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苏天赐油画艺术

时间:2022-10-25 06:16:45

试论苏天赐油画艺术

[摘要]在当代中国画坛,苏天赐的油画堪称独具一格,他的绘画语言抒情而富有诗意,格调清新、婉约且具有浪漫、开放情怀。其油画艺术空灵秀逸的意境美都源于对自然生活的发现和情感的陶冶。他随意而重法度、轻松而重境界、写意而重感受的画风为中国油画艺术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苏天赐;油画艺术;构图类;色彩美;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0)22-0072-02

论述艺术美,必然要涉及美学方面的问题。因为论美实际上就是欣赏美。宗白华说:“美学就是一种欣赏。美学,一方面讲创造,一方面讲欣赏。创造和欣赏是相通的,创造是为了给别人欣赏,起码是为了自己欣赏。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没有创造就无法欣赏。”欣赏苏天赐的油画,也要创造性地欣赏。

作品是艺术家人格的外化、精神的象征,所以,人品、画品、格调等对于画家而言至关重要。苏天赐油画的艺术性,尤其是风景画的美首先来自于他内心世界的美。苏天赐的内心世界光明磊落、善恶分明,他顺其自然、淡泊处世,待人充满真诚、友善和慈爱。因此,他的风景画是内心世界思想和轨迹的延伸。

综观苏天赐油画艺术之美,可从以下方面赏析:华贵简练的构图美,清明婉约的色彩美,空灵秀逸的意境美。

一、华贵简练的构图美

在绘画和艺术设计实践中,构图是最重要的环节。从立意、布局到写形、设计,都要“惨淡经营”,这几乎贯穿创作的全过程。苏天赐的风景构图摒弃繁杂手段,仅在天、地、物三大块色彩和近、中、远三景中施展魔力,使之变化万千。近景常用树干做实景,枝条交错,或摇曳或招展,都给人以实在的感觉,而中景、远景则以虚幻、抽象的大块空白景色作对照,具有“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感。仔细分析苏天赐油画风景的构图美,它不局限于林风眠先生的方构图,而是采用多种幅面形式,有矩形的、类似长卷式的……不论画幅大小,都有华贵简约的特性,如其代表作品《早春》,膘肽的远山逶迄数千里与江水衔接融为一体,左下角悠悠绿韵中点缀着黑白相间的江南民居,而近景删除了繁杂的物像,以寥寥几株树干,婀娜多姿的身段上抽出简练而富有弹性的枝条,又点染了寥寥几片嫩绿,那是春天的消息,是大自然生机勃勃的象征。苏天赐风景画的构图,还善用虚实,达到空灵的效果,在这一点上,他把握了中国传统绘画中杰出的表达手段,“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所以,苏天赐笔下的树干枝条常以虚实交错对应于空灵的中、远景,这便构成了他抒情达意表现自然精神的奥秘之一。

从构图学上讲,苏天赐的构图特点有其独特之处。其构图来源于他的空间意识和空间表现,不同于西方绘画构图中常用的黄金律、几何三角形构成或经过透视学严格化了的空间,而是“一阳一阴谓之道”,用的是阴阳明暗、高低起伏所构成的节奏化空间,正如董其昌所说:“远山一起一伏则一势,疏林或高或下则有情,此画之诀也。”

二、清明婉约的色彩美

苏天赐油画的色彩不仅是平常意义上所理解的写生色彩,他在色彩上有目的地吸收了民间艺术家创作的宗教壁画与墓室壁画中的优秀的色彩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清丽婉约的色彩风格。在色彩的具体运用中,他强调倒影,适度减弱光影之间的对比,因此所有风景画作品在色调关系上都显得柔和、婉约、沉着。具体而言,他的色彩既不同于印象派色彩的绚丽丰富,也不同于俄罗斯列维坦、希施金等大家的写实色彩,又不同于中国水墨“墨分五彩”的淡雅,也不似高更、马蒂斯等画家喜欢用强烈的色彩对比和大量运用平涂手法,被具有苏天赐油画的个性风格。他并不教条地拘泥于科学的色彩关系,而更注重画面色调组成的表现力,减弱了光影对比,色彩不温不火,看似轻淡,实际内涵醇厚、沉稳,这种既不流于火爆,也不沦为轻浮的色彩美感,就是由隐隐墨色所给予的平衡之后显现的婉约韵致。

