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现代工笔画材料与技法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10-25 02:31:08

关于现代工笔画材料与技法的几点思考

【摘 要】中国工笔画,发展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使用材料和技法上都有极大的突破。材料不仅局限于传统的中国画原料,丙烯、广告颜料、日本原料甚至是油画原料等都不断被应用到工笔画之中,纸质也不再局限于熟宣和熟绢,生宣做熟、皮纸、亚麻纸等在现代工笔画作品中屡屡出现。在表现技法方面,不也再局限于传统的先勾后染,拓印、泼洒、揉纸等技法在工笔画的创作成为一种较为普遍性的现象。这些特殊材料和技法的摸索,被认为是工笔画的创新和变革,致使众多工笔创作者忘记工笔画的本质内容而纯粹的玩弄技法和材料,使中国工笔画出现制作性较强的画面效果。本文从这种现象出发,论述工笔画艺术对材料和技法的正确认识,从而为正在摸索材料独特和技法创新的工笔画创作者们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笔画 材料 技法

1 传统工笔画创作技法与材料

工笔画是中国画中的一个重要分类,从表现内容上,中国工笔画又可以分成工笔人物画和工笔花鸟以及工笔山水(由于工笔山水目前为止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参与本文的论述)。工笔人物画作画技法和风格面貌形成时期较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达到高峰。工笔花鸟画直到五代十国,才形成完整的作画步骤和材料应用。但是无论是工笔人物还是工笔花鸟,在传统的作画技巧和材料上都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引用中国画原料,以先勾后染的作画形式完成作品。比如在五代时期的黄荃,以细致严谨的线条勾出表现对象的结构和画面布局,然后根据需要进行晕染,这是现代“三矾就染”的源头。所用原料无非花青、赭石、藤黄、朱砂、朱膘、胭脂等类。在人物工笔画方向,可以追朔到魏晋时期的顾闳中、吴道玄等。吴道玄的绘画材料和绘画技法只能从相关的理论文献中了解,但是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依然保存完好,通过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人物形象基本上先勾后染,通过线条来勾勒人物的结构和衣着。染色也无非是花青、赭石、藤黄、朱砂、朱膘、胭脂等类。由此看出,传统的工笔画材料相对简单,作画步骤相对明了。

2 现代工笔画创作技法与材料

从“”开始,工笔画艺术一直强调创新,至今为止,工笔画在材料和技法上玩出了很多新的花样。在材料上,在传统国画颜料被充分应用的同时,还直接引用了其他画种的颜料。比如丙烯、广告色、油画颜料、日本颜料等,都应用到工笔画材料使用当中。在表现技法上,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先勾后染”,也不满足于现代的“三矾就染”,开创了拓印、泼洒、冲涮、擦洗等多种表现手法。比如苏百钧的工笔画花鸟画作品,拓印的表现方式就累累出现,根据拓印出的特殊机理效果,勾勒出相应的物象和结构,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又如江宏伟,画面喜欢以擦洗的表现技法,通过擦洗的表现形式,弱化对比,打破在刻画过程中的死板和生硬的现象,使画面更加柔和统一,从而收到良好的画面效果。

3 对工笔画材料与技法的思考

中国画艺术讲究传神,材料与技法围绕所表现对象的传神而产生,如果孤立的去玩弄技法和材料,那么画面中所存在的材料和所用的技法是没有意义的。吴冠中先生曾经提过:中国画中的笔墨,离开了具体物象,其笔墨价值等于零,笔墨在中国写意画中就是所谓的技法问题。然而如今的众多工笔创作者,看到部分工笔画家在技法和材料探索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他们也想从这两个方面入手,但是很多人却陷入纯粹的玩弄技法和材料的漩涡中。

传统中国画强调画面的“意境”,即绘画背后蕴含的精神内容。在现代绘画中,伴随着强调绘画语言和形式美而来的是对直觉的提倡(这里的“直觉”实际是指直接感受,是对视觉化的“纯客观”的追逐)。这种直觉也会使人忽略人的心理和精神因素,容易滑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没有内在生命力的境地。“目前那种总是企图找到新的语言材料而精神内涵仍是旧有层次的作品,其实是丧失其新意象而实质陈腐的形式游戏。”“艺术的变革必将对只长于各种艺术‘绝活’艺术家进行职业性淘汰,使之成为只能造画的工匠。”因而当画家将表现重点放在纯粹形式的玩味上,就会忽略其象外之象、形外之形的表达,会使物象表面化,意味浅淡,要想使艺术作品绽放长久的艺术之花,就不能只满足于表面形式的追求,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它应该渗透着画家的学识、素养、情感、对美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态度。

从材料和技法上对中国工笔画进行创新,不能否定,它是一种独特的创新方式。但是这种创新是建立在中国画的“气韵生动”上的。早在南朝谢赫提出的“六法”,特意将“气韵生动”放在首位,以示它的重要性和中心地位,同时在他的解述中强调,其余“五法”均是为“气韵生动”服务,围绕着“气韵生动”而产生。现代工笔画的材料与技法问题,应当不能脱离具体物象的神韵而独立存在。所以,从材料和技法对传统的中国工笔画进行变革,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材料和技法在中国工笔画创作中的意义,是“意奴役技”。只有正确地理解到这个层面,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才能保持住工笔画的绘画精神而不陷入纯玩技术,而失去了工笔画的艺术高度。

参考文献

[1]季红.探索与发现――兼谈水彩画的肌理之美[J].《美术观察》,2006年第5期.

[2]舒群.内容决定形式――新瓶装旧酒和旧瓶装新酒[J].《美术》,1986年第7期.

[3]胡明哲.岩彩画艺术[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1年版.

[4]贾德江.中国现代人物画全集[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上一篇:户外广告在城市商业圈的表现形式研究 下一篇:广告创意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