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要点的探微

时间:2022-10-25 09:11:20

对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要点的探微

摘要:为了减轻和防范变形缝问题,从材料膨胀变形、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者地震等其他潜在性因素上加大对其研究和探讨,以确保变形缝施工合理有效。本文根据笔者工作实践,对变形缝常见分类及特点、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建筑 工程 变形缝 施工

中图分类号:TS958文献标识码: A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阶段,特别是先进技术的应用更加深入,给建筑施工高技术、严管理、精专业发展注人了活力。变形缝技术作为重要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随着高层建筑规模的日益扩大,对于变形缝技术的处理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诱发各类安全隐患,从而影响建筑物的施工质量目标。

1.变形缝常见分类及特点

1.1对建筑物伸缩缝的应用分析

伸缩缝是建筑物施工中的重要部分,通常也称为温度缝,其目标是为了在建筑物温度发生变化时能够免受因建筑材料自身的热膨胀性质而造成对建筑物的破坏,其作用尤其关键。而在建筑物施工中对伸缩缝的设置上,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科学选择适当间距、适当尺寸的伸缩缝来满足建筑实际需要,如在具体施工中,将伸缩缝的间距通常保持在60m,而伸缩缝的宽度约在20-30mm之间,由此来确保建筑构件能够在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保障建筑结构的安全。

一般建筑施工时采用的混凝土普遍具有很强的热胀冷缩特性,而施工人员正是借助它的这种特性达到凝固的目的,不过这种效应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当混凝土受到温差变化影响时便会出现变形,一旦出现变形的力受到约束力影响时,还会产生应力,通常这种由于温度形成的应力破坏常出现于建筑底部与顶部,这就是高层建筑底部与顶部常有应力差裂痕出现的原因所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情况下采用设置两墙或者两柱的构造,断开建筑物顶面和基础之间的构造,从而能够形成独立的温度变化区段。

1.2对建筑物沉降缝的应用分析

建筑物是基于一定基层土质基础上的,而对于不同土质环境来说,由于建筑物高度、结构、以及荷载存在较大差异,对建筑物自身的不均匀沉降影响也不同,而一旦出现严重的位移现象,都严重威胁到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沉降缝的设置,从而能够有效避免因不均匀沉降或位移造成的工程危害,如设置一定的垂直缝,结合建筑结构特征,按照不同刚度要求来分成若干独立的部分,从而有效遏制建筑物的自由沉降。需要说明的,沉降缝与伸缩缝是不同的,沉降缝主要是针对建筑设计需要,来实现对建筑物基础及其屋顶构件进行全部断开,而伸缩缝主要是防范水平方向的涨缩,同时,沉降缝的宽度变化需要依据建筑地基实际和建筑高度来动态设置。

1.3对建筑防震缝的应用分析

防震缝是根据建筑物的抗震标准和需要,从建筑结构上对形体复杂、不规则的建筑物进行划分成形体简单、结构规则的建筑物,以满足防震抗震需要。随着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同,对于防震缝的设置上也有不同要求,通常情况下,防震缝的高侧多采用双墙和双柱的建造模式,从建筑物基础面沿建筑物的全高设置,并需要从建筑物的基础与顶面进行断开,贯穿于建筑物的全高,其尺寸设置上保持在50-100mm之间,对于防震缝两侧的独立单元,要从建筑结构形体上保持刚度的均匀性。

为了确保提高建筑物的防震系数,需要设置防震缝。但是要注意以下情况。(l)防震缝要沿着房屋的整个高度来设置,在达到地基的几层,可以忽略不去设置,但是有必要在防震的基础上加强构造和连接。(助抵制使用牛腿托梁的方式来设置防震缝,这是因为牛腿和顶梁的结合处是地震断裂的最敏感的地带,对防震起不到丝毫的作用。(3)不设置抗震缝的时候,采用最合理最优化的平面布置!在建筑物的体型比较复杂的时候,要采取的措施是加强主体结构,保证主体结构的强度,就可以很好的做到整体建筑的坚固程度。抖)不设置防震缝的时候,要对建筑进行精确的抗震分析,判定建筑中最易受损的部位,采取合理的措施,来加强抗震能力,例如增加肢体建筑的部位的配筋的数量。

