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的失味与趣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时间:2022-10-25 01:58:45

隐喻的失味与趣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摘要:电影艺术一部分的魅力来自想象的乐趣,作者不必尽书,无须讲白,透过桥段与影像的设计,搭配剪辑的巧思,让观者透过拼凑与联想即可归纳出编导想要表达的故事样貌与意涵,这就是电影有趣的地方。而隐喻就属于这方面的技法,《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全片充满着隐喻的元素,观影上有着相当程度趣味但也夹杂些许失味,至于何者偏多,就看观影者想要思索的层次决定了。

关键词:电影艺术;隐喻

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都知道,在关键的漂流故事中,中年Pi讲述了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占据了全片绝大篇幅,奇幻与缤纷的视觉影像与漂流求生的努力过程让人印象深刻。而侥幸登上救生艇的斑马/猩猩/鬃狗/老虎与Pi经过冲突与吞食,最后仅剩下Pi与老虎(理查帕克)的相处与漂流,历经惊恐/喂食/驯服/暴风雨与食人岛等历程,最后在墨西哥海岸结束漂流之旅。这个故事版本奇幻炫丽而直接,在神的引导下《浩劫重生》(Cast Away,2001)似地创造生存奇迹,直叙式的演出本身即有可观之处。

在影片中一段少年Pi凝望平静如镜的水面的画面,水面映照的第一画面为老虎,其后依序出现动物群,捕猎中的章鱼,面色狰狞的怪鱼,花,母亲,最后回到Pi自己的脸孔,而下个画面是Pi四肢似虎俯卧船上照镜的画面,这段影像表达了Pi本身的复杂心情,另一方面也是本片隐喻线索的一个范例,而观影人透过联想可获得Pi与理查帕克的连结趣味。

在Pi与日本保险公司调查员所透露的第二个故事版本讲述到为了生存而有的残酷挣扎,水手的断腿,厨子的血性,母亲的被害,以及激起Pi的愤怒而杀害了厨子,最后独自漂流获救的历程。这个版本虽然残酷而黑暗,但题材并不陌生,《我们要活着回去》(Alive,1993),《即刻猎杀》(The Grey,2012)都属于这类型的作品。如果与第一个故事救生艇上出现的动物比对,则第二个故事有着几乎说得通的对应关系,也完成了电影中有趣隐喻的连结。

只是坏就坏在,电影中作家(Rafe Spall饰演)听完两个故事后得出结论说:“所以斑马是OO,鬃狗是OO,猩猩是OO,而老虎就是…OO?”。由于被说出来了,讲开了,因此隐喻的趣味也就少了,失味了。在这个层次中,电影的核心就只能引导到:“在结局相同又与事故原因无关的前提下,你愿意相信哪一个版本?你愿意跟随上帝?还是接受残酷现实?哪一种版本让你较舒服?”,也因此,大半的观影乐趣似乎在此刻就失去,因为如果你有认真看片,你会清楚知道第一个故事是想象与心理慰藉下揉捏出的版本,而真相则较接近第二版本,小说与电影基本上就交代到这个层级。

然而,如同网络上部分达人质疑,Pi的第二个版本真的就是故事真相吗?有没有更黑暗的真相被隐藏或不想说出口(因不影响结局,只是过程不同)?我的看法是:如果第一个故事的隐喻要被充分解读的话(前提是要被编导有意识的埋入线索),其实食人岛酸液与牙齿在第二个版本中并未被交代是个重大破绽,而衍生的可能性是Pi在求生存过程中深藏心中最不想做但必须做,而委由理查帕克代劳的事了。如果第一个故事是光明,第二个故事是灰暗,那Pi未说出部分也只是黑暗程度的差异问题而已。而思索到了这个层次,隐喻又有了趣味,活络而充满着机关算计。我不明白小说作家与李安导演是否确实埋下了这些引线,故事里的Pi是否那么睿智地埋下所有机巧与第一个故事中,但小小思索一下是有趣的,太过钻牛角尖则可能失去了观影原本该聚焦的重点。毕竟,同中年Pi(Irrfan Khan饰演)在电影中所表达,不影响结果的过程,选择一个让大家也让自己舒服的说法,其实也是一种符合人性的选择。

这部电影英文片名是Life of Pi,漂流当然是它的重点,但电影前面也花了一些篇幅作了背景介绍。包含Pi这个名字的由来。他追寻信仰的探索历程,很少人可以印度教/天主教/阿拉都信遍了。相较于母亲是宗教的启蒙,父亲则是科学与理性的引导者,“我宁可你不信我相信的,也不要你什么都接受”就是希望他要纳入个人的判断而非全盘接受宗教理念。父亲教导Pi冷酷无情的动物世界,目睹理查帕克吃羊的血性也让Pi冲击到残酷的生命现实。

因此,我们可以说,Pi是在父亲教导的科学与理性下活了过来,而内心在母亲引导的宗教上得到抚慰。Pi要靠着理查帕克的血性才得以生存,但内心的挣扎则在漫长的漂流中靠宗教得以平复,靠自我构筑跟随上帝版本的故事说法说服自己。而到墨西哥岸上的时刻是野性的解脱,理查帕克的迅速离开(再也不需要他了),没有挥别,让Pi只能留下伤心的泪水与嚎泣。中年Pi说“我想人生就是不断的放下再放下,最伤心的事末过于无法好好的道别…。”

与理查帕克道别的泪水未参透也罢!但李安的确是深谙人心的电影高手,两段少年Pi船上喊的情绪激浓,但却精准到味。一段出现在刚失去家人,抱船杆嚎哭对不起父亲/母亲/哥哥的喊,雨水/猛浪参杂泪水与嘶吼,情感真挚动人。而与老虎共同遇到暴风雨的这场戏,对真主的喊从颂赞到愤慨挑衅,的确也贴近真正教徒对神的私密对话,我个人最喜欢这两段。

本片确实创造了不少视觉惊艳,Pi潜于水中目睹沉船的视角为大荧幕少见之呈现方式,海水下数十的静默音效也强化视觉上的力量,进而延伸至Pi回到汹涌浪潮下的小船上的痛的悲鸣。3D效果在船难与汹涌巨浪下显得特别逼真,小船快速在浪潮中的窜流显得人类的渺小与浪涛的危急,其它如黄昏平静的黄,夜间海岸亮水母与鲸豚的蓝,食人岛狐的可爱,夜间酸蚀的亮萤感,这部片在画面的展现的确是超乎一般水平,技术奖项绝对有向各大影展叩关的能力。

李安的电影的确具有让人深思的能力,过去所拍过的作品类型多且还能拍得道地,显示在原著剧本的钻研与体悟上有其独到之处。例如本片的印度文化与漂流细节、《胡士托风波》(Taking Woodstock,2009)的嘻皮文化与复古感、《色戒》(2007)的张爱玲小说与界线探讨、《断背山》(Brokeback Mountain,2005)的美国中西部与同志情谊、《卧虎藏龙》(2000)的武侠精神与情爱关系;以及早期的小品《饮食男女》(1994) 、《宴》(1993)与《推手》(1992),这几部应该是影迷必看的作品,还没看过的快去补课,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作者单位:河北大学)

参考文献

[1]孙晖.《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讲故事的力量[J].电影艺术,2013年第01期.

[2]胡学艳.《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隐喻解读[J].电影文学,2014年03期.

上一篇:农村宅基地流转的物权法规制研究 下一篇:基于经济角度的县域教育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