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西方思想改进我国现行废品损失核算方法

时间:2022-10-25 03:31:25

借鉴西方思想改进我国现行废品损失核算方法

[摘 要]目前,我国对废品损失往往只注重于一般性的会计核算,将全部损失计入产品成本, 忽视了从管理上方面对一般性核算方法的改进。这样违背了新会计准则的一些规定,也不利于产品成本的计算与废品的控制。西方国家在废品损失的核算中,能够根据废品产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这种做法更为合理,值得我们借鉴。以下是笔者通过研究西方废品损失为管理而核算的方法,对我国废品损失的核算提出了改进的设想。

[关键词]废品损失 可修复废品 不可修复废品

一、我国废品损失核算现状

废品损失是指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废品所形成的报废损失和修复费用。按照废品的废损程度和在经济上是否具有修复价值,我国将废品区分为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一般在实际操作中主要有三种核算方法:

1.直接增设“废品损失”一级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借方归集不可修复废品的生产成本和可修复废品的修复费用;贷方登记废品残料回收价值和应收的赔款。废品净损失由合格产品负担,从本科目的贷方转入“基本生产成本”的借方,期末该科目无余额。

2.在“生产成本”科目下设置“废品损失”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3.如果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则不设置任何相关科目,发生的与废品损失有关的一切成本费用均计入正品。废品的残料价值直接冲减“基本生产成本”科目及其明细账中的“原材料”项目。发生可修复废品时,其修理费用直接计入“基本生产成本”及其有关成本项目。

笔者认为,我国目前的废品分类及其核算方法没有体现废品损失的产生是否正常,不能明确废品损失产生的经济责任,不具有管理价值,需进行改进,以利于对废品损失进行更好地控制。

二、对我国废品损失核算的改进设想

《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中的第九条明确规定: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当期损益,不计入存货成本。而我国目前对于废品的分类及其废品损失的核算并不符合这一规定。笔者借鉴西方做法,对我国现行废品损失核算进行改进。

《国际会计准则》规定:“浪费的材料、人工或其他生产费用不正常金额”不能列入存货成本,并且应在他们发生期间确认为费用。西方废品损失核算中将废品分为正常废品和非正常废品两类。对于正常废品损失,一般作为产品成本处理;对于非正常废品损失,则作为期间成本处理。笔者认为,这种做法相当于我国目前废品损失的核算方法,更有利于成本的控制和资源的节约。西方企业对废品损失之所以这样处理是有一定的道理的,正常废品是企业生产合格产品所必须的,是特定工序的必然结果,短期内不可控。在一定的生产环境和条件下,管理者总是会设定一个正常的废品率,它是在有效的生产条件下产生的,是生产过程的特点所决定的。因而是管理者所预期和可承受的。所以,这种废品的成本被视为正品的一部分,计入产品成本。非正常废品损失是在有效工作条件下预计不会产生的废品,它不是生产工序固有的。非正常废品涉及材料采购、材料检测、工艺坚定、和人员操作等环节的大部分问题被认为是可控的。由于非正常废品的成本是低效生产的成本,是应该克服的成本,因而在它发生的当期就确认为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可见,西方企业这种分类是由管理的目的和效率所决定的。

西方对废品的分类方法体现了其管理价值,笔者认为借鉴此方法也可将我国的废品分为正常废品和非正常废品。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以后的生产中通过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和提高技术水平等途径来进一步降低正常废品的数量,进而降低其成本。另一方面,应积极查明非正常废品产生的原因,确定责任单位、环节和责任人,并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管理,以期尽量避免非正常废品产生的可控成本的出现。

根据新准则的相关规定,改变将发生的所有废品损失都计入成本的做法,而是区分正常与非正常的废损。企业可以在“废品损失”一级科目下设置“正常废品损失”和“非正常废品损失”两个二级科目进行核算。

“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科目用来归集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可控制的正常废品损失。发生时,借记“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残料回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 结转废品净损失时,借记“生产成本”科目,贷记“废品损失―正常废品损失”科目。

“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科目用来归集在正常生产条件下不应该产生非正常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不可计入产品成本,扣除由责任人应该承担的赔款,其他损失全部计入期间费用。发生时,借记“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科目,贷记“生产成本”科目。残料回收入库时,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科目。结转废品净损失时,借记“管理费用”科目、“其他应收款”科目,贷记“废品损失―非正常废品损失”科目。

三、小结

通过借鉴西方思想,改进我国现行废品损失核算方法更加有利于对废品损失的管理,明确经济责任,可使非正常废品产生的可控成本的降低,从而间接的降低了产品的生产成本,也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朱学义:《会计改革热点研究》.[M] 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9 p73-76

[2]程芳 朱学义:废品损失核算的改进设计 [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6.11

[3] 魏育红:新会计准则下的废品损失核算.[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7 05

上一篇:论经济法的平衡功能 下一篇: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