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清市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时间:2022-10-25 01:19:23

乐清市蔬菜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摘 要:近年来,乐清市委、市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从乐清市的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在全市全面开展和实施了绿色行动计划,引导农民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蔬菜生产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迈出了较为可喜的步伐。现在蔬菜产业已是乐清市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蔬菜产业;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6.1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533142

1 蔬菜产业现状

1.1 蔬菜的生产概况

乐清市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发展蔬菜生产。近年来,乐清市蔬菜基地面积得到迅速发展,种植种类有叶菜类、茄果类、瓜类、豆类 、块根块茎类、葱蒜类等10多个类型的品种,据2015年的数据统计,乐清市蔬菜种植面积1.12万hm2,占乐清市农作物面积的24.80%,蔬菜总产量23.66万t,总产值20518万元,成为种植业中仅次于粮食的第2大作物。

1.2 区域特色初步形成,“一乡一品”特色初现苗头

现乐清市蔬菜“一乡一品”特色初现苗头,全市31乡镇街道建立“一乡一品”有3个,千以上生产基地7个。如石帆街道番茄面积150hm2;清江镇花椰菜面积200hm2、香瓜面积150hm2;芙蓉镇芋艿面积210hm2;镇安乡莳药面积150hm2等。这些基地形成将对乐清市今后蔬菜产业的合理布局,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化生产奠定基础。

1.3 以培育合作组织为纽带,促进蔬菜产业健康发展

蔬菜产业低、小、散、乱,是乐清市蔬菜产业的软肋。从2000年开始组建成立各种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协会)总计21个,这些组织的成立,规范了乐清市蔬菜品种布局、技术更新培训、信息、行业自律等工作,有效地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政策引导,扶持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近年来,为了鼓励蔬菜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发展蔬菜产业优惠政策。对连片种植3.3hm2以上的山地蔬菜,补助0.075万元/hm2;对种植3.3 hm2以上的蔬菜钢管大棚设施补助9万元/hm2,喷滴灌设施给予1.2万元/hm2补助。据统计2010―2015年新建钢管大棚达300hm2,,补助资金近8000多万元。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实施,给蔬菜产业走向规模化、产业化带来了契机,使蔬菜设施建设得到迅速发展。

1.5 品牌建设加快,标准化生产逐步提高

在蔬菜的发展过程中,注重品牌建设,培育创建了一批蔬菜品牌,如“山头人”、“山地”、“北塘”、“顺民”等品牌,在市场上树立了一定的信誉。乐清市开展蔬菜的标准化生产的推广工作,制订了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大力推广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促进了蔬菜生产向无公害、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目前,全市有7个蔬菜基地被省认定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2 存在的问题

2.1 机械化程度低,种植劳动成本较高

乐清属沿海平原地区,蔬菜种植起步迟,种植规模小而散,不利于机械化种植。而种菜又属于精细活、辛苦活,育苗、移栽、施肥、采摘等环节很难由机器操作,必须由人工完成。现在用工成本较高, 聘请1名妇女或老年劳动力也需工资180~220元/d。劳动力成本上升导致种菜纯收入下降,菜农普遍反映种菜不如进城务工收入多。

2.2 销售流通环节过多,信息化滞后

从产地到消费者,要经过生产地、采购商贩、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零售等多个环节。鲜蔬菜经过采摘、运输、储存、物流等环节损失率达20%,中间商加价以倍数计算,环节过多挤压了蔬菜种植户的生产利润空间。如今年清江镇花椰菜,基地批发价0.5~0.6元/kg,经过中间商多次流转后,到市民手中已经是4元/kg左右,其中产品8倍的利润全在过程环节损耗。导致种植户利润低下的原因,除中间流动环节损耗外,就是信息共亨滞后,导致营销体系不够完善,电商销售非常低,占全部销售额的15%左右。这些问题也是蔬菜产业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2.3 市场动态把握不准确,规模化程度不高