三、空灵秀逸的意境美

关于意境,黄苗子先生做过一个比喻:“艺术上有一种意境,如老子所说的无名之珍,如婴儿梦中的笑,如流云经空,如天风鸣籁,如开落在幽谷里的花,如无见过的朝霞,如没有照过任何影子的小溪。”宗白华说:“意境是‘情’与‘景’(意象)的结晶品。”而美的艺术境界又来自于人与自然风景对话后心灵的映射。因此,山川草木、江河云霓等自然万象皆为艺术家心灵的境界。

苏天赐油画风景的意境之美,主要特点是空灵秀逸。

何谓空灵?即“空则灵气往来”。中国古人对空灵的讲述,有一个前提就是“静观”、“静照”,惟有心静方能神空神灵,感到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而莹洁,所以才能“万物静观皆自得”,若能“致虚静,守静笃”。静到如山谷的空旷虚无,便可体会到“空谷传音,虚堂习听”的感觉。此外,中国词人用“空潭泻春,古镜照神”之句来形容艺术心灵,用“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来比拟艺术人格和淡泊精神,这些都是艺术空灵化的基本条件。苏天赐处世淡泊、为人谦和,从不夸耀或张扬自己,或者动用媒体炒作自己。他历来都是抱着低调、顺其自然的态度。正因如此,他的画面里才充满空灵秀逸的意境美。

何谓秀逸?秀即优异,秀即雅丽,秀即独拔,秀外而慧中。艺术之树常青、艺术之树开花结果也可谓之秀。逸,即超凡脱俗,中国画论中以“逸品”为高。对绘画意境评品为“逸格”、“逸品”,唐代朱景玄在张怀罐《画品断》神、妙、能三品的基础上又加一品,称为逸品。所谓“逸格”、“逸品”,乃是出于自然,不拘形式,笔简意繁,有意外之趣,而又不可模仿的作品,而苏天赐的油画风景正具有此种特质和风格。苏天赐油画风景作品之“逸”,当以“秀逸”最为恰当,因其艺术思想韶秀,精神气质灵秀,所作江南山水世界清秀。总之,苏天赐用笔墨画下了中华大地锦绣江南的“秀骨清像”。祖国的北方尽管有雄浑壮丽或荒寂空旷的特质,然而不易使苏天赐引发灵感,这源于他生长在广州阳江朗丽的自然环境中,自幼在摇篮中就得到理想化艺术环境的熏陶,而后大部分时间在江浙一带学习、工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他吸收了江南水乡的空灵、人文景观的秀逸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从而用自己心灵吸收外部世界来营构内心世界,并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能达到的境界,最终通过绘画形式来表现空灵秀逸的意境美。

苏天赐油画艺术空灵秀逸的意境美,也是中国文化天赋的赐予,其他油画风景的意境与西方油画的意境相比,意念显然不同。苏天赐的意境纯粹是中国人心灵的表达,有着厚重而独特的人文积淀和哲学思考。例如,同样画水景,西方油画透露的意境是大海的神秘乃至恐怖,画面凝重浑厚,某些景象惨烈,有极强的震撼力,反映出人在大自然面前的畏惧和渺小。而苏天赐表达的是东方人观照世界万物的理想境界,静远空灵,一山一水皆为情语,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是美景的心灵之和谐。景致陶冶人心,是江南山清水秀的图画,给人以美的愉悦和享受,观者心灵并没有极大的震撼,但却有潜移默化的力量。苏天赐油画风景的空灵秀逸的意境与日本画家东山魁夷、平山郁夫等人的作品的意境也不同,因为日本画太注重装饰因素,装饰过多即流于工艺品,加之作画手法层层罩染逐渐细腻,容易造成平板的感觉,类似机械制作,缺乏情绪的表达。苏天赐的油画绝无此弊,他用写意的大手笔,灵活运用笔、刀、刷,得心应手地创造空灵秀逸的意境美,这是中国艺术家独特的心境与灵光折射。

一言以蔽之,苏天赐风景作品之所以能达到空灵秀逸的意境美,皆是他数十年艰苦修炼而达到的境界,他由博返约,由巧返拙,剔除烟火暴烈之气,从江南山水的苍茫中透出空灵秀逸的意境美,令人叹为观止。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宗白华.艺境[M].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987.

[3]宗延虎.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J].锦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4).

[4]肖营.刘熙载《艺概•经义概》探微[J].语文学刊,2006,(2).

上一篇:浅论新疆美术创作的地域性及代表性画家 下一篇:开一窍而振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