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和策略初探

时间:2022-10-25 04:02:27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特点和策略初探

【摘要】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讨;发展性评价

课程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环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指出:要建立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提出,正是对“为学生发展而教育”这一核心理念的践行,它不仅体现了当前课程评价最新发展的趋势与先进的评价思想。而且主要针对我国传统语文课程评价体系中对学生评价的不足与局限——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了对过程的评价,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笔试而缺少体现新的评价思想和观念的方法等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发展性评价是深具现实性和前瞻性的,对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意义深远。

1 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特点探索

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1 目标一致性:评价首先要有评价目标,因为由此才能确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学生的发展也需要目标,它是学生发展的方向和依据。在传统教育评价中,这两个目标常常出现背离的情况,而发展性评价中强调这两个目标的一致性,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目标正是基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目标,两者达成了一致。

1.2 评价开放性:开放性是指评价应突出发展、变化的过程。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不仅对产生的结果进行描述和判断,还要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多种因素和动态过程进行描述和判断;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全过程不断地予以关注。它既重视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在,也考虑到过去,更着眼于未来。所以、评价的空间、形式、内容都是开放性的。

1.3 发展全面性:知识技能、过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各个方面都是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的内容,而且受到同等的注意。所以评价更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4 方法多元化: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改变了单纯通过书面测验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倡导运用多种评价方法、评价手段和评价工具综合评价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变化。

1.5 主体差异性:学生既是外部教育影响内化为自我素质的主体,又是开发自身潜能的主体。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呼唤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他们积极参与评价。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力,使他们学会诊断和反思,自觉的调控学习语文的行为。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所以小学语文发展性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理解个体发展的需要,尊重和认可学生个性化的价值取向,做到“因材施评”。

2 小语发展性评价的策略探讨

评价策略的恰当运用,是有效地进行小学生语文学习发展性评价的重要条件。我们尝试着打破垄断,将原来一学期两次兴师动众的集中考试改为“加强平时,分项考核,综合评定”的评价方法。进一步改进语文考试,加强形成性评价,改革评价模式。这样做,不仅能全面辩证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评价中不断的发展,推进自己语文素养的逐步提高。

2.1 改进语大考试:我们尝试着多种形式并举,保证考试内容的开放和多元,从而改进语文考试、提高定量评价的速度、信度。

改进一:笔试与面试相结合。笔试要让学生“试”出水平,面试要让学生展现风采。 笔试命题不妨遵循“突出能力,注重运用,联系生活,取材课外”的原则,以课内承载的知识与技能为出发点,取课外材料乃至生活实际为笔试素材,推动语文教学在目标上由单纯地理解课文,向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素质转变。现在已有学校尝试在笔试中废止标准化试题、减少客观性试题量,增加各抒己见的试题、这实在让人感到高兴。

面试不但要开放空间,还应开放时间,力求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确保孩子的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作为面试的古诗文诵读可以这样进行:开学初,全校就公布各年级本学期要求背诵的古诗文篇目和数量(把课标中规定背诵的古诗分解到各个年级、在全校范围掀起古诗文背诵热潮。学期末,通过面试对学生的背诵予以综合评价。

在考察学生课外阅读状况时,可将假期充分利用起来,号召学生“放假,不放松学习”,开放校图书馆,向学生推荐优秀书目,通过开展读书沙龙利用家庭——一学校教育联系卡和指导学生作读书笔记等形式,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状况,促进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学期未对学生参与此项活动的态度、效果等方面进行总结和评价,从而真正让孩子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

改进二:分项与综合相结合。综合性是语文固有的基本特性之一,所以考试内容要能体现出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以及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包括各类边缘性、交叉性甚至跨学科的知识能力。

比如:在作文考试中,命题为《我喜爱的一句格言》,既考积累,又考表达,从而评价出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还可以在考试中用引用读句(段),请学生理解后采取配画、配诗等多种形式,考察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的阅读能力,为他们提供一个创造想像的空间。

改进三: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语文考试的内容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突出真实性和情境性,所以我们在语文考试中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现实生活的领悟能力、解释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学了“设计公益用语”后,试卷上可出现这样的问题:“为了维护学校优美的环境,校长想在校园内竖一些标示牌。”请你想想,上面可以写些什么?

改进四:共性与个性相结合。语文试题中除了有共性的题目设置外,更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亲和力,要关注个体的处境和需要,体现个体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放飞思想,张扬个性,促使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

比如:在期未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本学期你学了不少写人的文章,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呢?你最想对他说什么呢?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所选取地展开评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显其能。

2.2 加强形成性评价:评价是与语文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过程。它不应是一个短暂的过程,而应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所以我们应该注重平时的多方位测查,即形成性评价。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以下形成性评价方式:

方式一:通过即时演讲进行评价。每节语文课前安排三分钟演讲,既反映出演讲者的语文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条理性、辩证性、严密性),也能反映出其心理素质(稳定性、自控性)。每学期“每人两次,当场打分,取高成绩。”

方式二:通过指定阅读进行评价。这种测试,既考阅读的速度、质量,更考阅读的思维概括能力;既看学期的课外阅读总量,更看单位时间内的阅读质量。可以利用阅读课以读书竞赛的形式进行。

方式三:通过笔记和日记进行评价。笔记可以是上课时记录的听课笔记(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也可以是规定的名著阅读和根据自己兴趣,爱好进行的阅读。日记要求真实,对生活有所思考和感悟。借助班级办报、专栏,向外推荐发表等形式展出、交流,对获得好评的给予加分。

方式四:通过参与社会活动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在社会实践活动、工艺活动、社会调查中,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交流交往能力,又培养了对社会现象和事件的分析、评价本领。

方式五:通过成长记录袋进行评价。《语文课程标准》是提倡采用成长记录袋评价的方式,我们和学生一起讨论,结合个人特点选取自己语文学习成长记录袋的类型《最佳成果型、精选型和过程型),明确评价目的(展示、反映进步和评价工具),确定要收集的材料及收集的时间和次数,过程中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并在全班范围内实现成果的交流与分享。

2.3 改革评价模式

改革一:他评与自评相结合。实施评价中,我们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同学之间的互评及家长参与评价相结合。教师评定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准确性较高,但有时也会“武断”。采用学生个人自评、同桌互评。小组评议等学生评价方式,尽管较难控制,但适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几者结合使用,能促进小学生的语又学习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之中。

家长参与评价不但给家长们的教育观念带来了一定冲击,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时时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及时有效地反馈给老师,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改革二:定性和定量评价并重。随着评价机制的不断改进,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我们走过百分制,穿越分数加等级,最后建立起等级加激励性评语加找语文特长的方式来评定学生的语文成绩。

现在,我们普遍采用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种等级来衡量学生的考试结果,在评价的技巧上,注重生命的省略,富有人情味,尽量减少同类评价结果的比较,减轻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除此之外,我们坚持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尤其对评价中出现的知识缺陷在评语栏中指出,以便及时补救。对于不及格现象,我们以鼓励为主,将“不及格”改为“将及格”“待及格”“快及格”等,允许学生重测、补测,直至及格。这样让孩子一看就有一种曙光在前的希望和非及格不可的紧迫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学习愿望。

总而言之,发展性语文课程评价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导向性作用不可低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发展性评价的不断深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育质量会不断提升,学生的语又素养一定会不断提高。

上一篇:虚拟化技术在气象业务中的应用 下一篇:怎样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