2对于建筑工程变形缝施工技术要点探讨

在建筑工程施工建设工程中,变形缝的应用十分普遍,而为了确保建筑物的整体立面效果,在变形缝的位置选择上,要结合工程实际,在不影响建筑物正常使用的前提下,确保最大化的资源利用率。因此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对于变形缝施工技术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2.1对建筑物伸缩缝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基础性材料,也是常用的材料之一,而混凝土自身因热胀冷缩的特点,需要从施工中给予有效的避免。鉴于此,在建筑物施工中,通过设置两墙或者两柱的构造,断开建筑物顶面和基础之间的构造,从而能够形成独立的温度变化区段,以避免温度变化造成的变形危害。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对于伸缩缝的设置上如果不当,还能诱发更多的不良效应,为此,在施工技术和方法上主要从以下几点来着手:一是对于连接建筑物顶层、山墙和内纵墙之间的部分,通过增加配筋的方式,如优化配筋的分布来增强建筑物受温度变化的破坏;二是对于温度应力变化问题,可以从隔热材料的应用和设置上来形成通风效果,以减少建筑物构造自身伸缩的影响;三是对于可以预测到的建筑物裂缝,通过人工方式来断开建筑物的局部构筑件,从而将裂缝破坏的影响进行转移,减少对整个建筑结构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工断裂缝的设置上要在控制的有限的范围内,通常不大于lOm;四是对于建筑顶部和底部之间的温差过大问题,可以在建筑局部设置伸缩缝,从位置上要设置合理,并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

2.2对建筑物沉降缝施工技术要求

在建筑物沉降缝设置上,需要考虑到建筑物地下室的设计需要,特别是避免因沉降缝的设置而影响地下室的自身结构,因此从施工上要避免出现沉降差问题:一是可以对支撑桩设立在基岩上,以确保沉降量的控制,对于地基材料选择,要求多以密度大、压缩性小的材料,对于掩土时要避免封土裂隙;二是从主楼和裙房的施工来看,应该分开施工,并先从主体施工,主体完工后再实施裙房施工,这样可以有效避免二者之间的沉降影响;三是在裙房施工中,可以将裙房建在支撑作用较弱的悬挑上,以确保裙房和建筑主体部分的沉降基本一致;四是为避免整体建筑的承压失衡,尽量避免在两建筑之间设置支梁。

高层建筑群房屋配置过程中,常会在其周边设置适量裙房,由于裙房与主体高层建筑物之间存在很大的高差,便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重力差。建筑物在设置沉降缝时必须考虑到高层建筑的地下室设计,因为地下室容易给沉降缝的设置带来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难题,应该采用施工的新技术来解决沉降差的问题。(l)为了减少沉降量,降低沉降差,应该将支撑桩设立在基岩上。选择密度大、压缩性小的地基,确保掩土时减少封土的缝隙。(2)主楼和裙房地基地质和埋深程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应该分开施工,先进行建筑主体部分的施工,主体部分完工后再进行裙房的施工,这样做能够是二者之间的沉降无限接近。(3)将裙房建在支撑作用较弱的悬挑上,确保裙房和建筑主体部分的沉降基本达到一致。抖)为了避免整体建筑的承压失衡,不应在独立沉降的两部分建筑之间设置支梁。

2.3对建筑物防震缝施工技术要求

防震缝的设置是结合建筑物的抗震级数和需要,从施工强度、施工高度、施工质量等方面来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其主要措施有:一是防震缝要结合建筑高度来设置,并加大构造和连接;二是对于牛腿和顶梁的结合处,要尽量减少牛腿托梁方式;三是对于复杂的建筑体型,要加大对主体结构的防震级别,以确保整个建筑的坚固度;四是对建筑结构中易受损部位加大抗震分析,以增强抗震能力。

3结语

建筑裂缝是建筑物施工的关键问题,也是提升建筑质量、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的关键。为此,从建筑变形缝的形成机理和改进技术上不断探索,重点从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的优化上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以确保建筑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靳中辉.探讨建筑物变形缝的种类及设置方法田.科技与企业,2012,(06).

[2]付海波.浅谈建筑物变形缝的种类及设置方法u].科技传播,2010,(24).

上一篇:浅谈传统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途经 下一篇: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施工企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