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的研究

时间:2022-10-25 06:37:03

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的研究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阐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国家发展以及大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模式,并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该模式具有可行性及实效性,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2-0241-01

一、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1、职业生涯教育的发展现状

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在国外己经日趋发展成熟,但在我国还处发展初期,国内高等教育理论界和实践界对该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包括它的现状、观点及问题的研究。目前,我国职业生涯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很多高校未充分认识它的重要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基础薄弱、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缓慢专业化程度低、侧重于统一内容、个性辅导的阶段化和全程性水平低。职业生涯规划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课程,我们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探索和实践,任重而道远。

2、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进展

从实施开展的角度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看,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系统性研究较少,缺少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阶段性需求调查。从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教师不够专业化,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没有实现有机结合。从大学生的角度研究此问题,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开始重视此门课程,但在具体实施阶段例如环境认知和自我规划及实施等却存在诸多问题。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 自我规划意识淡薄、自我定位不准确、对自身所学专业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等[1]。

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要意义

随着高校的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随之增大。我国的人才市场上大学生的供大于求与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的现象并存,这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国家、社会、高校和大学生自身四方面的共同努力。

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是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优先目标。大学生就业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必然会给社会的安定、和谐带来不利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使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长远发展的就业之路,从而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率,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措施,也是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2、有利于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实施“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国与国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国家的发展依赖于人才的发展,而人才培养的关键是教育。尽管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只是局限在大学的阶段,主要是针对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从人才培养和发展的长远意义来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贯穿从幼儿教育到大学教育的各个阶段。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将对实现学生自觉成才、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将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中要求学生对自身进行分析包括个人的性格、爱好、特点及特长,对社会环境及从事的职业对其需求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有利于学生对自己进行深入的了解分析,更客观、准确的认识自己;在对社会环境的调查分析及对职业信息的收集、职业环境的探索及实践中有利于学生对未来从事职业的准确认知。

2、有利于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对自身进行规划,为实现未来职业发展的目标设定长期和阶段的目标。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掌握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相关技能,在实施过程中提升自我管理和自我规划的能力。

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及未来在职场中自我价值的实现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它也包含实践部分,既包含了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实践,同时也包含了为获得准确认知的社会性实践,这有利于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通过认知、规划、实施后选择的职业对大学生自身更具合理性,更有利于大学生走上职场后充分发挥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三、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新模式概述

1、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所谓“职业生涯”是指从职业学习开始到职业劳动最后结束这一生的职业工作经历过程。而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以自身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分析为依据,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进行规划,确定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实施必要的行动来实现其目标的活动过程[2]。

2、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简述

作者通过多年的学生工作实践及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认为目前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效性差的主要因素是重视程度不够、自我评价不准确、目标规划与实际行动脱节、学生缺少对社会、市场及从事职业的认识和了解。因此,针对以往模式中的缺陷,从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考核档案入手,以自评准确度、短期目标达成率及实践成绩为依据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来督促、实现目标规划的实施与完成,以专业的社会实践调研为手段促进学生更多的了解社会、市场及想要从事的职业,从而更准确的定位、规划个人的职业生涯,最终实现全程性、针对性、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在此模式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课程不单单是理论课还包含实践课程,授课和考核过程是由该门课的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导师共同完成的。

3、双向互动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新模式的特点及优势

1)新模式的特点: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整个大学时期,而不是在某个固定的阶段;强调时时性和互动性,规划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可以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升而改变,对学生的指导也应随着学生的需求在适时的时间给予指导;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尤其是与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这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外部的职业环境,做出更准确、更适合自身的规划;强调全程性的考核机制,这对学生完成之前的个人规划有很好的督促作用。

2)新模式的优势:改变了完全的理论教学,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够提升认知水平,做出合理规划;由原来的单一力量变成由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导师共同指导,既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普及又实现了对不同专业个性化和针对性的指导;全程的考核机制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对此门课的重视,也保障了该门课程的实际效果。

4、新模式有待研究的问题

新模式有待研究的问题主要包括如何实现该门课程全程化和系统化、如何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及专业导师三方指导形成合力、社会实践与该门课程的有效结合等。

参考文献:

[1] 胡美玲,刘春雷.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途径探索[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 )10: 255.

[2] 王自刚.大学生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及路径选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188.

上一篇:有关塔台管制员经常性防范问题的分析 下一篇:浅谈DNA检材在现场勘查中的提取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