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菜的门道——锅烧肘子/探寻敦煌

时间:2022-10-25 08:13:34

点菜的门道——锅烧肘子

文/赵一山

“锅烧”是一种先把大件原料蒸、卤之后浇上调料汁再炸的烹调方法。肘子个体较大,出肉率高,肥瘦适当,最适宜“吃肉一族”,是餐桌上的大件。

[妙手成菜]锅烧肘子选脱骨的猪前肘,先在锅里用开水煮透,捞出后切成半寸厚的大片,皮朝下摆放在碗里,加调料,上屉蒸1小时左右。用鸡蛋、酱油、盐、料酒和淀粉调成糊,均匀地抹在整个肘子上,然后下油锅炸。一直炸到肘子外皮变成金黄色,油不再响即已炸熟。出锅后切块,在盘内码成马鞍形,趁热撒上花椒面即成菜。

这个菜做起来比较费事,哪道环节不到位都直接影响成品质量。特别是最后炸的时候,因为是带调味糊炸,既不能炸散了又要防止粘底煳锅,还要把里面炸透,其中的一些操作技巧对厨师是个挑战。成功的门道在“三个透”,煮透、蒸透、炸透。煮透是为了“走油”,以防肥腻。蒸透是让肘子皮糯软利口。炸透是让肘子外焦里香,不窝水。

[品尝要点]分口感、味道两方面。

*口感:瘦肉不柴,肥肉不腻,外焦里嫩,香酥利口。

*味道:醇香滋润。配大葱丝和甜面酱,用荷叶饼夹着吃,很有北京烤鸭的感觉。

[消费支招]锅烧肘子是鲁菜的传统菜,但现在配料和做法都有创新,有香辣口味的,有孜然口味的。有兴趣也可以尝一下。

肘子个不大,适合人不太多的便宴,每人一两片便可吃完,价钱也不太贵。如果不喜欢大葱,可以换成黄瓜条。还可以夹泡菜,口味独特。

[健康叮咛]肘子虽然看起来肥,但是做好了却并不腻。肉皮是最好的胶原蛋白来源,既有营养又可美容,是一种功能食品。

[推荐程度]***

探寻敦煌

文/李颖

有人说,敦煌不仅仅是一个地理名词,更是一个精神坐标、一处文化高地。因为它铭刻了太多的民族文化的记忆。背起行囊,装载着太多的问题,我千里迢迢,来敦煌寻找答案。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于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这里全年日照充足、干燥少雨。石窟南北长 1600余米,上下共五层,最高处达50米。现存洞窟492个,壁画 45000余平方米,彩塑2415身,飞天塑像4000余身。莫高窟最初开凿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元代(公元1368年)基本结束,其间经过连续近千年的不断开凿,使得莫高窟成为集各时期建筑、石刻、壁画、彩塑艺术为一体的世界上规模最庞大、内容最丰富、历史最悠久的佛教艺术宝库。

历来沙漠与清泉难以共存。但在鸣沙山中,却能看到沙漠与清泉相伴为邻的奇景,这就是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月牙泉像是初五的一弯新月,落在黄沙里。泉水清凉澄明、味美甘甜。月牙泉在沙山的怀抱中娴静地躺了几千年,虽常常受到狂风暴沙的袭击,却依然碧波荡漾。

月牙泉边,白杨亭亭玉立,垂柳舞带飘丝,丛丛芦苇摇曳,野鸟成双飞翔。月牙泉最早的记载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河西有沙角山,峰愕危峻,逾于石山,其沙粒粗色黄,有如干躇。又山之阳有一泉,云是沙井,绵历千古,沙不填之。”这里所记“沙井”便指今日月牙泉。自此之后,关于月牙泉的记载便屡见史籍,并与鸣沙山紧密地连在一起。

月牙泉、鸣沙山,就这样,厮守了千年。

上一篇:老年十忌/有趣老人更长寿 下一篇:饮食与成语——[前庭悬鱼]/中华名人一壶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