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盗户”的崛起

时间:2022-10-25 04:21:28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则《盗户》,颇有意思。清朝顺治年间,山东的滕州、峄山两地,“十人而七盗,官不敢捕”。后来这些人受“招抚”,官府为其另立“盗户”名册。凡是“盗户”与良民相争,官府则曲意袒护,生怕他们再起来造反。此后,打官司的皆动辄称自己是“盗户”,而对方则竭力揭发其为假冒。往往不辨是非曲直,而先以“盗户”之真伪,反复纠缠,官府无奈,只得再三核查他们的户籍。

“盗户”原本并不光彩,然而非常“实惠”,大概跟如今的什么“国家级贫困县”差不离,起初听起来虽“有碍”脸面,所获却甚丰。因为“盗户”显然具有司法照顾或豁免的特权,政策荒唐地倾斜,所以闹到后来,竟产生了“以盗之名则争冒之,以秀才之名则争辞之”的古怪现象。寒窗苦读好不容易挣来的功名,在潜在的暴力优势面前,一文不值,敌不过时就有可能要亮出“农奴戟”。怪不得,蒲松龄先生要感叹“变异矣哉!”

时代“变异矣哉”。目前,“弱势”没受旧“盗户”之怂恿,倒有了新的发展。炙手可热的官员说自己是“弱势”,月收入上万元的“白领”、“金领”说自己是“弱势”,挥杖教训小贩的“城管”也说自己是“弱势”。反正“弱势”一普及,就不再是“农村贫困人口和城镇失业、下岗职工”的“专美”了,大家都是“弱势”,这也是一种稀罕的“公平”。真正的“弱势”呢?却早已淹没在口水战中了。

在对个人政治及经济面目的甄别应该变得轻而易举的今天,谁想谴责这种对现存制度的戏谑或嘲弄?通过自认“弱势”的畸形谦逊,人们把自己的弱点变成了博取同情或推卸职责的“特权”,对于这种病态的“特权”,大家乐得互相首肯。

“烦恼只为强出头”,“强势”早已成了舆论的标靶。如今社会上所谓的有些“强势”,明明是自个儿的安全感、尊严感、幸福感在悄然流失,却还要像煞有介事,不甘示“弱”。较起真来,他们跟中国的足球差不多,遇强则弱,遇弱则先强后弱,最后还是一败涂地。

再耀眼的“强势”也有仰人鼻息的时候。一些父母官污垢满背,鼾声如雷惊扰四邻,而下属偏偏要一叶障目、两耳塞豆。而那些在领导面前企图保持尊严与良知的人,最后都免不了要被“下岗”。看起来是“强势”,却是真正的“弱势”,于是,他们要想过好日子,大概也只能硬着头皮去“发扬‘盗户’精神”了。

上一篇:孔融十岁被看老 下一篇:为何总是临时工?