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云+内建筑

时间:2022-10-25 07:24:52

孙云+内建筑

日久生情,如说天长或可日久,孙夫人东方月文字:“昨天,在教会结束服侍,一个人去看了陈可辛电影《合伙人》。边看边想,云和雷岂不是当结伴来看么。每当青春的闪念从四面八方袭来,就想起第一次在十字路口的粗菜馆,随云一起结识玉树临风的雷公子。这个十年,一起学会了人群,于我,也学习了另外的事物,比如:生命太短,没时间多愁善感。今天只是永恒中的一个日子。然而,我依旧为短暂今生的每一段美丽同行而喝彩,为工地上玉树临风的两个身影感动,为他们依旧年轻、健壮、性感,并且满怀梦想……为我们在知天命的途中渐渐懂得最重要的是什么,为我们终于接受了自己的限度并坦然握住了彼此扶持的手……今生我和雷做了同一个聪明的选择,就是:和孙云在一起。”

昨夜,缤纷饶江宏来让我为孙云专题码些文字,沈怎是坐定苦熬之人?但以编辑之心度君子之腹,谁人可写出更准确的内建筑与云?责无旁贷,认真了事?又摘一段为内建筑十年写的孙云的片语,叙述一下前世关于云:

我与孙云两人出身不同,经历各异,建筑与舞美好象如数学与化学(家父是数学老师,家母是化学老师),而结果是儿子学了设计,内建筑也如是。零二年杂志采访孙云做的观复会所,幽雅清淡,每一景每一境呈现画面感,灯光气氛恍若隔世,或许闻到山人出没的气息,而我正在偷梁换柱,沉醉在解构之中。交流、影响、认知、默契,相互靠近,零三年后,内建筑的应对是什么?刺激的手法是诱人的,记得阿里巴巴首役,鲁迅如斗士般的切削空间,那时的工艺,低技和材料的错用是王道,此类方式一直沿用到中邦、光线,久了再high的药也有抗性,而内建筑的主创们也由靠近走向差异,孙云在我处学会_了简单、我在孙云处学会了意境。高蓓在一次演讲中说:“我觉得在当下,做一个好设计并不难,网络、杂志上抄一抄,有些灵性,定能产生一个看上去还不错的设计,内建筑走过十年,该要去思考一下,如何应对自身风格的疲倦,我们可以是变色龙,我们可以去换不同的表皮,但什么是发自内心的?不知不觉夜又深了,或许该放个大假,让自己的热情又回来,因为需应对的不是市场,应对的不是方法,是自己,建构一颗赤诚而坚定的心。”

孙云为人

云是完美的人,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我常与朋友说云是真诚、木讷、睿智、有江南才子遗风的,或是耶稣式的救世主,或是鲁班式的匠人,或有柳下惠式的清淡,但这些都是飘渺的,不见血肉的。我眼中的云见如下文字:

“我与鲁迅:今年是我与孙云锡婚纪念,关系成为金属就相对稳定。十二年前,好友小蓓说‘我介绍如你般的人认识’,古城西安见到了双旗镇刀客里的人儿。首面:儒雅、谦和,内心坚定。后回杭与夫人请我一聚,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可能一见钟情大多在转瞬间发生的吧。小河山项目,云力荐我参与,终成秦晋之好,之后会阿里、战中邦、取光线、见外婆,一路走来,甘苦自知。与基督徒走一生是温暖的,‘云在月之后’一定有共鸣?十年了不细想,走的是青春,来的是可以共担风雨的人,东方月说‘孙云在这张照片里像鲁迅’让我们一起直面下一个十年、如斗士如兄弟如相濡以沫的夫妻,前行,上帝做证。”

孙云处事

常言旁观事清,今晨宋微建兄发来文字摘录如下:

