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虚假世界里

时间:2022-10-25 01:41:16

生活在虚假世界里

她不和家长说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她讨厌学校,讨厌老师,讨厌同学。

丹丹的家庭条件优越,三世同堂,和睦融洽。爷爷奶奶都有文化,爸爸在某公司当经理,妈妈在小学工作,他们把丹丹当做掌上明珠。他们的教育方式与众不同,比如从小鼓励女孩要淘气、争第一、不受性别局限。

因此,丹丹从小性格活泼开朗,胆子大,敢想敢干,喜欢交朋友,喜欢冒险,任性而为。

丹丹在妈妈工作的学校上小学。因为妈妈在学校当办公室主任,所以丹丹备受老师们的关照。

犯错误的时候,别的孩子家长被老师请到学校,她就免了;别的孩子要受批评,她也免了。学生们也都知道,和丹丹在一起,犯错误也没有关系,不会让老师不高兴。于是同学们都对她另眼看待,对她非常友好。丹丹在小学,就交了很多男孩子做朋友。男孩子都听她的话,女孩也不敢得罪她,颇有点小霸王的感觉。

她脑筋灵活,学习成绩好,参加数学比赛总是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她语文表达能力强,能说会道,有领导来听课,举手发言积极,给老师脸上增光;她身体发育协调,个子高,有工作能力、指挥能力,是老师的得力助手。老师喜欢她,班里同学拥戴她,每次选班长,都是她得票最多,年年都是三好学生。有这样一个全才的学生,老师们喜欢得不得了,到孩子妈妈的面前,自然都是好听的话。

就这样,丹丹被保送到重点中学。

进入初中,丹丹的感受与前几年大不相同。她觉得老师和同学都在和她作对。

上体育课的时候,她和同学出校门买吃的,班主任批评她。她很不高兴,说:“我们3个人出去,你干吗先说我?”

班里学习不好的同学都喜欢和她玩,男孩子也和她像哥们一样。老师和她谈话,要求她不要和男孩子玩,要和班里学习好的同学交朋友。她很不服气,质问老师:“你凭什么不让我和他们玩?我学习成绩又没有下降,他们不就是学习不好吗?”

有一次早自习,班主任没来。语文老师要求读课文,同学们干什么的都有。旁边的同学在看小说,她好奇地拿过来看,结果老师看见了,严厉地批评她。她据理力争,说:“自习的时间,应由同学们自己安排,老师您管得太多了吧?”同学们都跟着起哄。老师生气地走了。

因为这件事,班里组织了班会,讨论早自习要不要老师管。同学们都迎合着老师的观点发表意见,有的同学还批评丹丹做得不对,要求丹丹向语文老师赔礼道歉。丹丹觉得自己身边的人怎么都背叛她,原来不是和她的看法一样吗?怎么都倒向老师的一边了?丹丹气愤极了。

还有一次,老师上课时,同学在后面捅她,她就回头和同学说话,老师批评了她,她觉得老师成心和她作对,毫不客气地顶撞了老师。老师让她去办公室,她觉得老师不讲道理,剥夺了她上课的权利,就是不去。结果就这样僵持着,一直拖到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后面该讲的内容没讲下去。

老师请来了丹丹的家长,家长也说丹丹不对。丹丹觉得家长也不理解她,和老师一个鼻孔出气,自己委屈极了。从此和家长较上劲,回家来,把自己的房门一关,不让妈妈进来。妈妈说的话听不进去,妈妈给她买衣服,不按她的要求买,她就不穿。有时候,她自己用零用钱买衣服,不管是不是妈妈眼里的“奇装异服”,一有机会就穿上自我欣赏。

丹丹不仅和家长作对,还和老师、学校作对。学校要求学生穿校服。她觉得老师管得太宽了,就上身穿校服,下身穿自己的衣服。老师管得严了,她也有办法,要妈妈给她买高领的纯白色的毛衣,穿在校服里面,看见老师,拉上校服拉链,老师不在的时候,就敞开校服,露出漂亮的毛衣来,引得同学纷纷效仿。久而久之,她的名声就传开了,比她小的孩子管她叫大姐,比她大的孩子也愿意和她玩。她天生的男孩性格,又招来许多哥们。一放学,以她为首的一群人,呼朋唤友地聚齐后,一同离开学校。老师们看见她就生气,谁和她在一起时间长了,谁就会被老师叫走谈话。有时候,某个同学和她在一起,老师就会当着她的面批评那个同学。

