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工程质量研究论文

时间:2022-10-25 06:47:18

科学发展观工程质量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水利建设中首要问题是水利施工质量,而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取决于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其主要表现为施工组织和施工现场的质量控制,控制的内容包括工艺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为此,本文首先讨论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意义,接着分析了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最后研究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因此本文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际应用。

水利工程质量直接关系着国家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现代水利工程建设普遍实行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督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质量监督相结合的质量管理体制。水利工程建设中所遇到的困难,往往不表现在技术上或规模上,而在质量控制方面,实践证明,任何情况下,以质量为中心的三大控制(安全性方面控制、目测感官方面控制、使用功能方面控制)是正确的运作方法,好的质量是施工中做出来的,而不是事后检查出来的。

一、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对水利工程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延伸和拓展。重新认识水利工程的“质量”,主要要从三个方面把握:一是安全性方面的质量。一般可以理解为水利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水利工程体积庞大,使用周期长,对产品的一次性投入比较大,不同于其他产品。从安全性方面来考证“质量”,“主体结构”质量是关键。二是目测感官方面的质量。一般又称为“目测”质量。在评选优质工程奖项目的过程中,“目测”的份量越来越重。三是在保证结构质量的前提下“使用功能方面”的质量。水利工程如同其他任何具有使用功能的产品一样,形体设计、装璜的完美,给人只能是感官上的享受。人们购买、消费的最终目的是使用,使用功能的质量,不仅有设计原因造成的,更多的是施工质量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如何通过消灭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质量“通病”,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多创优质工程,为业主和用户提供优质的水利工程,既是市场竞争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建立节约型社会的需要,因此,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必须要把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放到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首位,潜心打造精品水利工程。

二、强化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落实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包括:

1、认真贯彻国家和上级关于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国家和上级颁发的各项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和技术规程,组织贯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管理制度。制定质量目标计划及质量管理奖惩办法。

2、严格按有关规范、标准和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工程质量监督、检验和评定工作。

3、组织施工任务的特点,可分别按季、月组织质量大检查,有针对性地检查工程质量中的典型问题。针对施工中的薄弱环节和质量通病,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除措施。

4、参加制定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推广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的方案中,都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5、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部位和工艺技术复杂、有特殊要求的项目要设置质量管理点,对其实行强化管理、重点控制:一是通过对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确定需要设质量管理点的关键部位。二是对设质量管理点的项目提出质量目标控制值,并制定强化管理的具体措施、方案。三是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点活动的具体负责人,落实具体技术措施,保证质量目标控制值的实现。三、建立建全质量管理体系,认真落实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施工建设质量。加强工程施工建设管理,成立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强化项目法人责任意识。第一,必须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项目的职能,实行政企、政事分开。政府要从原来的以微观、直接管理为主,转向以宏观、间接管理为主。充分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来管理项目。做到,项目法人责权统一,机构、职责、权力、素质四到位。目前,项目法人名不符实,不少项目虽设立了项目法人,但大多为临时机构,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因此在政企、政事逐步分开以后,要按照规范化的要求设立项目法人,明确其职责和相应的权力,并通过人员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起项目法人责权统一、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相一致的机制,努力做到机构、职责、权力、人员素质四到位。第二,严格制度、规范管理、廉政勤政。项目法人要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针对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制度办法,为实现工程建设规范、高效管理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第三,加强对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的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要严格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进行水利设施建设的审批规定,从严限定以农民投工投劳为主建设的水利工程类别的规模。对这类工程必须落实地方政府的责任,具体责任人负终生责任。

2、对照水利行业的施工技术规范、标准,强化工序控制检查。做到认真复查上道工序质量,保证本道工序质量,上道工序的平面几何尺寸、轴线,纵向的高程、高度、拱度、垂度,钢筋的规格、数量、布置,模板支撑的变形和位移等,要善于发现质量波动、变异或事故征兆,及时调整处理。

3、加强环境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施工环境既包括现场自然环境条件,又包括施工作业环境和施工质量管理环境,环境条件往往对工程质量产生特定的影响。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加强环境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要健全系统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自检系统,落实明确的质量责任制度,创建高效的质量管理环境,为提高作业效果提供强有力的保险,针对现场不利的自然环境和施工作业环境,要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并采取有效措施与对策,力避其对施工质量、安全、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4、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现场监理应配备必要的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首先,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委颁发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其次,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

总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和水利工程特点,确定质量目标。制定具体的质量保证计划和相关措施,明确实施内容、方法和效果。严格控制影响水利工程质量诸多方面的因素,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和工艺水平。建立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各分部、分项工程均要全面实行到位管理,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林宇熙.浅谈驻场监理组质量控制操作要点[J].厦门科技,2000,01.

[2]黄永荣.建筑现场施工质量控制浅谈[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10.

[3]张岩红.农业综合开发中的水利工程建设[J].山西建筑,2006,32(7):51-52.

[4]丰景春.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第二版).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1,10.

[5]李慧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上一篇:物流业国际发展论文 下一篇:建筑经济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