一不留心“内建筑”十年了,沈孙二人没啥改变。孙,笃悠悠的,专注的大眼睛,望过来,你不好意思眨眼。沈,语速惊人,妙语连珠,不逊德语,飘飘然却很专一,连买两辆百万陆虎都不生厌。不知道沈,孙的活法,沈常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也是工作,就是这个道理吧。见不到他们的苦和累,“内建筑”却红火,作品始终常见常新,沈孙印象中稀稀拉拉的。这让我想起当兵的一句名言“稀拉兵,打胜仗!”这是89年对越南战的总结,稀拉兵是城市兵的外号,就是行动E有点玩世不恭,但是做事有思想用智慧。在越南战场死的都是新兵和农村兵,他们可能是看英雄的电影太多了,勇猛却无机智,摆起英雄的架势,端起冲锋枪就冲,结果一个个倒下,白白送死。稀拉兵呢?东躲,诡计多端,装死,躲猫猫什么都干,打仗,他们常胜。沈孙二人就是“稀拉兵”。中国人的“法无定法”就是这个意思。坡曾用赤墨画竹,学生曰:世间岂有赤竹?苏轼曰:世间岂有墨竹。中国绘画中的称为“萧散”的概念很重要。就是要能用“放下”的心境去创作,让自己常常处于一种归零的状态,不“着相”。保有足够的空间才能吐故纳新、聚集能量。“内建筑”十年的成绩证明,这样做是对的。让我感慨良多,孙云与内建筑的设计以高深的“墨竹”示人,实也在做着商业的事,性情相近,努力着、积蓄着,看似不经意的信手捻来,唁处背后苦读、凿壁偷光,洒脱是种痛苦,有时也有的尴尬。

三人行必有一“失”,合伙人有离才有合,食烟火、是凡人。自然生长的工作室有以下文字。

碎片A——关于助手记得零三年内建筑初创,我们加员工一共八人,立了面墙,把他们照片粘在墙上,世间有聚有散,让我永远记住你的影。助手即帮助的手,我与云身边有两个跟了我们十多年的设计师Y与W,好助手的标准如他们实践后的总结,形成了文字。

“1、凡事第一反应:找方法,而不是找借口,2、写下来,不要太依靠脑袋记忆:3、每天提前15分钟上班,推迟30分钟下班;4、格守诚信,说到做到;5、每天必须进步一点点:6、每天在下班前15分钟的时间做一天的整理工作”。

而如今Y已经成家成熟,内建筑不可缺的骨干,而W在公司最艰难的时候病逝,他帮助我与孙完成了很多重要项目,包括世博中国馆,阿里巴巴总部,外婆家的万象、湖滨店。再次引用清明前的怀念文字:“第一次见到W约在2002年,我三十二他二十二,腼腆真诚,不善言辞,可能当初我也是,匆匆一面,但可看出他对设计的喜爱。2003年开始了内建筑的工作,是最早的门个人之一,中间的日子踏实地每天度过,内建筑也在大家的努力下成型成长。2011年W生病,我不是个文字工作者,敏感的内心少有触碰,想念不知如何下笔怀念他,如我不知如何下笔怀念所有逝去的人,但清明到了,想念他了,记录下来。翻开W以前日常互通的短信,把最后的文字发在我的空间里,微信如日记,白底黑字是为了真的老去,帮助回忆W:‘沈老师,对我个人而言学习成长和人生大事都是在公司里完成的,虽身体上遇到疾病,能力也微小,但是只要内建筑需要我做任何力所能及的事,我会尽我所能去做……’助手,人在凡间,互施援手,互为助手,他们帮了我们,我们助了他们,感恩,内建筑有你们。”

碎片B——话说内建筑已然成立十周年,坊问关于雷、云的传说甚多,而‘内’人的流言甚少值此十周年之际,不如揭开了盖头,说说亮话,让传闻来得更猛烈些。

来内建筑前对内建筑的印象是什么?

黄峥祥:内建筑是一个国际化的设计平台,一个由两位中国顶级的设计大师带领的设计团队,这就是我对内建筑最初的印象。

吴海:内建筑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公司的名字。一个人在门内,一个人在门外,故称之为“内”。

徐凡超:那时的我比较青涩,还在一个其它设计师的工作室工作学习,有事没事地翻阅了一些设计作品集。记得湖滨外婆家那不一而就的设计深深地吸引了我。

内建筑究竟是什么?

