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教育中的艺术

时间:2022-10-25 09:21:59

刍议教育中的艺术

教育其实就是一门艺术,我们教师就是在创造成千上万个“艺术品”――各行各业、形形的各类人才。而我们做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师,则必须掌握各种教育艺术。

艺术一:会“爱”自己的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忙引导。如果说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那么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师的原动力。只有爱学生才会去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

在教育中我常常想:人活着为了什么?无非就是展示给世人自己最光辉的一面。所以,如果一个老师总是去寻找学生的闪光点,而且让它更加耀眼。这才是一个成功的艺术师。因为你脑中已没有“朽木不可雕也”,而是在修改一幅美妙的图画,画本身就是一种美,你只是在使他们更加完美。这样你才会更加喜欢你的学生。

所以我们要会爱上自己的学生,即使这个学生再不可爱,再讨人厌,你都得从他身上找到可爱之处,并使之放大,这便是一门艺术,是每位教育者必备的最基础的教育艺术。

艺术二:教育中的逆向思维

曾有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名园丁在花圃里种植了许多有名的花朵。正当满园鲜花争奇斗艳的时候,花丛中长出了几株丑陋的小黄花。这些花虽然很小,“脖子”却伸得长长的,花开后变得毛茸茸的,风一吹飞得到处都是。园丁看到这些小花,非常烦恼,决定除掉它们。园丁用了许多种方法没能见效,这种花反而越长越多。园丁失望极了。一天,一位长者来到这名园丁身边,对他说:“我有一个好办法告诉你,你愿意试试吗?”这名园丁喜出望外,忙拜倒在长者面前说:“愿意,请先生指点!”长者说:“从现在起,你学着去爱这些你要铲除的花吧!像你培育的花一样去喜欢它们!”听了长者的话,这名园丁豁然开朗。从此,他开始精心培育这些“野花”,慢慢的,这些花在园丁眼中感到越来越漂亮了。园丁后来发现,这种花生命力特别强,种子飘到哪里都能生长;还发现这种花有药用价值,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于是,这名园丁把这种花推荐给大家种植,人们都喜欢上了这种花。这花就是蒲公英。

而我所教的班级里,有哪个班没有这样的“蒲公英”。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十年前我带的五年级的一个男孩子,情况非常特殊,班里十七个男孩子有十三个整天都围着他转,而他总是带着这些男孩子去做坏事,不是上课带头让班里的男孩子和老师做对,就是带领男孩子去欺负别班的女生,有时甚至教唆男生打群架,让老师们头痛不已。当时我刚接这个班,于是天天苦口婆心地找他谈话,叫他不要带头干坏事了,也命令别的男生不要跟他玩了,可两个月过去了,却一点起色都没有,情况反而更糟糕,有一次他竟然叫我们班的男生带刀具、钢管要和五1班的男生单挑,幸亏及时发现,没让事情发生,但也把我吓得不轻。

偶然中我看到了关于“蒲公英”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深思:既然我没办法隔离他和男生们的交往,也没办法制止那些男生围在他的周围转,那我倒不如反过来思考,全班那么多的男生都喜欢跟着他,说明他有极强的凝聚力,我为何不把这种凝聚力转化成正能量的?于是我改变以往的做法,不再制止,不再批评,而是肯定他身上有一种难得的魅力,这种魅力把我们班里大多男生都吸引到他的身边,他太了不起啦!说得他很是得意,我又趁热打铁:“你想不想让更多的甚至是别班的同学也崇拜你呢?”见他点头,我又说:“如果你带领我们班的男生去帮助别人或在校园里些做好事,我保证崇拜你的人会越来越多,到那时你的魅力会更大,你愿意试试看吗?”他说愿意。

此后,只要他带领我班的男生做好事的,我都在班上表扬他,有时他带领我班的男生为学校做好事的,我还让学校领导在大会上表扬他。从此,他好像变了一个人,常常带领我班的男生帮学校搬石头、搬石沙(当时学校正在建设中)。此后,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育不正如故事中的那位园丁培育“蒲公英”吗?当我们无法铲除“蒲公英”(孩子身上的不良行为)时,我们就要改变一种做法,采用逆向的思维方式,让孩子身上的负能量转化为正能量,这也是一种教育艺术。

艺术三:学会“对症下药”

教育也如医生行医治病,下药前必须找出病症所在,找准了则药到病除,否则再好的药也是枉然,教育学生也要学会“对症下药”。

我碰到一个这样的小男孩,在班里算是个子最小的了,可是想不到他却老爱欺负人,常常有女孩子来告状说他又打人了,有几次甚至和班里个子最高的那个男孩子打架!不仅如此,他还喜欢把别人的东西占为己有或是把同学的东起来,当看到别人找不到东西着急的样子后他就开心地笑了。有时他还搞些恶作剧,把剩饭倒到别人的笔盒里去!我每次都找他进行教育,他的认错态度也很好,但第二天老毛病又犯了。听学前班的老师说,这个孩子读学前班时就特别捣蛋,让老师头痛不已。我想:难道就这样让他胡闹下去吗?这样孩子的前途也许就此毁了,同时也给班里造成不良影响并埋下了安全隐患。

我不得不重新思考:这孩子为何反复教育却无济于事?到底症结何在?于是我向他的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原来他父母工作忙,从小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特别宠他,对他可谓是有求必应,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有时还会对爷爷拳打脚踢;平时在家和爷爷玩时,任意拍打爷爷的头,扯扯爷爷的头发,搞些恶作剧等等,不管他做得对不对,爷爷都不会生气,因而养成了他唯我独尊、任性、不知谦让、不知区分对错、不知道尊重老人、以搞恶作剧为乐等不良习惯。知道症结所在后,我首先让他的家长知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家庭教育的一些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再找这个孩子谈心,了解他每次打人时或搞恶作剧时他是怎么想的,帮助他分析自己的行为错在哪里,还让他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则先尊重别人”的道理,教他如何分辨是非。因为是“对症下药”,所以这个孩子惭惭地改掉了打人、乱拿别人的东西等一些坏习惯。可见教育孩子方法好不一定就能教好,而是重在能否找准“病症”,只要是找准了“病症”,那必然是“药到病除”,否则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

一个优秀的艺术师必须掌握各种艺术技巧,才能创造出具有灵气的艺术品,而作为一名特殊的艺术师――教师,更是需要潜心去掌握各种各样的教育艺术,才能教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上一篇:体验是实现德育无痕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浅谈走出多媒体技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