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22-10-25 07:04:47

“导学案”运用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笔者就“导学案”运用过程中遇到的设计与使用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导学案”能更好地服务于课堂教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导学案”;设计;使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1-071-1

一、在课前预习环节

问题:很多时候“导学案”都把预习的新知识设成了填空题或者一些知识点提纲,这样的方式在“导学案”设置初期,能带动学生看书,帮助学生理顺课本,起到了很有效的作用,但是时间久了,对于一些不太善于思考的学生而言,仅仅局限于在对文本的填写,而没有真正去想答案得来的原因,对于这些学生而言,预习完后依然不知所云。

对策:笔者认为我们一定要始终坚持“导学案”的核心是“导”,是引导着学生去“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在预习时了解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在预习时学会自学的方法。

另一方面,在指导学生预习,完成预习作业时也要引导学生去复习前面学习的知识内容,为学习新课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达成预习目标。

二、在问题的设置环节

问题:在“导学案”的编制过程中,有些老师没有把地理事物的因果关系呈现出来,表述起来平铺直叙,往往直接展示结论,没有突出“导”,这样的“导学案”质量不高,影响教学效果。

对策:我们在编制“导学案”时可以采取把所学知识内容转化成一个个相互关联的“问题串”,用“问题串”来引导学生学习,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问题串”的设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有启发性:对于一些生疏或者较难的内容,我们可以在“导学案”中创设一定的情境或补充必要的材料,来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如在解释“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时,我们就可以先引导学生从绘制全球的气压带、风带入手,再引导学生理解并绘制在全球风带的常年吹拂下形成各种风海流,最后学生自然就能归纳总结出洋流的模式图。

2.要有层次性:对于学生一时难以弄懂的知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切入,为学生的理解做好铺垫,由易到难,一步步精心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并自我寻求正确答案。当然在编制“导学案”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尽量让水平较高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导学案”中得到挑战,更要注意保护和提高水平和能力暂时欠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三、在课时训练环节

问题:我们前期编制的“导学案”,过于注重学生的训练,题量比较多,“导学案”常会成为练习题的翻版。如何控制好“导学案”中的知识反馈――训练的题量,是个问题。

对策:训练的目的有二:一是帮助理解,二是巩固提高。“导学案”中的训练题可以分成两类,一类供课堂反馈当堂练习之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这类题老师要精选,题目要为不同基础与能力层次的学生设置,设置要有梯度,由易而难,要有层次性,使所有的同学有题可做,做后能有收获;另一类是供课后训练之用。这类题可以设计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练习,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起到培养学生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减轻学生课后学业负担,这类题目的量不能多。

四、在课堂的使用环节

问题:“导学案”重在“导”着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有的老师在编制“导学案”时注重教材中知识点的“导”,比较详细地编写了教材中知识分析和重难点解析,在课堂教学中就仅使用“导学案”而少用或者基本不用教材,依赖“导学案”组织开展教学,基本抛开了教材,学生学完后对教材很陌生,甚至就没怎么认真看过教材。还有老师依赖“导学案”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中较多地组织学生训练、反馈,教室里配置的多媒体设备利用不多,就成了摆设。他们把“导学案”当成万能的,丢掉了原来课堂教学中经实践证明教学效果很好的东西,走向另一个极端。

对策:我们编制的“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负载在教材上的知识的“导”,这个“导”是建立在教材基础上的,“导学案”与教材二者要很好地结合起来,不能厚此薄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重要平台就是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其实教材在编写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学生学习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引导和分析,有着丰富的内容与思想内涵,“导学案”是无法替代教材的。在“导”着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多媒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把抽象事物具体化,把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动态化,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进而突破难点、重点。

五、在“导学案”批改环节

问题:老师批改“导学案”的训练部分,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但是如果不及时检查批改,会导致学生松懈,产生惰性,难以实现“导学案”预习的效果,也达不到“导学案”应得的效果。但在平时的工作中,确实也存在因诸如备课忙、时间紧、教学压力大等原因,老师对“导学案”的训练部分不及时批改,有的老师即使批改了,但也因为赶时间,而没有认真地批阅。

对策:批阅“导学案”是老师了解学生预习程度,了解学情,掌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并且批改得当,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针对老师教学任务重,时间紧的情况,我们老师也可以对练习部分的批阅进行一些改变。在时间较为充裕的情况下可以全批,在时间较紧的时候可以部分批阅。我们还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的办法,引导学生共同评判。对“导学案”练习部分的批阅,我们不仅可以进行传统意义的对错判断,还可以选择从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品质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上一篇:补阴名药――地黄 下一篇:智慧理答,演绎别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