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A 追溯动物产品管理全过程

时间:2022-10-25 12:08:51

SOA 追溯动物产品管理全过程

近年来,疯牛病、口蹄疫、禽流感、SARS等人畜共患的疾病在全球范围内频繁发生,引起多次公共卫生危机,对公众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

上世纪末,比利时因“二恶英”污染事件发生后,布鲁塞尔一份报纸《自由比利时报》曾经发表社论质问政府:“牛肉有激素,奶酪里含防腐剂,鱼被水银污染,现在肉鸡和鸡蛋里又出现了致癌物质,今晚我们该吃什么?”

动物产品安全性问题已给现代社会造成重大影响,远远超出传统的食品卫生或食品污染的范围,成为全人类赖以生存的整个食物链的管理与保护问题。

饲养、加工全过程保健康

所谓安全是指动物产品无病害、无污染、无残留。安全的动物产品来源于健康的动物,动物的健康是决定动物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健康的动物来源于动物饲养和加工的全过程,只有动物健康,才能生产出安全的动物产品。

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对流通领域的动物及其产品实施检疫证明制度,可以根据检疫证明中注明的起运地点、到达地点追溯到动物及产品的原产地和流通轨迹。2000年以后,国家对猪、牛、羊等动物实施免疫耳标标识。这样,只要根据免疫耳标的编码可以追溯到动物原产地和防疫信息。2002年,中国颁布了《国家动物疫情测报体系管理规范》,对动物疫情监测对象、方式、报告、管理等都做了严格规定。经过多年努力,目前,中国已基本建成完整的动物疫情监测体系。

但对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还尚不完善,当前,在兽药、饲料、动物防疫、饲料添加剂、动物产品加工等方面,只对部分内容及环节进行立法,还缺乏针对加工消费方式、市场准入、饲养环境、生产标准化和其他投入品的法律法规的规范依据。

中国是世贸组织的成员国,随着贸易环境的变化,中国的动物产品对外贸易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虽然中国的猪肉、牛肉、羊肉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有价格上的优势,但出口形势并不乐观。动物产品的卫生质量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制定的相关标准尚有一定的距离。

基于SOA构建追溯管理系统

太极公司的《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动物产品追溯管理系统》以国家目前实施的动物免疫耳标为基础,通过标识编码、标识佩戴、身份识别、信息录入与传输、数据分析和查询,实现对动物及其产品在饲养、运输、加工等全程安全监管。

该管理系统采用J2EE技术,保障系统的可伸缩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采用框架体系设计,数据库采用高可用技术,保证平台从信息存储到信息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开放性和高集成性;采用国家863支持的Linux操作系统,数据库与应用中间件,选择遵循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技术标准产品。系统实现跨平台和开放数据接口,便于同其他系统软件的集成。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动物产品追溯管理系统数据的中心主要包括中央运行网络平台、数据平台、应用支撑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提供高级应用服务与支持决策系统,具有海量数据的检索、分析和动态预警的功能。业务系统由动物标识管理系统、动物生命周期各环节监管系统、动物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生产基地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系统组成。

在动物屠宰过程中,动物检疫员使用识读设备读取动物标识,由系统自动进行标识转换,将二维码标识转换为标准条码,以产品标签形式随同动物胴体出厂,达到能追溯到供体动物的目的。在分割动物产品过程中,由相关人员使用终端设备识读、打印动物胴体标准条码,粘贴于分割产品包装上,达到能追溯到胴体的目的。建立动物产品消费查询网络平台,消费者可通过互联网、手机、移动智能识读设备查询动物从出生到屠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实现动物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生产基地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主要是实现规模生产基地的动物生产、标识、疫情和免疫等信息的及时上传、汇总和分析,为养猪生产宏观调控提供依据和手段,促进国家各项扶持政策和措施的落实,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动物产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规模生产基地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对象为年出栏量在1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报送内容包括:养殖场基本信息、养殖结构、存出栏数据、成活率、疫病状况、强制免疫等信息。规模生产基地标识及生产防疫信息报送采取月报制。由生产基地自行落实信息终端,按县(市)、省两级逐级上报至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中央数据库。规模生产基地可选择移动终端或固定终端两种模式报送相关信息。

没有二维码标识,业务系统就没有数据来源,就不能启动和运作。二维码动物标识由二维码和编码两个部分组成。二维码采用加密技术的行业专用码,具有防伪功能;编码(以猪耳标为例)由动物种类+区划编码+标识顺序号组成。二维码动物标识是动物标识溯源信息系统的基本信息载体,通过智能识读器可识读,是追溯系统的数据轴心。

服务畜牧兽医机构

太极公司的《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动物产品追溯管理系统》的首位客户为国家畜牧兽医总站,主要潜在客户包括33个省级(自治区、直辖市、兵团、农垦)畜牧兽医主管机构。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动物产品追溯管理系统》各业务分系统本身亦可作为独立的管理信息系统,面向县级畜牧兽医主管机构、乡镇畜牧兽医站、动物卫生公路检查站、畜禽标识生产企业,规模养殖企业、屠宰场等相关部门销售。

中国动物产品可追溯的研究在“十五”期间起步,但现有方法和技术尚不成熟,全国性动物畜禽注册体系尚未完善,特别是还不能满足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标识方法和设备还有待进一步考证。受技术和经济承受能力的限制,在中国构建全国性的、强制性动物产品追溯管理系统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

尽快改变中国动物疫病和动物产品安全控制现状,强化动物和动物产品安全体系的法制化管理,实现可追溯管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加快立法进程,消除立法空白;加快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体系的标准化管理进程;加强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监测和评价体系建设;建立建全评价体系(应分三个层次,即授权、委托的评价体系,非授权的科研院所和社会评价)。

要强化第一层次监测、评价作用,重点加强建设;充分发挥第二层次科技、人才优势,成立专家咨询评价机构;重视社会评价,通过社会反映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同时,还要鼓励企业建立、完善自身监测体系,开展基础、必要的监测项目。充分发挥已有的资源设施,集中力量建设重点实验室;综合利用多层次信息,从源头、基础工作开始消灭、杜绝产生不安全因素。监测、评价体系应成为反应迅速的信息网络体系。

上一篇:让孩子 在考验面前微笑 下一篇:对国产数据库软件发展的四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