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时间:2022-10-25 10:52:06

探讨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工程造价管理是工程项目开展的重要环节,并且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影响工程造价的生产力、市场、体制、管理等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系统论述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并规划甲方今后在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应当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实践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造价;因素;问题;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在承担国家各项工程建设过程中,甲方需要面临投资规模、工程周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关系到最终的工程造价,如何控制工程造价甲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工程造价的问题也困扰着甲方,全面分析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迫切的。

二、影响企业工程造价的因素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可分为生产力因素、市场因素、体制因素、管理因素几个方面。

(一)生产力因素

市场经济对科学技术的提升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无论是原材料、设备,还是施工工艺,都有可能处于不断的变化,实现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工程建设又是与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的工作,伴随生产力水平提高,一定时期内相对的工程造价将有可能降低。在既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工程被确立后,就需要根据现行的生产力水平支付人工费、设备费、材料费、械费、措施费,另外还要缴纳利税,实现盈利。以上各项费用的绝对值都相当可观,甲方需要投入大规模的人力、物力、财力,工程费用总和可见一斑。这就决定了工程本身的造价处于比较高的起点,它是任何外界因素都不可阻挡的,也是最为客观的影响因素。

(二)市场因素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后,甲乙双方必须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完成所有的具体工作。市场因素的作用是指容易因市场经济变动而引发的工程造价变动。一方面,原材料和设备采购的价格是不确定的,受市场经济供求关系的影响,价格变动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时期,例如金融危机的突然爆发、通货膨胀的增强,都会给甲方带来采购压力。此外,劳动力成本上升也在所难免。另一方面,工程的招投标工作需要在市场竞争中完成。迫于竞争的压力,投标单位会尽量压低价格,而在实际开工后,甲方往往要接受各种原因导致的现场签证,工程造价受到影响。越是复杂的经济环境,越会对工程造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而且市场因素的风险不易控制,甲方经常对风险的抵御存在被动性。

(三)体制因素

体制因素是长期困扰甲方的问题。尽管工程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运营,计划经济体制的遗留因素对当今的工程造价仍然产生直接的影响。一般来说,甲方为控制工程造价采取定额制度,以达到工程造价在预算范围之内的目标。但是“定额”具有相对性。所谓相对性,就是指定额制度的遵循是有条件的,既在模式化的工程造价管理中,根据常规的操作流程,甲方需将工程造价控制在定额范围内。生产力提高,工程整体设计也应向更高的生产力水平看齐,以达到一定时期内降低工程造价的目标,只不过一次性投入的费用可能较高,或是反复论证的成本过高。在传统与创新的设备、原材料和工艺博弈的过程中,甲方倾向控制成本的可能性较大,所以定额制度会影响甲方,使其忽视对先进生产力的及时应用。

(四)管理因素

管理是复杂性和系统性兼具的工作,工程造价的控制存在于管理的各个环节。工程的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竣工阶段,都有可能因为管理不完善导致工程造价变动。决策阶段对原材料价格缺乏足够的预期,甲方不仅要承担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损失,更有可能面临供不应求的断货问题,进而延长工期,提高造价;设计阶段确立的图纸,在实地施工时可能会因为环境的特殊性不得不改变原有的设计,增加工艺;招标阶段对投标单位的审核是否严格影响着日后施工的顺利程度;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更是难上加难,乙方对原材料和工艺的保证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还关系着现场签证的发生;竣工阶段虽然已接近工程的尾声,但工程整体审核后的结果还有可能会引发甲乙双方之间的争议。因此,在工程全过程的每个阶段都存在着管理风险,一旦风险发生,工程造价必然会受到直接的关联。

三、企业工程造价存在的问题

影响工程造价的多种因素综合发挥作用后,其中的问题也暴露出来。工程造价的超标长期得不到控制,信息不对称时有发生,加之管理方法变革不足,工程造价管理已成为甲方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超标

