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油气藏油井高产稳产的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

时间:2022-10-25 11:39:19

潜山油气藏油井高产稳产的对策实施及效果分析

【摘要】潜山油气藏在我国很多油气田都有分布,是特种油气藏类型中的一种,开采难度较大。高产和稳产更是难上加难。本文讲述该类型油气藏下的一口油井是如何实现高产和稳产,同时也希望能给同行们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完善 适时 精细

1 油井简介

沈阳油田安1―安97潜山总体形态为北东高、南西低的断块潜山。潜山的东部和北部分别发育NE和NW的反向正断层,为安1―安97潜山的边界断层并控制潜山形态。潜山内部发育着NE和NW两组次级断层,但对潜山的总体形态不起控制作用。潜山高点位于东北部胜30-13井附近,高点埋深2420m。

胜25-13井是安1-安97潜山的一口高产井,位于潜山中部,投产初期日产液86吨,日产油37.8吨,目前日产液78.9吨,日产油35.5吨,含水55%。其储层岩性为太古界变质岩、微裂缝性岩层。胜25-13井自1997年投产以来,一直采用电潜泵方式生产,泵型70(排量70方/天),泵深2513米。2 高产稳产对策实施效果分析

对策一:及时完善注采井网,实现井组注采同步。

及早确定油田开采方式是关系到油田长远规划和地面建设的一个重大问题[1]。油层渗透率好,产液量大,不出砂(潜山油藏),套管规格等诸多因素使得胜25-13井采用电潜泵方式开采。1997年12月投产,初期该区域只有一口注水井胜23-10,该井于1988年注水,胜25-13投产时累注水24.2万方,因此胜25-13井投产时能量较足,显示出高产液的生产能力。但后期液量下降较快,动液面大幅度下降,从1200米降至1600米,并且23-10还担负着另外静64-26注水工作,负担较重。

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胜25-13开发初期注采井网是极不完善的,已不适应其高产稳产的要求,尤其该井是电泵方式生产。为此,通过大量油水井资料,作了细致的研究工作,制定了首先对胜25-11、胜23-010实施转注,来保证胜25-13井稳产。 2000年6月份液面开始呈下降趋势,并且从油井平面构造图、剖面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胜25-13注水受效方向和层位都是有限的。所以由胜25-11、胜23-010注水保障胜25-13高产稳产的基础是不牢固的。为了使该井保持充足的供液能力,从不同方向上驱油,随后依次将胜24-13、胜27-13、胜25-15油井转注,扩大了驱油范围。至此胜25-13井近五个方向有水井驱油。注采井网得到完善,动液面稳中有升,产量基本稳定,下降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对策二:适时转变注水方式,精细动态调配

转变一:根据该油藏的特点,初期我们采取小排量、温和注水原则,避免了在注水期间油井液量、含水波动大,可能导致的水淹水窜现象,延长注水见效期。

转变二:轮替注水

轮替注水:即井组内一口注水井注水后,其余注水井停注或“接力式”注水,一段时间以后该井停注;另一口注水井接替注水,其余注水井再停注,以此类推。最后形成井组内水井轮替注水。

实施该方法目的在于,井组总注水量虽然减少,但油井产量不递减,供液能力仍保持充足;减缓水淹速度。

此外,按照潜山高产井长期稳产的要求和产量形势来看,为避免油井带病生产,影响该井组有效生产时率、动态分析和调配效果,我们对该井组实施了“资料一致性”(油井的液量、含水、液面、生产参数,注水井的注水量、油压、套压要互相对应一致)的油水井动态分析法,就是油井或水井的各项数据要互相匹配,如果其中有一项资料与其它资料不对扣的话,我们就认为这口油井有问题,为此我们必须深挖、细查,直至查出原因,否则不会轻而易举地进行调水,避免作无用功。

不等量、轮替注水实施近5年,对胜25-13阶段性的高产稳产起着重要的保证作用。

转变三:2010年以来,我们通过对井组内注水井实施转变方式即不等量、轮替式改为恒量、中强度注水,使油井胜25-13井获得了较长时间的高产、稳产期,并使含水得到了有效控制。

对策三:精细日常管理,维护稳定井组开发效果

(1)有好的注水开发井网和调配方案固然重要,但同时也必须精细化井组的日常管理。为此我们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简单概括如下:

一是加密资料录取频率(见表1)。

二是在采油小队建立三级监控网络。巡井工、站长、队干部三级管理网络来管理监控。巡井工在每一次巡检时都要检查电流卡片运行情况并作上记号,装取卡片时还要填写好相关数据,以便核查和油井的分析。做到层层管理,不放过油井的每个细小变化。

三是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加强油井管理。如停电、大风雪应急程序、汛期管理措施等。

(2)在已改造注水井由普通井口(15MPa)更换成高压井口(25MPa)(注水井的井口一般都采用CY250型采油树[2])的基础上。2009年又对注水间水表进行了更换,可自动恒定调节注水量,存储注水数据。注水间采用多井配水间到各注水井工艺流程[2],保证了注水平稳,尽可能做到了注够水、注好水。

3 结论及认识

通过以上适时、细致的各项工作,胜25-13井自投产以来,共检泵作业7井次,平均检泵周期660天,最长检泵周期4年,目前该井累计产油量近29万吨,使得该井实现了16年之久的高产、稳产。其原因归纳为以下几点:

早期注水奠定了油井高产、稳产的基础。

完善的注采井网是实现油井高产稳产的必要和关键手段。

不同的注水开发阶段需要摸索出相适应的注水方式来做稳产保障。

离不开油井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刘翔鹗,著.采油工程技术论文集[M].石油工业出版社,1999

[2] 邹艳霞,主编.采油工艺技术[M].石油工人技术培训系列丛书.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 王春鹏,马玉龙,时庚戌,等编著.辽河油区油田开发实践[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上一篇:数字化增压点升级改造技术探索 下一篇:安全仪表系统在普光气田的运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