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红藤汤治疗慢性盆腔炎65例

时间:2022-10-25 07:10:58

关键词 红藤汤 慢性盆腔炎 中医药疗法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7.207

盆腔炎指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囊肿、盆腔腹膜炎。而慢性盆腔炎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但也可无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输卵管炎[1]。中医散见于“腹痛”、“带下病”、“瘕癖”、“月经不调”和“不孕症”等各篇中,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疗程长,病情缠绵难愈,且容易复发,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几年,用自拟红藤汤治疗患者65例,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65例,年龄25~46岁,平均29岁;疗程1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经妇科检查和B超检测确诊。

症状与体征:慢性盆腔炎的主要特点是小腹痛甚,腰酸胀痛,经前或经后加重,伴阴道或坠痛,经前胀痛,劳累、久站和后加重,小腹压痛,可扪及条索状包块,月经过频或经量增多,带下量多色黄,舌质黯或有瘀点,脉弦紧或涩。妇科检查:子宫多后倾,增大。B超示:附件炎性包块,后穹隆与直肠陷凹有不同程度的积液。

疗效判断标准:①痊愈: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妇科检查有明显改善;③有效:症状、体征及检查均有减轻;④无效:治疗后无改善[2]。

治疗方法:根据以上症候特点,病机当属气滞血瘀、湿热蕴毒,治疗以行气活血止痛为主,佐以清利湿热解毒。自拟红藤汤组方:红藤30g,败草30g,当归20g,丹参15g,延胡索15g,赤芍12g,三棱10g,香附10g,台乌10g,红花6g,甘草6g,日1剂,加水煎沸15分钟,过滤取液,再加水煎20分钟,滤过去渣,两次滤液对匀约500ml,分早晚2次服。如制成丸剂,10~15g/次,3次/日,温开水送下。月经干净后开始服药(子宫内膜炎患者经前可服药),12天1个疗程。随症加减,如腰痛加杜仲、狗脊、巴戟天、桑寄生、川断、女贞子、旱莲草等药,腹痛较甚加川楝子。月经量多加阿胶,带下量多加苍术。腹部包块坚而不散加炮山甲、莪术,腹痛拒按,体温38℃以上加金银花、蒲公英以清热解毒。以上病例均配合中药灌肠:蒲公英20g,败酱草20g,三棱15g,莪术15g,牛膝10g,红藤30g。水煎取汁400ml,分两天灌肠,药液温度保持在40℃。

结 果

在治疗的65例患者中,经随访2年以上符合治愈标准57例,症状与体征减轻6例,无效2例。

讨 论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盆腔腹膜的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紊乱、白带增多、腰腹疼痛及不孕等,如已形成慢性附件炎,则可触及肿块。症状主要有:①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可有低热,易感疲劳。病程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有神经衰弱症状。②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黏连以及盆腔充血,可引起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月经前后加剧。③由于盆腔瘀血,患者可有月经增多,卵巢功能损害可有月经失调,输卵管黏连阻塞时可致不孕。因为与卵子的结合是需要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到达子宫内需要过关斩将,层层筛选,不论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如果出现着床位置错误,也会导致宫外孕。通常采用中药综合疗法进行治疗,中药综合疗法包括中药妇炎丸口服、中药静滴、中药灌肠、针灸治疗,腹部穴位外敷药袋,阴道纳药,熏洗等,另外还可以配合中药的热敷和离子导入。在我国,由于个人卫生条件以及医疗条件的限制,或在妇科小手术和计划生育手术中无菌操作观念淡漠,加之广泛应用宫内节育器时患者不注意个人卫生等原因,使盆腔炎的发病率很高。

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盆腔炎(亦可无急性病史)失治误治、耐药或体质较差,致病程迁延难愈而成。常因大肠杆菌感染,少数因支原体或衣原体感染。其诊断主要依靠询问病史,参合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亦周身不适,精神不振,腰部酸痛,下腹部坠胀,钝痛,在劳累、后及月经前后加剧,月经失调,白带增多,多继发不孕。中医病机为气滞血瘀、湿热蕴毒,治以行气活血止痛、清利湿热解毒。自拟红藤汤中以丹参、赤芍、当归、红花活血化瘀,香附、元胡、乌药疏肝理气、散瘀止痛。三棱、莪术消瘀散结,怀牛膝补肾强腰、活血下气,红藤、败酱草、蒲公英清热解毒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凑解毒除湿、行气止痛与化瘀消坚之效。内外法同施,选药精当,故疗效满意。肾居下焦,为“元气之根,水火之宅”,是人生之根本,也是冲任胞宫之根本,肾虚可使妇女冲任损伤,临床出现腰痛头晕,皆肾虚之候,故在治疗中可酌选加狗脊、巴戟天、桑寄生、川断、女贞子、旱莲草等药,以温阳益精、强腰壮骨,大补人身元气,扶正祛邪,不但能促使炎症消散加快,明显减轻腰背痛楚不适症状,还能提高抗病能力,大大缩短了用药时间,提高了疗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补肾药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内分泌环境。

治疗重在活血化瘀:慢性盆腔炎常因气血瘀滞而形成瘕癖,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而散之,留者攻之”的治则,对病史短暂者,可选用三棱、莪术等破血之品;对有半年以上较长病史者,还可选用地鳖虫等虫类药搜剔逐血、破坚消瘕,使包块消散。唐容川《血证论》云:“血者阴之质也,随气运行,气盛则血充,气衰则血竭,气着则血滞,气升则血腾”,故在用活血、破血、逐血药的同时,加入有“气病之总司”称号的香附,是行之有效的。

综上所述,中医药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一定的优势,体现了中医治疗的整体观念特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有待在理论研究、药物选择、剂型改革等方面进一步加以优化,以更好更快地为病患者服务,加快中医药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68-274.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1993:250-255.

上一篇:归脾汤化裁治疗崩漏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慢性盆腔炎综合治疗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