租成本、税费管制成本和社会契约成本等。政治成本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寻租成本,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现代社会中的寻租行为主要是寻租者从政府手中寻求某种特权,如对现有政策的干预或变通,以此来获得较高的利润。寻租者对会计政策的影响主要是谋求会计准则的制订权和具体会计准则的选择权。一旦会计准则制订的权利分配完毕,寻租者只有在现有的会计准则格局内,通过某项具体会计准则的选择实施有利于自己的规定。

税负和收费管制成本。会计政策对税收的影响,一是表现在对资产计价的选择上,二是表现在对损益确定的期间及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对损益的调整上,在这两方面企业都会选择税负最小化的会计政策。根据实证企业规模假说,大企业的政治敏感性和所承受的财富转移额(即政治成本,如税收支出)均大于小企业,即政治成本的存在会使大企业选择降低收益的会计政策。

社会契约成本。会计准则作为一组社会公共契约,如果交由市场主体自己去讨价还价协商制订,其交易成本会很高且不一定能达成共识,因而那样将会是一种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制度选择。但市场主体面临的复杂社会经济环境是任何一个具有有限理性的政府所不能完全认知的,若事无巨细地由政府包罗企业会计处理的全部规则的制订和实施,交易成本就会太高,效率便会太低。企业会计政策作为一组社会公共契约,其制订和实施要产生交易成本(即存在社会契约成本),如何节约契约成本、增进全社会的福利是与宏观会计政策选择有关的一个政治成本问题。

参考文献:

[1]武瑞杰.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分析[J].民营经济研究,2006.5.

[2]逯星伉,中小企业内部融资方式及分析[J].现代商业,2012.7.

上一篇:心理契约、知识共享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灵活福利 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