尴尬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时间:2022-10-25 07:46:00

尴尬的《商标注册试办章程》

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作为中国第一部商标法规诞生,它确定由海关“兼办商标挂号”。19年后,终以尴尬谢幕。

鸦片战争前,我国商业发展极其缓慢,没有任何商标保护措施。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纷纷要求清政府保护洋商商标不受侵犯和仿冒,这引发了晚清、民国时期海关兼办商标注册的一段历史。

1902年9月5日,中英签订《续订通商行船条约》(即《马凯条约》)16款,其中第7款规定中英两国有相互保护贸易牌号的责任,明确由清政府南、北洋大臣在各管辖境内设立牌号注册局,由海关负责管理。

这是我国政府有史以来第一次和外国政府签订的相互保护、防止假冒贸易牌号的条文。此后,清政府被迫分别与美国、日本和葡萄牙等国补订通商条约,给予这些国家与英国同等的、包括保护商标等在内的通商权力和利益。

1903年7月,清政府设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门管理商务活动的机构――商部,并计划在商部内筹设商标注册局,同时开始准备履行中外签订的保护商标的法律条文。同年9月9日,清政府外务部向海关总税务司发文:请海关总税务司转南、北洋通商大臣,按照中英《续订通商行船条约》第7款中要求在各自辖区内设立牌号注册局,并由海关进行管理,同时要求沿海各口岸保护英商贸易牌号。

随后,海关总税务司复函外务部:设立牌号注册局,由南、北洋通商大臣研究决定;而各国外商呈明牌号注册的办理程序、缴费数额等,由外务部和总税务司协商解决。10月31日,商务部咨文外务部函请总税务司,要求帮助草拟商标注册章程。

1904年2月2日,总税务司复函外务部:已将拟订牌号注册章程任务交由海关副总税务司裴式楷(总税务司赫德的妻弟)办理。两个月后,裴式楷等拟订了《商牌挂号章程》13条。这是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的原始稿。

由于《商牌挂号章程》13条带有浓厚的殖民主义色彩,完全只顾及英商的利益,对华人所创立、使用的牌号、商标根本未纳入注册、保护的范围,一经公布后马上引起了国人的强烈反对。3月8日,总税务司赫德向外务部呈文,申报了详细的修改补充意见,增加了对华商和华商挂号的商标进行保护的内容,但仍存在不平等、歧视性的条文。3月20日,清政府商部咨文外务部,要求将起草商标法规的各事项工作改归由商部办理。4月30日,商部再次函请外务部转请海关总税务司,将已修订的《商牌挂号章程》14条抄录给商部,为制订一部内容完备的商标法规作参考。商部初步审定后认为:原先由裴式楷起草拟订及赫德修改的《商牌挂号章程》基本可行,但需作一定修改。之后,商部向外务部咨文,要求帮助收集外国业已实行的商标法令,并译成中文作参考,同时又将英国大使代拟的各条作详细比较,在原有《商牌挂号章程》的基础之上重新作了修改,这样最后确定为《商标注册试办章程》28条、《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即实施细则)23条。1904年8月4日,由光绪皇帝钦定颁布,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商标法规。

《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第2条规定:商部设立注册局一所,专办注册事务。津沪两地海关作为商标挂号分局,以便挂号者就近呈请。第3条规定:凡呈请注册者,可直接呈送注册局或由挂号分局转递,明确了海关代办商标注册的任务。但由于英、德、意等各国驻华大使因各国之间的利害关系不同,对这部《商标注册试办章程》持有很多不同意见,并纷纷提出抗议要求进行修改。因此,这部商标法规的大部分内容都暂缓施行,注册局亦未设立。但津海关、江海关还是设立了商标挂号分局,如期于1904年9月15日正式受理中外厂商商标挂号。1906年和1907年,分别由商部和农工商部组织专家对章程进行修订,但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均中途夭折。

从1904年8月至1923年5月,由于注册局始终没有成立,海关商标挂号分局共受理30000多件商标挂号案卷,只能办理发放登记表、收费和发照等事宜,无法对章程进行最后的核准注册。

1923年5月4日,北洋政府制定、颁布了我国商标史上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商标法律――《商标法》,由新成立的农商部商标局对外第一号《商标局布告》,指出:由天津、上海两关商标挂号分局分别受理的各国厂商商标挂号,因没有经过核准,实际并未取得商标专用权,不受法律保护。各国厂商商标,如需取得商标专用权,需在商标局重新办理商标注册手续。至此,在中国商标注册史上横跨两个朝代、延续了约20年的海关兼办商标挂号制度终告结束。

上一篇:在产业转移中崛起 下一篇:汽车出口“障碍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