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摇里呐喊作诗

时间:2022-10-25 10:49:31

以一张普通的流行音乐唱片标准来衡量,张悬在新专辑《神的游戏》里,无疑彻底暴露了她旋律谱写单一的弊病。相似的旋律动机与和弦走向,以及相似的缺乏起伏的呢喃和哼唱,也让整张唱片具体到单曲内容环节,都有着彼此过于纠缠的重复性。对于很多第一次聆听《神的游戏》的歌迷来讲,更是很难找到一个鲜明的记忆点。抛开在编曲上进行的细化和美化,单就歌曲本身的旋律来讲,《神的游戏》宛如一个整体,就像同一首歌。即使是陈建骐作曲的《Triste》置身其间,都因此被同化、被张悬化。

但《神的游戏》又不仅仅是一张市场化的流行音乐专辑。经历了《My Life Will……》和《亲爱的……我还不知道》的民谣曲风,以及《城市》Band Sound 十足的摇滚气质,到了这张《神的游戏》,则又被整体地贯穿了一种“后摇滚” 的味道。尤其是键盘乐器的大量运用,不仅多少改变了张悬以往吉他型创作的韵律,也从编曲的角度美化并拓展了旋律的层次感,即使没有改变大局效果,但也多少带来不同以往张悬作品的气质。

相对于越来越缺少变化的旋律创作,张悬的词作倒是反其道而行之,愈加显得从容自如和尽情。尽管还是定位于“我”的角度的直觉体验式创作,尽管同样带着文艺女青年特有的纠结和感怀,但跳跃又有点醉意的意识流,不仅让歌词里的诗意,因此呈现一种独特的神秘和玄幻感,也多了华语女唱作歌手少有的开放和豪放。而在主题上,张悬的唱作也跳脱了女性小家碧玉的敏感,或者愁肠百结的忧郁,那种人文色彩浓郁的思考、自省,与情绪放逐时的相互触碰和纠缠,也让整张专辑洋溢着一种炽热但不狂热的温度,更有了摇滚诗人式的那种叫做情怀的气质。

而张悬诗化的歌词,配搭“后摇滚”的音乐氛围,倒也算是相得益彰。原本“后摇滚”的音乐,就强调氛围的抽象和印象效果,从而打破流行歌曲传统的表意功能,并营造出一种纵深感极强的想象空间。张悬在《神的游戏》里的文字表达,恰恰就因为其中密码般的情绪符号,从而让抽象的语言和抽象的旋律融为一体。

当然诗化的歌词,同样并非为了诗歌而诗歌。以《玫瑰色的你》为代表,张悬在本张专辑中,往往有大量虚化、印象化和抽象化的诗境,来表达现实的寓意。结合到她这一年多来对于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如与“董事长”和F.I.R.共同开唱,以声援因商业过度开发导致破坏环境的“美丽湾事件”,以及对台北各大livehouse“被夜店”、被处制的抗议。没错,就是抗议。像鲍勃·迪伦(Bob Dylan)和琼·贝兹(Joan Baez)那样的抗议,也像当年罗大佑在《未来的主人翁》、《现象七十二变》和《之乎者也》中一样的抗议。将流行歌曲赋予社会的意义,承载社会的责任,这一点远比在音乐里加大吉他效果器的失真,更为摇滚。

《神的游戏》也是张悬分水岭的一张专辑。旋律敏感度的下降,无疑大幅度地削弱了张悬作品的可听度和流行性,和弦、结构的单一,更让她的创作注定会越走越窄。所幸张悬身上带着女歌手少有的血性,至少让她的作品,在思想、情怀的主题角度,还有着足够的开阔空间。而在未来的未来,如何让旋律能够与此匹配地递进,也是张悬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爱地人

《京华时报》、“腾讯音乐频道”等媒体专栏,乐评批发商。一个没有单曲传世的歌手,一个半途知难而退的DJ,一个酷爱实体书碟的藏家,一个写了十年还是乐评人的乐评人。

注 解

Band Sound就像是乐队演出或排练的现场还原。区别于录音室的修饰或者数字音效式的编曲,Band Sound突出的就是演奏和演唱本质的原生态,所以在效果上听来特别的饱满和厚实。

后摇滚(Post-Rock)也被简称为后摇。虽然没有特别明确的定义,但后摇还是和传统的摇滚乐有着一定的区别。主要表现为打破传统的歌曲创作模式,往往没有歌词也没有主唱,而只是用乐器来营造出一种类似于电影音乐的氛围感。

意识流原本是心理学范畴的一个词汇,1918年因为梅·辛克莱在评论陶罗赛·瑞恰生的小说《旅程》时,正式引入文学界。意识流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泛指注重描绘或表现人物意识流动时具体的心理状态,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重要分支,并在戏剧、小说、诗歌,甚至后来的电影、MV等形式得到经常运用。

上一篇:诺兰的把戏讨好观众 下一篇:徐海星:靠扮演红起来那人不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