乐清蔬菜产业的规模化程度不高,散户菜农、小规模菜农依然占居相当部分。对市场需求信息分析不够、反应不及时,导致种植品种与市场供求有差距,要么集中上市,菜价低廉;要么供不应求,无菜可卖。并且,大多数蔬菜生产处于自产自销阶段,知名度低、产量小,难以满足蔬菜贩运大户的需要。

2.4 设施农业有待发展,自然灾害损失严重

虽然乐清市蔬菜设施建设发展到300hm2,但同全年种植总面积仅1.12万hm2,占有量不到3%,设施农业建设非常不完善。乐清属东南沿海地区,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常年台风暴雨较多,对露地种植的蔬菜生产影响较大,给蔬菜产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如何发展设施农业,减少自然灾害损失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3 发展对策

3.1 提高机械化水平,推进蔬菜生产标准化

提高机械化水平,可达省工、节本的目的,大力推广机械翻耕、播种、育苗、施肥、病虫防治新技术。大力建设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提高机械化水平,标准化技术的推广,从根本上提高蔬菜产品质量、效益。

3.2 建立蔬菜产销补贴机制、产销信息共享平台

乐清市虽然对蔬菜种植户、建设大棚设施进行补助,还需继续加大扶持支持力度。在销售方面,当种植户出现菜农卖难、或滞销情况时,实行种菜补贴,对种植大户、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尝试农业政策性保险,减少卖菜难或受台风暴雨对菜农造成的损失来提高生产积极性。建立蔬菜产销信息共享平台,让加入平台的蔬菜种植企业、专业合作社、菜农及时掌握各类蔬菜销售价格,产销数量情况等,从而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并根据市场变化,定期分析和积极引导蔬菜的种植品种和种植面积,使蔬菜种植产业分布更加科学合理、有的放矢,避免盲目种植、“蛛网”效应。

3.3 强化源头管理,狠抓安全生产

要发展蔬菜产业就必须在提高蔬菜质量上下功夫,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产品的根本。严格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进行操作,加强对菜农的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和服务, 推行农产品的可追溯制度,构建植保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地的环境监测,实施农产品产地编码和田间操作档案制度,从源头抓管理、抓安全生产。确保该市蔬菜质量与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谐统一,进一步提高蔬菜的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3.4 要充分发挥蔬菜产业协会的作用,制订行业自律

要充分发挥市蔬菜产业协会的作用,协会是一个平台,这个平台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实现企业与政府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基地之间、基地与菜农之间、企业与外地市场及外地同行之间的良好沟通。并要制定行业内部管理制度,遵守法律法规,落实行业规范,讲究社会公德,协调本行业中各个企业的具体经营行为,建立有序的竞争环境,形成合力闯市场,积极配合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推动乐清市蔬菜产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3.5 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生产

突破“小而全”的种植生产格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行区域化布局,改变目前蔬生产过于分散的格局。不拘泥于某一乡镇,适度扩大生产经营的规模,集中连片,逐步形成“一乡一品”的区域特色,实行规模经效益,促进该市蔬菜生产健康稳步发展。

3.6 加强产品开发,注重品牌宣传

加强新产品开发,是蔬菜产业发展的长远之计,要改变蔬菜生产以鲜食为目的,不注重其他产品的开发,造成产品单一,价值得不到保障。要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实施品牌战略的必要性,使广大菜农清楚地认识到实施品牌战略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及农业龙头企业的功能,建立健全利益制机,成为与农户关系密切的利益命运共同体。鼓励企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积极参加农博会、农展会,提高品牌知名度,千方百计争创名牌。通过典型带动,政策,资金扶持,推动农民产销合作组织的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逐步实施蔬菜的品牌化经营。只有实施品牌战略,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潘友根(1961-),中专,农艺师,先后主持或参加农业部、省、市、县级项目课题50多项,获奖的15项,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上一篇:建立健全农经管理机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下一篇:茶树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