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幼师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心理误区及教学措施

时间:2022-10-25 02:10:38

欠发达地区幼师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心理误区及教学措施

内容摘要

在经济欠发达的湘西地区,幼师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存在一些心理误区,这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幼师学习钢琴的心理,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幼师生自信心 意志力 心理素质 动机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教育水平,湖南西部的欠发达地区较省内外其他发达地区相比幼儿教育相对落后,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作为专门培养幼师的专业性的师范学校,我们身上背负的责任很重,可以说我们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幼师质量,影响到整个湘西地区的幼教发展水平。

在幼儿师范音乐教育中,钢琴课是必修课,也是重要基础课之一。幼师的钢琴课主要是通过两年的学习,掌握钢琴弹奏基本技巧,提高分析、理解作品的能力,达到熟练的弹奏幼儿歌曲和给儿歌配伴奏的目的,为今后更好的胜任幼儿园音乐教学和舞台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提高钢琴课的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钢琴的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幼师生在钢琴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心理误区,会直接影响钢琴的演奏。根据多年的教学情况来看,笔者认为幼师生在钢琴学习中的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

自卑表现为对个人能力和品质做出偏低的评价。幼师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主要表现在: 1、基础差,有畏难情绪。幼师学生年龄多为15-19岁之间的女生,已经超过了学习钢琴最佳年龄,她们绝大多数都是来自县城、乡镇、农村,有一部分学生甚至都不认识钢琴,更别说弹过。她们的音乐理论知识几乎全是一张白纸。学起钢琴来一开始总是手指僵硬、乐感差,协调性差。绝大多数学生学习愿望很强,也十分刻苦,但由于基础差,往往是力不从心,很容易产生畏难的心理。对那些稍加努力就可以完成的任务,也轻易放弃。特别是当一些学生在表演或考试中心理过于紧张,对乐曲无法控制时,更会产生一种厌学的心理,甚至把学钢琴视为一种恐怖的事情,失去了学习钢琴的信心。2、无法克服学习中的“高原现象”。 “高原现象”即学习某项知识技能,开始时掌握较快,成绩好,一段时间后学习成绩停滞不前,甚至呈下降趋势的现象。刚开始学琴时,由于乐曲简单,学起来轻松,学习的兴趣也很浓。慢慢的乐曲日益复杂,技巧增多,导致学习相对困难,停滞不前,丧失了学习的信心。

依赖心理较强,自觉性较差

在湘西欠发达地区幼师钢琴课主要采用的是集体讲授与分散练习、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幼师的钢琴课没有条件像高师音乐专业钢琴课那样使用数码钢琴教室来进行教学。他们仍是依靠最简单的教具:一台钢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个老师面对五十个左右的学生来进行教学。这给钢琴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给本身无基础,接受能力慢的幼师生想学好钢琴造成了很大的困难。都知道一对一的钢琴课可以让教师更好的去因材施教,可一对五十的钢琴教学模式,教师分散到每一位学生的精力是很有限的。有些学生过分依赖老师,在老师督促指导下,就练练琴,老师教一个就练一个,要求必须回课的就练一下,不检查不过关的就不练,学习的自觉性较差。

心浮气躁,

偏好流行乐曲和即兴伴奏

在幼师钢琴的学习中,包括基本训练、练习曲、中国乐曲、外国乐曲、伴奏五项内容。但学生普遍喜欢弹一些流行歌曲改编的钢琴曲,和理查德的抒情钢琴曲。钢琴基础与即兴伴奏相比,更爱弹简谱的伴奏。不喜欢弹枯燥的练习曲,一旦技巧上遇见困难,或复杂一点点的地方弹不出来就心浮气躁,没有耐心在练下去。老师在课堂上教的没有完成,就自己找一些感兴趣的曲子来练,即使自己乱弹,错误一堆,也能乐此不疲,自我感觉良好。她们不知道任何钢琴曲,要想弹好它,都需要建立在良好的基本功上。

就业环境导致错误认识

经济相对落后的湘西地区,幼儿教育也相对落后,幼儿园对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视度还不够,能够拥有一定数量的钢琴这样的教具的幼儿园寥寥无几,有些幼儿园就是用电子琴,风琴,数码钢琴等代替,尽管如此,琴的数量也少之又少。甚至有一些幼儿园完全还是老模式的托儿所,没有任何音乐教具,面对这样的现状,每当在当地实习回来的学生,或已经在当地就业的学生就会在学生之中传播这样的一种思想观念,幼师学了钢琴根本没用,出去也用不上,幼儿园没琴,面试也不用弹琴,最多学会两首简单儿歌就可以了,这样的思想认识会对钢琴的学习产生十分消极的情绪,后果很严重。