陈伟:我的脑海里有一条50号公路,人烟稀少荒草丛生。内建筑是一个导航仪,行走在这条路上不会迷失方向。

王玲:每个人都有一个工作的舞台,这个舞台既是他不断汲取知识、锻炼能力的恩师,也是与他一同奋斗,一同成长的伙伴,我的舞台就是——内建筑。

曾焕东:内建筑是个锻炼员工个人能力的地方,更是辅助个人成长的地方。

章振云:如果大学是我的第一个起点,那么内建筑就是我人生的第二个起点。

内建筑里有什么?

邵国杰:潘工,黄总,小错,MC,张工,刚哥,秀才,阿伟,雷公子……

旧砖墙,水池,钢架楼梯,管道,照片墙,石狮子壁炉,生锈的铁门……

鱼在水里游,猫在喝鱼汤……

王玲:这里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着我怎样去做人、做事-

黄峥祥:对我言传身教的老师们,因为你们的影响,我才会变得更加成熟,因为你们的影响,我对设计才会有自己的理解与坚持!

喜欢内建筑的理由?

雷健:设计师应当训练自身的视觉敏锐度,在内建筑有一种训练法则叫“凹造型”,这项法则在内建筑被普遍运用且理所当然。可以从每天出门前半小时开始做起。如何选择一套最适合当天场合又有创意的组合,往往是自我训练反应能力最简单的方法。至于其它理由,我想留在下一个十年再公开。

王路:我个人是很喜欢现在这个工作环境,大家坐在一起,距离感没有那么大,而且公司每年带大家出去旅游,真的可以增长不少的见识。

韩秀才,纵观公司项目,多数比较有创新力、有趣好玩且工作方式比较灵活、自由,非常喜欢公司的这些特点。

葛建伟:在最平淡的时候,在最没有方向感的时候,在最寂寞的时候,是内建筑的老师和亲爱的同事们感动了我,内心变得温暖。

陈永涨:内建筑人的简单、快乐、和睦、激情的工作环境,让我快乐的工作着;具有敏锐洞察力和丰富历练的内建筑人,让我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

陈泓锬:内建筑的前辈都很好相处,一点也没有外面的勾心斗角。

在内建筑改变了什么?

刘欣耘:曾经那个迷茫的“放空人”如今变成一个目标明确、充实开心的有志青年。

陈洁:我从一个大学刚毕业的实习生变成公司的正式一份子。我开始明白,一个好的员工需要富有更多的责任感,而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学习的东西更是多而繁杂。

陈泓锬:我终于完成了从学生到员工的身份蜕变。内建筑的工作形态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项目。进入内建筑后,学会了积极进取的态度,这样才能多积累经验,多提高,要有团队精神。

曾焕东:我感觉专业知识提高很多。

徐凡超:从简单的角度看问题,打破之前呆板的套框模式;打开自己的眼界,更灵活地处理事情。

吴海:为了画图而画图是痛苦的,但为了享受而画图是快乐的。

王玲:公司带给我的成长,不仅仅是对业务能力上的提高,更是一种在社会中生存的理念。

葛建伟:从满脸的青涩到成家,到为人父,转眼间已在内建筑工作了七年,从懵懂到成熟,到稳重,在内建筑得到了洗礼。

张炎靖:我从一个懵懂无知的职场菜鸟到一名设计人员,我和内建筑一起走过了人生最美好十年。

今天的文字,沈用了一小时,东拼西凑,指桑赞槐,与云对视,顿觉虚空得不好意思,碎片需要意念拼贴,读者窥一斑现全貌、云是真实呢?真实呢还是真实呢?我也模糊了,如朱自清笔下我脑中鲁迅的背影。

上一篇:室内新风景 下一篇:60后艺术的价值访谈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