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0例报告

时间:2022-10-25 06:01:52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20例报告

摘 要 报告20例原发性低颅压(PIH)急性起病,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误诊为病毒性脑膜炎,予以头低足高位、补液及激素治疗,均临床治愈,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又称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是一组病因不同,以侧卧位腰穿压力低于0.69kPa为特征,并且已除外脑脊液外漏、中毒、内分泌障碍、低张性脱水、低血压及腰穿等情况,有特征头痛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其愈后良好,临床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毒性脑膜炎等疾病。

笔者总结及探讨了自1996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病人的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男8例,女12例,年龄26~65岁,急性起病18例,亚急性起病2例。

症状:病前有明确精神刺激和或“上感”样病史者14例(7%);首发症状为头痛者11例(55.5%),具有明显特点,即立位时3~15分钟后出现头痛或加重,卧位时头痛缓解或消失。头痛以颞部顶、枕部明显者8例,首发症状头晕者4例(20%),伴颈肩背痛者6例(30%)。

体征:三叉神经第1支感觉减退1例;一侧指鼻、跟、膝、胫试验不稳1例,有病理反射3例,颈强直4例,克氏征阳性2例,一过性意识丧失2例。以上体征经治疗后均消失。

辅助检查:20例行腰穿刺检查侧卧位,脑脊液压力均低于0.69kPa,脑脊液蛋白高0.6~1.69g/L2例,糖低2.0mmol/L1例,白细胞数(20×10109~40×106)2例、红细胞高(20×10109~60×10109)2例、血性脑脊液2例、血常规中白细胞数高(10.4×10109~11.2×10109)4例,血沉快4例,脑电图检查轻度异常,20例均行头CT扫描,15例正常,侧脑室窄小者5例,2例行MRI检查正常,MRI增强后出现脑膜及小脑幕弥散性对称性强化。

治疗:给予头低脚高位,补充生理盐水及地塞米松、维生素C治疗,病情很快好转。

结 果

病程5~26天,其中2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后症状加重,按PIH治疗后很快好转。2例外院诊断为“病毒性脑膜炎”,迁延20余天治疗无效,按PIH治疗半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

讨 论

Sehaltenbranol于1938年首次报道PIH[1],并提出可能发生机制:①CSF生成减少;②CSF吸以过快;③CSF外漏。

近年来通过放射性核素追踪剂动态观察及MRI检查发现CSF无外漏,脑脊液分泌主要为过滤性,取决于平均动脉压于颅内压(ICP)之间的压力差,脉络丛血管的前微动脉壁上有平滑肌装置,并由交感神经纤维支配[2],脉络丛血管痉挛是脑脊液分泌减少,而其吸收主要取决于ICP与上矢状窦之间压力差,只有ICP超过静脉压力0.29~0.588kPa脑脊液才能进入静脉窦,静脉窦吸收过快的因素难以解释。

按照monro-kellie法则[3],脑脊液量与颅内压血容量呈负相关,当脑脊液量减少时,颅内血管,尤其是静脉出现扩张、脑膜充血,故在头MRI加权,当Gd-DTPA注射后,硬脑膜出现增强的特征表现,脑膜充血、水肿,导致红细胞渗入蛛网膜下腔,同时血浆蛋白渗入,出现血性脑脊液,蛋白增高,导致头痛、呕吐、项强。

本组2例血性脑脊液初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加重,但脑脊液压力<60kPa,伴性头痛,MRI增强有硬脑膜强化,故在鉴别有困难情况下可做MRI检查。低颅压由于CSF的水垫作用减弱或消失,脑下垂及特征性脑膜强化的影像改变,有利于PIH的明确诊断[4]。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S)的主要临床特征是性头痛,根据国际头痛学会分类,SIHS性头痛为立位后15分钟内出现头痛或头痛加重,卧位30分钟内头痛消失或缓解。

头痛呈搏动性,偶有紧缩感或压迫感,类似肌紧张样头痛。头痛通常为双侧,如双侧额部、额枕部或枕部。

引起头痛的机制,可能是在低颅压状态下,立位时脑下垂,使痛觉感受器、血管和脑神经、颈神经等受牵拉刺激所致;另外,颅内容积是恒定的,根据MonroKellie法则,若脑脊液减少则脑膜的血流量增加,此时血管扩张,因此当压迫颈静脉、憋气、咳嗽及摆头、活动时和瓦氏手法(咽鼓管充气检查法)都会使头痛加重。

随着病情的好转,性头痛逐渐好转,但其他类型的头痛,如每日慢性头痛,仍会持续。SIHS患者很少有爆裂样头痛发作,自相矛盾的性头痛几乎没有(如立位头痛缓解,平卧时却加重)。

其他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恶心、呕吐、头晕,有时并发听觉或视觉的异常,如复视、视物模糊、听力障碍及眼震等。

PIH脑压下降导致脑下垂的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群,如Ⅲ、Ⅳ、Ⅵ、Ⅷ的麻痹,这些改变是由于垂体柄受压,中脑、桥脑下垂,小脑扁桃体下移所致。

本组病例以上症状不明显,与病例减少,诊治及时有关。亦有少数学者报道可出现硬膜下积液,本组未发现。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临床侵入性检查腰穿,以防止脑脊液外漏,加重病情和延长疗程。

需要说明的是老年人出现低颅压的病人临床症状会更加不典型,如头痛不十分明显,而直接表现为精神萎靡等非特异性症状,更需要细心鉴别。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脱水,内环境不稳等可能诱发低颅压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方思羽,颅内低压综合征.国外医学神经外科学分册,1984,11(1):1-4.

2 史玉家,周孝达,汪无级,实用神经病学.上海技术出版社,1994:55.

3 小原克之,厚东笃东.低髓液压症侯群,神经内科,1998,48:20.

4 古贺攻利,冈田靖,大坪亮一膜下出血,鉴别在原发性低髓压症后群4例治疗.1996,78:118.

上一篇:振动排痰在老年重症肺内感染患者的应用 下一篇:96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病原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