针对以上情形,笔记认为教师的引导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只有了解了幼师学生学习钢琴的心理,在钢琴教学中加强心理训练、激发和培养学习钢琴的正确动机,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来增强教学效果。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兴趣作为一种动力性心理现象,具有倾向性、情感性、稳定性、发展性等特征。它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对钢琴的兴趣处于志趣阶段的学生,会积极主动地练习钢琴,废寝忘食,精益求精。1、兼顾学生喜好。教师应在灵活的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的同时补充一些学生喜欢的音乐、喜欢的钢琴曲。使学生自然地自觉地喜欢上钢琴后再考虑提出较高的要求。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由于幼师专业的特殊性,尤为要注重对学生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2、课堂力求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让学生在音乐中掌握技巧。3、民主开放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中多采取鼓励、表扬的手段,当学生进步时给与及时的肯定。谦虚地接受学生们的反馈意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

1、了解学生,实施分组。首先看是基础,有个别学生可能在入学之前就经过这方面的学习,通常可以通过学生视奏和音乐表现来判断学生的弹奏水平,根据判断对这些学生进行分组;其次看领悟水平,对没有基础的学生,教一些弹奏的基本知识:如触键、手形等,教她们弹简单乐曲,根据学生回课情况,大约用两到三节课时间可完成分组。在教育平等的前提下区别对待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将学生分组学习,对不同的学生水平有不同的要求。2、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练琴方法。练琴时可采用四结合的练习法:慢快结合、分合结合、零整结合、看背结合的练习法,手指的弹奏动作、指法、分句、力度、速度、音乐处理等等都要按照谱面的要求规范的练习。3、培养学生正确的读谱习惯。弹奏时需要提前看谱,就是说眼睛看谱总是要比手的弹奏快一点。读谱时要心到、眼到、耳到、手到。弹奏时音乐技巧与音乐表现融为一体。

培养学生的意志力,

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1、平时练习时一定要专心,集中注意力,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学好钢琴是一个艰苦漫长的过程。应加强意志的锻炼。循序渐进,坚持不懈。2、多训练听力帮助集中注意力。3、信心是放松的基础,学会自信的弹奏可减轻紧张心态。4、经常参与演出,锻炼学生提高应变能力,避免种种不可预测的情况干扰正常演奏,克服紧张心理。5、运用心理调节法来排除紧张心理。如动机转移、呼吸调整、信心暗示等。

采用多种方式锻炼学生,

培养学习主动性

1、指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我和评价他人。包括对对自身和其他同学弹奏能力的评价;对自己的和他人的练习结果和演奏效果的评价;和对钢琴曲目技术难易的评价。2、增加教学实习课。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形式,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融会贯通能力,教师选择一些较浅的曲目,由学生解讲,使学生在背课过程中,更加清楚地了解作品,为其将来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3、安排相互学习和演出机会。有意识的给学生安排一些锻炼的机会,增强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如在平时的教学当中,可以有意识的在课前课后开展小型的“钢琴演奏会”;在小组课上同学们轮流当众汇课、表演等等。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学生间的交流,又可以锻炼胆量,培养自信心,学习的主动性也加强了。

培养学习钢琴的正确动机

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决定了幼儿教育在硬件和软件上的相对落后,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社会和幼儿教育对幼师的具体要求。不能鼠目寸光,以偏概全,要用发展的目光去看待幼儿教育事业。对一些幼师学生学习钢琴的动机只是为了学好以后带学生赚钱发财,或成名成家的。教师应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学习钢琴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幼师学习钢琴的目的在于提高音乐修养,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熟练的弹奏幼儿歌曲和给儿歌配伴奏,胜任幼教工作。只有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才有可能使她们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努力学好钢琴。

面对湘西欠发达地区幼儿教育的现状,摆在教师面前的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培养的幼师是幼教事业的希望和未来,在对幼师生的钢琴教学中教师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实践,不断完善,齐心协力,开拓创新,相信明天会更好。

参考文献:

[1]吴跃跃,新版音乐教学论,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8月

[2]吴跃跃,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3]伍棠棣、李伯黍、吴福元,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作者:湖南省芷江师范学校怀化校区音乐教研组 电话:15096288589

上一篇:不受虎妈教育影响美华人赞成中西合璧式教育 下一篇:朋友情等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