甲方从决策阶段开始,先后开展对工程整体的估算、概算、预算以及最终的结算,目的是使工程造价尽可能控制在预算范围。但问题在于,每个计算阶段甲方都要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概算超过估算、预算超过概算、结算超过预算,环环超标。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程造价增加问题,因为从估算到结算,是一个从计划、实施到总结的过程,每一环都比前一环计算更加清晰、准确,更有具备说服力的依据。在这种情况下,甲方只能被动接受价格变动,而不是处于主动控制的有力位置。

(二)信息不对称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甲方在工程造价管理的各个阶段,由于重要信息掌握不足,导致工程造价超标。这是工程造价最难控制的问题,因为在一般的工程建设过程中,甲方对工程造价的计算都具备稳定的方法,工程造价计算发生的问题必然需要更多有力信息的支撑。在实质性的工程实施阶段,现有的监督管理并不是完全以甲方为主体,而是由监理方负责对乙方施工的质量进行审核,遇到必须现场签证的问题,也是由监理方和甲方、乙方共同签字确认。这其中不排除人为因素促使工程造价发生变动,但甲方并不是总处于信息对称的位置。对甲方来说,信息掌握得越是不对称,自身越是存在工程造价管理的被动。

(三)管理方法变革不足

工程造价是一个在动态工作中形成的量化指标,生产力、市场、体制、管理存在变动的风险和可能,当任何一个动态因素发生作用时,工程造价产生相应的变动。甲方若想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占据主动,只有变革现有的管理方法,削弱各种影响因素变动所发挥的作用效果,规避其可能发生的风险。长期以来,甲方对工程造价的控制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模式,缺乏动态性的与时俱进。变革不足的后果就是长期接受风险的考验,因为传统管理方法中的固有风险并不能彻底被规避,这也是工程造价问题困扰甲方的症结所在。

四、企业工程造价有效管理的举措

基于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及存在的问题,甲方应努力突破现状,积极引入创新的管理方法,才能驾驭工程造价的全面管理,获得主动位置。

(一)公估模式

建立工程造价管理的巩固模式是一项根本性的变革措施。所谓公估,就是选择有专业资质的单位,参与到工程建设之中,对工程造价实行客观、公证的评估。公估模式倡导从工程决策阶段就开始和甲方接触,服务于甲方工程的各个阶段,为甲方的决策、设计、招标、施工、结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公估人因为具备专业资质,对工程的可行性论证、先进性设计、招标分析、施工研究的经验非常丰富,可时刻协助甲方管理工程造价。公估模式绝不是对监理工作的复制,甲方一般选择长期合作的监理单位,但公估人却可以是流动和随机的,以此更显现公估模式的科学性和客观性,而且公估人贯穿于工程造价的全过程管理,在工程质量方面还可与监理方互相监督。因此,原先甲方因信息掌握不足产生的工程造价超标、信息不对称下的现场签证频频发生、甲方不参与施工现场监管等问题,在公估人的参与下,将会得到有效的改善。

(二)精细化管理

引入公估模式虽然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成本,但甲方收获的是全过程的风险协同控制和信息供给服务,工程造价的问题被触及到根基。为此,配合公估模式,甲方应在今后开展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首先,精细化管理是在工程造价的全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的基础上,将每个阶段的工作进一步细分,形成若干工程节点,将大问题化小,小问题认真处理,避免因小问题忽视而引起日后的造价变动。其次,工程造价全过程的细分应建立责任人制度,在每个节点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对造价的构成负责,提高工程各方参与者的责任性和使命感。最后,精细化管理应配合绩效评估,在评估体系中明确划分各方主体的职责,并设定不同的权重,对降低工程造价的主体给予绩效奖励;反之,如果工程造价持续超标,则可通过绩效管理的结果追究责任人。

五、总结

工程造价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其存在的问题只有通过根本性的变革,引入全面、公正、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得到彻底治理,从而推动工程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参考文献:

[1]廖礼平 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J] 企业经济

[2]魏新峰 工程造价的合理确定与控制[J] 煤炭技术

[3]项纯 国内外工程造价管理情况分析与借鉴[J] 铁道工程学报

上一篇:建筑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与成本控制的探析 下一篇:浅析室内设计与接受美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