丹丹成了一个桀骜不驯的女孩。

升学的压力,使很多同学安静了下来。同学们都渴望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多学习一些知识,考上好的学校。可丹丹安静不下来,她还是会经常在课堂上闹出事来。下课之后,同学们背地里议论,都说她不懂事,耽误了宝贵的时间。大家开始疏远她。一次数学老师和体育老师调课,她和一个同学没有听见。两人跑到操场等了半天,没有看见一个同学,回教室一看,同学们在上数学课,两人莫名其妙,心想:为什么我们不知道?其实,是同学们不喜欢她,不想告诉她。

初三以后,丹丹的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她没有心思学习了,做作业慢,上课不听讲,觉得学习没意思,什么事情都不能顺心。她学会了上网聊天,谈得来的人就去见一面。她不和家长说话,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丹丹希望转学,离开这个讨厌的环境。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专家点评

把一个孩子突然从她已经习惯了的“热水盆”中拿出来抛进“冷水盆”里,她会感觉格外寒冷,她一定会讨厌这个冰冷的环境,一定想赶快离开它。

丹丹的情况就是如此。

上中学之前,丹丹所处的环境温度太高,高得反常,脱离了我国学校生活的实际;而她上中学之后遇到的环境,温度又太低了。丹丹如果遇到优秀的教师,本来也可能慢慢适应,可惜老师也没能处理好,矛盾激化了。

丹丹的家庭教育是否真的民主,我们无法判断,但是从丹丹的任性看起来,丹丹的家庭教育肯定有失误。丹丹的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可能没有完全理解民主与放纵的界限,这为以后埋下了祸根。

丹丹家长的最大失误,是不该把丹丹放在母亲的学校里读书,母亲在那里是干部,丹丹很自然地就成了“特权人物”。人人照顾她,人人捧着她。这种环境看似“民主”,其实是虚假的。孩子不辨真伪。她在虚假的环境中长大,就很自然地以为那是真实的。上了中学,看到了真实的社会,她反而会觉得那是虚假的,她当然要仇恨这个虚假的环境。这很合乎逻辑。不能太怪孩子,是家长领错了路,而且没有及时向她解释。事实上中学老师的很多做法都有毛病,发动同学孤立丹丹尤其错误。但是,这就是“现实”。如果丹丹在小学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到了中学她就不至于那样愤怒,倒对她有好处。丹丹母亲只想到把孩子放在身边可以少吃亏,没想到从来没吃过亏的人,反而容易吃大亏,而且容易崩溃。丹丹现在的状况很危险,如果她现在遇上不良少年,就有可能学坏。

那现在还有办法吗?

有,现在需要有经验的人出马。

第一,向丹丹的家长讲清他们的失误,告诉他们丹丹现在的表现完全合乎她自身的逻辑。让他们千万不要再犯错误,不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不要和孩子对立,也不要向孩子投降,采取具体的措施“慢慢磨”,这需要进行跟踪指导,一招一招出主意。否则,即使家长明白过来,一到具体事情上,可能又糊涂了。

第二,跟丹丹好好谈谈,如果她不拒绝的话。根据我们的经验,这种孩子常常会对所有的成年人都不再信任,这就增加了难度。把她整个的成长过程对她一五一十说清楚。告诉她,你原来看到的世界,虽然你觉得很好,但那是不真实的。现在面对的现实,确实不够美好,但这是现实。你要适应它,才能逐渐改变它。如果你和现实对着干,有可能你自己反而滑到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去了,那不是更糟糕吗?

第三,争取给孩子找一个比现在好一些的环境。如果班主任能够理解丹丹的处境,逐步地帮助丹丹学会面对现实,而不是“只要你达不到我的要求,我就批评你,只要你敢顶撞我,我就罚你”那种,丹丹很可能会回到正常的道路上来。注意不要找那种因为和家长有特殊关系而特殊照顾孩子的老师,那又等于回到了小学的错误做法,以后还要出更大问题。

李剑明摘自《家庭与家教》2005年12期

上一篇:谁是我的亲母 下一篇:翅膀硬才飞得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